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沈阳农业大学高教研究所868教育经济学考研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教育社会需求

【答案】教育社会需求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上,基于国家未来经济与社会发展对劳动力和专门人才的要求而产生的对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要。教育社会需求是有限的,政府可以对教育的社会需求做出规划和调整。影响教育社会需求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社会人口状况。一个国家人口构成情况,包括其基数、增长速度和年龄构成,决定着教育社会需求的基本规模和走势。②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从两个方面影响教育社会需求:一是影响教育社会需求层次,二是影响教育社会需求持续性。③政策导向。政策导向的影响不仅表现为教育需求的数量上,而且还表现在教育需求的结构上。

2. 教育消费

【答案】教育消费是指人们对教育部门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消耗,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广义的教育消费其消费者包括国家、个人或家庭、企业等用人部门。狭义的教育消费仅指个人或家庭接受各级各类教育,消耗教育部门及与教育密切相关部门提供的各种服务,从而满足其知识、技能、能力增长需要的行为和过程。教育消费的性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教育消费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消费;②教育消费是一种投资性消费;③教育消费是一种对消费主体资格有基本要求的消费;④教育消费是一种贯穿消费者一生的消费;⑤教育消费并不完全体现为个人消费,是个人消费与社会消费相结合的一种消费。

3. 劳动简化法

【答案】劳动简化法是指将复杂劳动折合为简单劳动来计算教育投资经济效益的方法。根据马克思关于复杂劳动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的理论,为了计量在社会总劳动量中,由教育所培养的复杂劳动量对国民收入的贡献,需要将复杂劳动简化为简单劳动。具体简化方法有:①教育费用简化法;②教育程度简化法;③劳动报酬简化法;④劳动生产率简化法;⑤国民经济净产值简化法等。

4. 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

【答案】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是指教育费用在不同主体之间合理分担并实现补偿的机制。其实质是教育费用由谁承担,怎样承担,即各部门及利益相关者分配的比例问题。教育成本分担与教育成本补偿是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

教育成本分担主要指中央及各地方政府根据各自的财力状况、高校的实际情况对教育费用进行合理分担;而教育成本补偿则是由教育的受益各方根据各自收益多寡及支付能力大小对教育费用进行补偿。但二者所表达含义的内在性在某种程度上都是相同的,即对教育过程中发生的费用

支出,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法给予补偿,以满足教育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需要。

5. 教育规模经济

【答案】教育规模经济是指教育机构达到一定规模时,在资源利用效率上的提高。学校达到一定规模时,学校教师数、在校学生数和各项物质设备数的配置合理,将使培养学生的单位成本比其他规模的同类学校低,实现规模经济,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达到最优。教育资源的整体性及不可分性使学校规模既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过大则造成:①大量增加教学、生活服务设施;②师生之间接触机会减少;③学校行政管理规模过大,沟通及协调困难,行政人员服务支出增加,从而降低教育投资效率。规模过小,为保证教育质量,仍须开齐课程,配齐各科教师及相应的实验设备,教师和实验设施因学生人数太少而得不到充分利用,使教育投资效率降低。教师、教育

设施和学生的适度规模是形成教育规模经济的重要条件。学校的适度规模因学校级别、类别而异。

6. 教育投资经济效益

【答案】教育投资经济效益是指教育领域内的劳动耗费同教育所得到的经济报酬,做出数量上的对比。通俗地说,是把社会向教育的投资和依赖这种投资所得的国民收益,加以比较以后,以所得的国民收入去抵偿教育投资后还有余额,这个多余的数量就是教育投资经济效益。

7. 学校产品经营

【答案】学校产品经营是指学校按照教育市场需求,以其拥有的或所控制的经济资源为基础,以培养出能够满足教育市场需求的教育产品为基本手段,以教育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来获取效率和效益的经营活动。学校产品经营是学校经营的基本模式,提供产品是学校的基本功能。学校经营中的产品即教育产品,是指学校所提供的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教育成果,其形态可以是不同规格的学生,也可以为各种形式的教育服务。学校产品经营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学校产品经营的基础是学校资产;②现有的学校资产在学校经营中一般是非交换对象;③学校产品经营的核心是根据教育市场需求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决定培养什么、培养多少、如何培养;④教育投入活动主要围绕强化教育产品的开发对学校资产的需求来进行。学校产品经营的运作模式主要有教育产品开发、教育市场开发、学校品牌开发等。

8. 劳动力价值

【答案】劳动力价值是指维持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力价值的大小取决于生产这些生活资料所必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力价值包括:①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②养活劳动者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③劳动力的教育和训练费用。劳动力价值取决于一国的经济文化水平、历史传统和生活习惯等因素。在不同的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维持劳动者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范围、数量、构成是不同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劳动力价值构成中,教育和训练费用所占比重在增大。

二、简答题

9. 简述我国劳动力结构状况。

【答案】我国劳动力结构有以下诸方面特点:

(1)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我国劳动力数量占世界第一位,而且以每年约1000万人以上的速度增长。这种现象一方面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劳动力资源,另一方面却给社会就业带来巨大压力,造成劳动力过剩。据统计,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在1.5亿人左右,城镇剩余劳动力也在1000万人以上。

(2)劳动力年龄结构轻型化

15〜44岁的劳动力约占80.4%, 15〜29岁的劳动力约占48.52%。据统计我国劳动力年龄构成,

我国劳动力年龄构成年轻化的特点,从另一个侧面反映教育事业不发展,特别是中等教育发展太慢。

(3)劳动力职业结构不合理

按劳动力所从事工作的部门性质,划分为不同的产业构成。据统计,2006年全国就业人口中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约占42.6%,从事第二产业的劳动力约占25.4%,从事第三产业的劳动力约占32.2%,劳动力职业结构很不合理,尤其是第三产业劳动力比重过小。

(4)劳动力文化程度构成低

我国劳动力在文化程度和教育程度上是一种低水平状况。一是基本文化教育程度低下,文盲和半文盲数量大。仅从文化程度看,根据2003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我国小学文化程度人口占33.42%, 初中文化程度人口占38.00%, 高中文化程度人口占13.37%, 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占0.55%。二是劳动力文化教育程度不平衡。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产业部门分布不均衡,例如,在农业产业部门,劳动力中文盲和半文盲比率高达40%以上,而高级专门人才比率只占2.74%; 另一方面地区差别太大,如青海、西藏、甘肃、宁夏等地区文化教育程度更低,各行各业中高级专门人才偏少,也不成比例。

10.为什么说复杂劳动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答案】复杂劳动是相对于简单劳动而言的,复杂劳动是指需要经过一定的专门的教育和训练,使劳动者具有一定的劳动技能和知识的劳动。复杂劳动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原因如下:

(1)劳动复杂程度是由具体劳动性质决定的

劳动者的劳动复杂程度与他的教育训练程度是密切相关的,是一种劳动力的表现,这种劳动力比普通劳动力需要较高教育费用,它的生产要花费较多的劳动时间,它具有较高的价值,进而也就能在同样长的时间内物化为较高的价值。这充分说明,劳动力的劳动复杂程度与它的教育费用,所花费的时间以及它自身价值和所创造的价值等,都是成正比例关系的。

(2)复杂劳动是由教育和训练形成的

复杂劳动必然需要较高的教育费用。培养劳动力的费用,是随着劳动力的复杂程度不同而不同的。训练有学识劳动者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和金钱,所以,有学识的劳动力必然有较高的价格。即复杂劳动的价值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