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615教育经济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教育结构

【答案】教育结构是指教育这个社会现象总系统各种子系统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组合和结合方式,即教育纵向子系统的级与级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衔接,教育横向子系统的类与类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联系。教育结构具有多方面性和多层次性,主要包括如下结构:教育人力结构,教育投资结构,教育级别结构,教育类别结构,教育形式结构,教育布局结构,教育体制结构等。

2. 人力资本

【答案】人力资本是与物力资本相对应的概念,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表现出来的能力。这种能力是生产增长的主要因素。它是具有经济价值的一种资本。这个概念最早由美国的沃尔什提出,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首先给予阐释。其主要特点在于它存在于人体之中,与其承载者不可分离,不随产品的出卖而转移,其形成和效能的发挥与人的生命周期紧紧联系在一起,因此人的年龄及其变化对人力资本具有决定性影响。此外,人力资本还受到人的体力、精力、和生命年限等自然条件以及承载者个人爱好的约束,是一种含义广泛的社会资源。人力资本是通过人力投资形成,主要包括:①用于教育的支出;②用于卫生保健的支出;③用于劳动力国内流动的支出;④用于移民入境的支出。其中最重要的是教育支出,教育支出形成教育资本。通过教育可以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劳动者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3. 教育生产函数

【答案】教育生产函数是一种计量教育经济效率的方法,指教育过程中教育投入与产出之间的一种统计关系。就学校教育而言,其一般性公式可以表示如下

生在时间t 所取得的学业成就;代表一个学

代表累代表累积到时间t 为止的,来自于家庭方面并对学生学业成就

代表学校的有影响的各种因素,如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收入、种族,以及家庭中所使用的语言等;积到时间t 为止的,由教师投入到一个学生身上的各种因素,包括教师的资格等;

其他投入要素,包括班级规模、图书资料、课程等等。就一般的教育行为而言,教育投入主要包括学生家庭方面的投入、教师方面的投入、学校方面的投入、时间方面的投入;而教育产出包括消费和投资,消费指学生及其家庭,以及整个社会获得的幸福、愉快与类似的收益的正消费,以及厌学体验等负消费,教育在投资方面的产出包括个人和社会生产技能提高相关的产出。将教育投入量和教育产出量的相关关系用数学方程式表示便构成教育生产函数。假定产出用y 表示,投入用x 表示,则教育生产函数为:y=f(x )。即说明y 与x 具有函数关系。假定投入因素不止一项,则可用来代表,同理,产出可用

来代表,任何一个产出与投入的函数

关系便成为:尽管投入与产出都不只是一个,因素间不一定是互不相关的。生产函数的表示仍可用简单方程式y=f(x )表示。

4. 社会再生产理论

【答案】社会再生产理论是关于一切社会形态社会再生产过程及其规律的理论。法国古典经济学家、重农学派的创始人魁奈和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过他们的再生产理论。马克思在批判继承古典学派再生产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社会再生产理论。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再生产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再生产过程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经济学、教育社会学的重要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教育经济学所揭示的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教育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教育投资的来源、形成和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等,都以其社会再生产理论为理论依据。功能论学派的涂尔干、帕森斯、特纳等根据社会再生产理论,认为教育的社会功能在于维持、再生并强化现存的社会结构与制度,论述了教育的社会化功能和选择功能。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新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派也持此种理论。

5. 机会成本

【答案】机会成本亦称“择一成本”,是指在经营决策中,以未选择方案所丧失的利益为尺度

来评价被选择方案的一种假定性的成本。采纳某一方案的机会成本,即被放弃方案所牺牲的利益。

在教育领域,也存在机会成本。“教育机会成本”广义上指“教育间接成本”;狭义上主要指学生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后而放弃的就业收入。其大小与行业或职业报酬(或待遇)、同龄人口就业率等直接相关。

6. 教育投资经济效益

【答案】教育投资经济效益是指教育领域内的劳动耗费同教育所得到的经济报酬,做出数量上的对比。通俗地说,是把社会向教育的投资和依赖这种投资所得的国民收益,加以比较以后,以所得的国民收入去抵偿教育投资后还有余额,这个多余的数量就是教育投资经济效益。

7. 劳动简化法

【答案】劳动简化法是指将复杂劳动折合为简单劳动来计算教育投资经济效益的方法。根据马克思关于复杂劳动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的理论,为了计量在社会总劳动量中,由教育所培养的复杂劳动量对国民收入的贡献,需要将复杂劳动简化为简单劳动。具体简化方法有:①教育费用简化法;②教育程度简化法;③劳动报酬简化法;④劳动生产率简化法;⑤国民经济净产值简化法等。

8. 教育需求的收入弹性

【答案】教育需求的收入弹性是指教育需求量对收入变动的相对反应,以教育需求收入弹性

系数表示,即教育需求收入弹性系数=教育需求量的增长率/收入额的增长率。以

弹性系数,Q 代表需求量

,代表需求量的变动量,I 代表收入,

求收入弹性系数的一般表达式为:

表示需求收入代表收入的变动量,则需

二、简答题

9. 怎样检验教育投资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合理与否?

【答案】教育投资比例是个动态指标,它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发生变化。教育投资在国民经济中的合理比例的客观标志,从近期看,教育投资同教育事业的发展是否相适应;从长远看,教育所培养的劳动力和专门人才同经济和社会发展是否相适应以及国民经济比例尤其积累与消费的比例是否协调。

教育投资比例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教育投资总量的变化。因此,遵循一定的原则,合理确定教育投资比例,具有重要意义。确定教育投资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合理性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增长原则

增长原则是指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由于其经济发展起步比较晚,一般来说教育投资比例也比较低,为了加速现代化进程,促进经济发展,必须增加教育投资,采取增长教育投资比例原则,使教育投资比例随着经济增长而增长。

(2)超前增长原则

超前增长的原则是指一个发展中国家如果所确定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很高,又需要大力发展、引进和运用高新科学技术,那么在教育投资比例上必须采取超前增长的原则,使教育投资比例增长的速度快于国民经济増长的速度,超过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

(3)减缓与稳定原则

减缓与稳定的原则是指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时,教育投资增长的比例和超前增长的比例应该逐步采取减缓和稳定发展的原则,使教育投资增长的比例和超前增长的比例随国民经济増长的比例或速度逐步减缓下来,直到稳定在教育投资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处于同步发展的最佳状态。

(4)弹性系数原则

弹性系数是指当国民经济某项指标达到某种数值时,教育投资比例要相应地有个弹性增长数值。

总之,如果教育投资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是按照以上所提到的原则进行的,那么这种教育投资比例就是合理的,否则就是不合理的教育投资。

10.分析教育与劳务、服务市场的联系。

【答案】教育与劳务、服务市场的接轨和联系也具有直接性。从理论上讲,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劳务性或服务性的劳动,这种劳务性或服务性的劳动可以为社会提供特殊的使用价值。从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