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沈阳农业大学高教研究所868教育经济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复杂劳动

【答案】复杂劳动是指经过专门教育和训练,具有一定技术专长的劳动,与“简单劳动”相对。在同样时间内,复杂劳动比简单劳动创造较多的价值。因为从事复杂劳动的劳动力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和训练,需要较高的教育费用,要花费较多的劳动时间,因而具有较高的价值,也就能在同样的劳动时间内物化为较多的价值。因而,少量的复杂劳动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复杂劳动的产品,在价值上等于若干个简单劳动的产品。复杂劳动折合成简单劳动,是在商品交换中通过商品生产者背后的社会过程自发形成的。把由教育与训练形成的复杂劳动折算成简单劳动,是计量教育经济效益通常采取的方法。

2. 教育生产函数

【答案】教育生产函数是一种计量教育经济效率的方法,指教育过程中教育投入与产出之间的一种统计关系。就学校教育而言,其一般性公式可以表示如下

生在时间t 所取得的学业成就;代表一个学

代表累代表累积到时间t 为止的,来自于家庭方面并对学生学业成就

代表学校的有影响的各种因素,如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收入、种族,以及家庭中所使用的语言等;积到时间t 为止的,由教师投入到一个学生身上的各种因素,包括教师的资格等;

其他投入要素,包括班级规模、图书资料、课程等等。就一般的教育行为而言,教育投入主要包括学生家庭方面的投入、教师方面的投入、学校方面的投入、时间方面的投入;而教育产出包括消费和投资,消费指学生及其家庭,以及整个社会获得的幸福、愉快与类似的收益的正消费,以及厌学体验等负消费,教育在投资方面的产出包括个人和社会生产技能提高相关的产出。将教育投入量和教育产出量的相关关系用数学方程式表示便构成教育生产函数。假定产出用y 表示,投入用x 表示,则教育生产函数为:y=f(x )。即说明y 与x 具有函数关系。假定投入因素不止一项,则可用

关系便成为:来代表,同理,产出可用来代表,任何一个产出与投入的函数尽管投入与产出都不只是一个,因素间不一定是互不相关的。生产函数的表示仍可用简单方程式y=f(x )表示。

3. 知识经济

【答案】知识经济是以知识生产、使用、消费、流通、交换为过程的经济形式。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于1996年年度报告中第一次正式使用这个概念,成为人类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的标志。知识经济中的知识,包括科学、技术、能力、管理等,但更加强调知识中的能力部分。

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有:①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日益成为知识经济的基础;②信息和通信技术在知识经济发展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③服务业在知识经济中扮演主要角色;④人力资本素质成

为知识经济实现的先决条件。

4. 教育边际收益

【答案】教育边际收益是指一定时期内新増加的教育成本所增加的教育收益。教育成本指增加期间的成本,教育收益也限于增加期间的教育所増加的收益。若以增加期间为K 年,以毕业年为第一年,则K 年后边际成本现值为:

式中为j 年所增加的教育成本,i 为利率。其边际收益公式为:

式中,t 为所得利益与成本发生的时间,

值为:

5. 教育的私人成本

【答案】教育的私人成本也称个人教育成本、私人教育成本。它是指学生家庭和个人受教育所支付的全部费用,以及因上学而失去就业机会必须“放弃的收入”的部分。其包括的内容:学生家庭所支付的学费;学生家庭或本人所支付的书籍文具和其他杂费;学生家庭或本人所支付的在校住宿费、交通费以及生活差距费;学生已满劳动力年龄因上学而失去的收入部分。

6. 社会再生产理论

【答案】社会再生产理论是关于一切社会形态社会再生产过程及其规律的理论。法国古典经济学家、重农学派的创始人魁奈和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过他们的再生产理论。马克思在批判继承古典学派再生产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社会再生产理论。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再生产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再生产过程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经济学、教育社会学的重要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教育经济学所揭示的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教育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教育投资的来源、形成和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等,都以其社会再生产理论为理论依据。功能论学派的涂尔干、帕森斯、特纳等根据社会再生产理论,认为教育的社会功能在于维持、再生并强化现存的社会结构与制度,论述了教育的社会化功能和选择功能。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新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派也持此种理论。

7. 财政性教育经费

【答案】财政性教育经费是指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投资,这是教育投资的主要来源,也称主渠道。我国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拨款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国家财政预算内的教育事业经费;国家财政

分别为某期间教育所得利益,则边际收益现

预算内的教育基本建设投资;国家政府各部门用于中等专业技术学校的教育事业费和教育基本建设投资;国家各种专项资金用于教育的支出;国家财政偿还教育外资贷款的支出;国家财政其他预算内资金用于教育的支出;中央和地方政府机动财力用于教育事业费和教育基本建设的费用。

8. 教育的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

【答案】教育成本指培养每名学生所支付的全部费用,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在校学生在学期间所消耗的直接和间接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总和,是社会与个人为教育而直接支付的费用总和。它分为教育社会直接成本和教育个人直接成本。西方有些学者称教育社会直接成本为货币支出的成本,或称教育预算项目中支出的费用。教育社会直接成本主要是指国家、政府直接支付的教育费用,以及社会集资捐资的经费;教育个人直接成本主要是指学生家庭和学生个人直接支付教育费用,诸如学费、杂费、书籍文具费、住宿费、交通费和生活费等。

教育间接成本是社会和个人为教育而间接支付的教育费用,有时也称“机会成本”“择一成本”。它由教育社会间接成本和教育个人间接成本两部分构成。教育社会间接成本包括:学校所使用的

;学校所使用的物质设土地、建筑物和其他设备等,如不用于教育而可能获得收入(租金或利息)

备因用于教育而免征的税收;学生已满劳动力年龄因入学而失去就业机会,社会可能获得的税收。教育个人间接成本是指学生已满法定劳动力年龄因受教育而放弃的就业收入的成本。

二、简答题

9.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调节教育供求关系?

【答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供求将要受到市场经济规律,特别是价值规律的调节;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教育供求还应受国家行政手段、法律手段调控,使教育供求关系服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要求。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调节教育供求关系的措施如下:

(1)以市场调节为主导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供求要受到市场经济规律,特别是价值规律的调节。因为教育供求是由市场经济、商品生产供求关系派生出来的,它直接产生于经济社会对劳动资源的质量需求。因此,对教育供求进行调节,必须以市场调节为主,以其他手段为辅。

(2)市场调节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

市场调节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且教育产品有其特殊性,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教育供求进行调节,需将市场调节与政府宏观调控适当结合起来。由于教育是准公共产品,应以政府调节为主,不同的教育其产品特征不同,应区别对待。义务教育更接近公共产品,政府在调节其供求矛盾时,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可能的条件,适当确定义务教育的年限和目标年份。非义务教育,尤其是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教育,相对于义务教育来说,更接近私人产品,在以政府调节为主的同时,可更多地通过市场调节缓解其矛盾。例如,可通过学费标准的降低和提高调节其供求。

总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教育领域应逐步形成政府宏观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双重调节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