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第三军医大学生物综合微生物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伯杰氏手册》。

【答案】《伯杰氏手册》是关于原核生物分类的书籍。

2. 糖被。

【答案】糖被是指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状物质。

3. 哈蒂氏网。

【答案】哈蒂氏网是一些菌丝透过表皮进入皮层组织,把外皮层细胞逐一包围起来形成的特殊结构,可以增加两者间的接触和交换面积。

4. 影印平板试验。

【答案】平板影印培养法是指一种能达到在一系列培养皿的相同位置上出现相同遗传型菌落的接种培养方法。

5. 界级分类。

【答案】界级分类是指对生物进行分界。

二、简答题

6. 如何利用营养缺陷突变株进行赖氨酸发酵工业化生产?

【答案】在微生物中,以天冬氨酸为原料,通过分支代谢合成赖氨酸、苏氨酸和甲硫氨酸,如图。为了解除正常的代谢调节以获得赖氨酸的高产菌株,

工业上选育了谷氨酸棒杆菌

的高丝氨酸缺陷型菌株作为赖氨酸的发酵菌种。这个菌种由于不能合

成高丝氨酸脱氢酶(HSDH ),故不能合成高丝氨酸,也就不能产生苏氨酸和甲硫氨酸。在添加适量高丝氨酸(或苏氨酸和甲硫氨酸)的条件下,在含有较高糖和铵盐的培养基上,能产生大量的赖氨酸。

图 谷氨酸棒杆菌分支代谢合成赖氨酸、苏氨酸和甲硫氨酸

7. 嗜盐细菌光合作用的原理是什么?

【答案】嗜盐细菌光合作用的原理是嗜盐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光能所造成的紫膜蛋白上视黄醛辅基构象的变化,可使质子不断驱至膜外,而在膜两侧建立了一个质子动势,在用它来推动A TP 酶合成A TP ,此即光介导的A TP 合成。

细菌的视紫红质的功能与叶绿素相似,能吸收光能,并在光量子的-驱动下起着质子泵的作用。这时,它将反应中产生的质子一一逐出细胞膜外,从而使紫膜内外形成一个质子梯度差。根据化学渗透假说,这一梯度差在驱动H+通过A TP 酶的孔道进入膜内以达到质子平衡时就会产生A TP 。当环境中氧气浓度很低时,嗜盐菌无法利用氧化磷酸化来满足其正常的能量需要,这时,若光照条件适宜,它就能合成紫膜,并利用紫膜的光介导A TP 合成机制获得必要的能量,紫膜的光合磷酸化是迄今所知道的最简单的光合磷酸化反应。

8. 简述溶菌酶及青霉素作用原理。

【答案】(1)溶菌酶:能肽聚糖中G-M-G 处断裂,每隔6个左右断裂一次。

(2)青霉素:能抑制转肽酶的活性,

使

所以青霉素只作用在正在迅速繁殖的细胞中。

9. 简述溶源性细胞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

【答案】(1)溶源性细胞的形成过程:当温和性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其DNA 会附着或整合在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上,随寄主细胞DNA 的复制而复制,噬菌体蛋白质不合成,宿主细胞亦不裂解,形成的细胞(即溶源细胞)继续进行分裂繁殖,偶尔情况下,会以极低频率发生自发裂解或因外界因素诱发而裂解。

(2)溶源性细胞的特点:

①溶源性是可遗传的;

②可低频自发裂解或诱发裂解;

③具有免疫性,即溶源性细菌细胞对其本身产生的噬菌体或外来同源噬菌体不敏感;

④可以复愈;

⑤可以合成特殊的代谢产物. 如白喉杆菌被P 噬菌体感染以后产牛白喉毒素。

10.嗜酸性微生物有什么特点。

【答案】(1)定义:

嗜酸微生物,又称嗜酸菌,是指只能生活在低

菌和古生菌。

(2)嗜酸性微生物的嗜酸机制: 它的嗜酸机制可能是细胞壁和细胞膜具有排阻外来胞壁和细胞膜还需要高H+浓度才能维持其正常结构。

中的短肽不能交联,低渗使细胞膜破裂而死亡。条件下,在中性pH 下即死亡的微生物;嗜酸微生物的细胞内pH 仍接近中性,各种酶的最适pH 也在中性附近。专性嗜酸微生物是一些真细和从细胞中排出的能力,且它们的细

11.什么是质粒?其特点是什么?

【答案】质粒是游离于原核生物基因组以外,具有独立复制能力的小型共价闭合环状的dsDNA 分子。质粒的特点:

(1)绝大多数由共价闭合环状双螺旋DNA 分子所构成,分子量较染色体小;

(2)在每个菌体内有一个或几个,也可能有很多个质粒;

(3)质粒可以从菌体内自行消失,也可通过物理、化学手段,将其消除或抑制,没有质粒的细菌,可通过接合、转化或转导等方式,从具有质粒的细菌中获得,但不能自发产生;

(4)质粒存在与否,无损于细菌生存,但是,许多次生代谢产物如抗生素的产生、色素等的产生,以至芽孢的形成,均受质粒的控制;

(5)质粒既能自我复制、稳定遗传,也可插入细菌染色体中或携带外源DNA 片段共同复制増殖,它可通过转化、转导或接合作用单独转移,也可携带着染色体片段一起转移,质粒是遗传工程中重要的运载工具之一。

三、论述题

12.试比较的和四种菌株的特点,并图示它们间的相互关系。

【答案】(1)特点: ①菌株为雄性菌株,细胞内存一至几个F 质粒,并在细胞表面着生一至几条性菌毛; ②菌株为雌性菌株,细胞内不含F 质粒,细胞表面也无性菌毛; ③

④菌株为雄性菌株,细胞内含F 质粒,但质粒整合到大肠杆菌染色体上; 菌株为雄性菌株,细胞内含质粒,是整合到大肠杆菌染色体上的质粒发生不正常切离,而使F 质粒带有一段大肠杆菌的基因片段,因此称为质粒,含有这样质粒的菌株称为菌株。

(2)这四者的关系如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