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沈阳农业大学高教研究所868教育经济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机会成本
【答案】机会成本亦称“择一成本”,是指在经营决策中,以未选择方案所丧失的利益为尺度
来评价被选择方案的一种假定性的成本。采纳某一方案的机会成本,即被放弃方案所牺牲的利益。
在教育领域,也存在机会成本。“教育机会成本”广义上指“教育间接成本”;狭义上主要指学生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后而放弃的就业收入。其大小与行业或职业报酬(或待遇)、同龄人口就业率等直接相关。
2. 学校产品经营
【答案】学校产品经营是指学校按照教育市场需求,以其拥有的或所控制的经济资源为基础,以培养出能够满足教育市场需求的教育产品为基本手段,以教育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来获取效率和效益的经营活动。学校产品经营是学校经营的基本模式,提供产品是学校的基本功能。学校经营中的产品即教育产品,是指学校所提供的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教育成果,其形态可以是不同规格的学生,也可以为各种形式的教育服务。学校产品经营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学校产品经营的基础是学校资产;②现有的学校资产在学校经营中一般是非交换对象;③学校产品经营的核心是根据教育市场需求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决定培养什么、培养多少、如何培养;④教育投入活动主要围绕强化教育产品的开发对学校资产的需求来进行。学校产品经营的运作模式主要有教育产品开发、教育市场开发、学校品牌开发等。
3. 劳动简化法
【答案】劳动简化法是指将复杂劳动折合为简单劳动来计算教育投资经济效益的方法。根据马克思关于复杂劳动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的理论,为了计量在社会总劳动量中,由教育所培养的复杂劳动量对国民收入的贡献,需要将复杂劳动简化为简单劳动。具体简化方法有:①教育费用简化法;②教育程度简化法;③劳动报酬简化法;④劳动生产率简化法;⑤国民经济净产值简化法等。
4. 财政性教育经费
【答案】财政性教育经费是指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投资,这是教育投资的主要来源,也称主渠道。我国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拨款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国家财政预算内的教育事业经费;国家财政预算内的教育基本建设投资;国家政府各部门用于中等专业技术学校的教育事业费和教育基本建设投资;国家各种专项资金用于教育的支出;国家财政偿还教育外资贷款的支出;国家财政其他预算内资金用于教育的支出;中央和地方政府机动财力用于教育事业费和教育基本建设的费用。
5. 高等教育的需求弹性
【答案】高等教育的需求弹性是指在一定收费水平的前提下,高等教育收费标准变化1%,居民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变化的比例。研究表明,我国不同收入阶层的高等教育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差异显著,最低10%收入群体的高等教育弹性系数要远远高于最高10%收入群体,这也说明了低收入群体对高等教育收费标准的变化更为敏感,在制定高等教育收费标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低收入群体的承担能力,辅之以助学和奖学金政策来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
6. 教育产权
【答案】教育产权是教育范畴内的经济学概念,是指拥有举办教育机构财产的权利,即人们围绕着教育财产所结成的权利关系。从实际意义分析,教育产权主要是指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财产权,简称学校产权或教育组织和机构的财产权利;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则包括学校和教育机构财产的使用权、占有权、支配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等。教育产权的特征:①教育产权具有产业性和公益性特性。学校所提供的教育服务若进入教育市场,表现出来的是产业性;学校若组成一个非营利性法人组织结构,不加入市场进行交易活动,则表现为共有或公有产权特性。②教育产权具有强制性和排他性。教育产权具有一定的法权形式,可得到法律和契约的保护。教育产权主体若属于私人产权,则具有明显的排他性;教育产权主体若为国家或集体公有产权,则具有排斥其他人员侵占或分割的排他特性。
7. 社会再生产理论
【答案】社会再生产理论是关于一切社会形态社会再生产过程及其规律的理论。法国古典经济学家、重农学派的创始人魁奈和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过他们的再生产理论。马克思在批判继承古典学派再生产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社会再生产理论。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再生产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再生产过程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经济学、教育社会学的重要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教育经济学所揭示的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教育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教育投资的来源、形成和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等,都以其社会再生产理论为理论依据。功能论学派的涂尔干、帕森斯、特纳等根据社会再生产理论,认为教育的社会功能在于维持、再生并强化现存的社会结构与制度,论述了教育的社会化功能和选择功能。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新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派也持此种理论。
8. 教育边际收益
【答案】教育边际收益是指一定时期内新増加的教育成本所增加的教育收益。教育成本指增加期间的成本,教育收益也限于增加期间的教育所増加的收益。若以增加期间为K 年,以毕业年为第一年,则K 年后边际成本现值为:
式中为j 年所增加的教育成本,i 为利率。其边际收益公式为:
式中,t 为所得利益与成本发生的时间,
值为:
分别为某期间教育所得利益,则边际收益现
二、简答题
9. 确定劳动简化比有哪些尺度和媒介?
【答案】(1)以工资为媒介的劳动简化法
苏联经济学家斯特鲁米林最早使用这种方法,计算了苏联革命胜利初期教育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劳动者的工资是劳动的凝结形态,基本上能反映劳动者的劳动贡献大小,但影响工资的因素除教育外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因此这一方法也存在一些缺陷。
(2)以教育费用为尺度的劳动简化法
这一方法是采用培养简单劳动力的费用与培养复杂劳动力的费用差别,来确定劳动简化比,进行劳动简化法计算。
采用教育费用为尺度应该注意几点:其一,只有在保证教育质量的条件下,教育年限越长,教育费用越多,使用教育费用为简化尺度才有意义;其二,一般来说以教育费用为简化尺度,很难说明问题,因为教育费用多不一定经济效益就高,因为如果管理水平不高,教育人力、物力、财力浪费很多,就难于说明问题;其三,目前在我国市场经济刚刚发展,商品经济不发达,以及在教育经费来源不稳定的情况下,暂不使用这个尺度为好。
(3)以教育年限(教育程度)为尺度的劳动简化法
这种方法是根据马克思的复杂劳动需要花费较多劳动时间的原理。
①以学制年限为尺度的劳动简化法
②以总课时数为简化尺度的简化法
这种方法的基本思路是以国家颁布的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学生学习的总课时数的多少为简化尺度,从而计算不同劳动者因求学程度不同,所带来的劳动复杂程度不同、创造的效益不同。
这些简化系数成为计量不同教育程度劳动力劳动复杂程度的量值。假定能求出因受小学教育所学习的课程而带来的国民经济贡献,则可进一步计量全部教育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这种简化方法其优点表现在有稳定的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课时数,易于计量。
其不足:一是未提出文盲、半文盲劳动者简化系数;二是小学阶段、初中阶段、高中阶段及大学阶段课时数,只是数量上的衡量,而没有考虑课时质量上的差异。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