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摘 要
内隐学习是教育教学中一个新兴的研究热点,自从内隐学习的存在性得到初步证实后,许多专家学者就开始着重于内隐学习的作用及影响因素的学科探究。近30,40年来人们对内隐学习的本质及特征、心理机制、影响因素、应用等方面的研究逐步深入。目前关于内隐学习的理论框架已基本建立而且研究领域也从心理学辐射到了教育教学中。
在学科教育领域,有学者已对数学、语文、外语、物理、化学、生物、体育等学科的内隐学习进行了探讨,取得了初步成果,证实了内隐学习的存在性及特点,发现了内隐学习在学科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至于内隐学习在数学知识学习中的促进作用也得到了初步肯定。因此本文设想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新的研究方法进行数学规则知识的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比较研究,以期对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特点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为数学知识的学习提供更好的建议。
本文的主体分为五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问题提出,这里我们给出了选题的背景及理由。然后提出了自己要研究的问题:儿童数学规则知识的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比较研究。设想是揭示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在数学规则知识学习中的效果比较、学习材料难度对内隐和外显学习效果的影响、性别差异对内隐和外显学习效果的影响。并简要说明了本研究的实验设计。»
第二部分为文献概述,在此我们对内隐学习的有关研究情况进行了概述。主要介绍了内隐学习的概念、内隐学习的本质特征、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关系、内隐学习的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研究结果。最后,对当前的研究趋势(实验方法和实验材料方面)进行了分析,这部分既是本文重要的理论依据更是方法依据。
第三部分为实验研究,在研究方法上,本实验考虑到大多数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很可能同时包含了不同程度的意识和无意识加工,所以本研究在人工语法的基础上改进了以往的单一的任务分离研究范式,引进了类似加工分离和强分离的学习方法。而且对材料采用序列呈现的方式,在注重快速测试和快速反应的同时添加言语报告。实证研究按以下程序进行:
首先通过前测实验筛选了具备一定内隐学习能力的小学生为实验被试,为了避免学习阶段外显策略的介入,研究者挑选了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作为被试,以减少他们外显形成语法规则的可能;然后进行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正式比较实验,实验分为学习阶段和测验阶段,学习材料为真实的数学规则知识—映射规则,其内容设置是他们已经熟悉的加减乘除及求余问题;测验阶段采用迁移的方法(即测验材料保持与学习材料一致的内在规则)来检验规则的获得情况。
在结果分析上不但着重于内隐与外显学习效果的比较,而且更注重于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贡献率大小的探讨。
第四部分为结论和建议 ,在这里我们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总讨论和反思,研究表明:
(1)从整体上看,儿童对数学映射规则存在内隐学习,且存在优势效应
(2)在数学规则知识的学习中,材料的难度及结构形式复杂程度适中的材料适宜于内隐学习
(3)无论是内隐学习还是外显学习,性别差异不显著
(4)从整体上看, 外显指导有利于规则找寻
这些结果对实际教学提供了很大的启示,于是我们依据研究结果并结合以往的研究结论给出了第五部分教学建议。
本研究对数学教育的启示是:内隐学习有利于数学知识掌握,教师应该注重过程引导,利用情景学习引发内隐学习;内隐学习具有积累效应,所以平时的数学学习应该加强练习、持续积累;数学学习过程是意识与无意识的相互作用过程,所以应注重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方式相结合;知识评估既要考表达,也要考操作等等,另外对教师内隐知识的开发也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