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66管理学综合之土地资源管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概念题
1. 土地征用
【答案】土地征用,就是指国家为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批准权限批准,并依法给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农民补偿后,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变为国有土地的行为。征用是一种合法地强制性行使公权力的行为,必须是建立在“公共利益”的基础上。同时,征用体现出土地权利在不同主体之间的分割与变换,必要的“征用补偿”是保障征用行为的关键。
2. 土地资源
【答案】土地资源是指可以利用而尚未利用的土地和已经开垦利用的土地的总称,除此之外,还包括这些类型土地的数量和质量。土地资源是农业自然资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其他农业自然资源(水、气候、生物)赋存和依附的基础。土地资源的分类一般要经过对土地的资源价值和利用功能的评价以后,才能确定其是一种什么样的土地资源,如宜农土地资源、宜林土地资源、旅游用地、交通用地等等。
3. 土地使用权出让
【答案】土地使用权出让又称土地批租,是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分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土地使用权出让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和年度建设用地计划。城市规划区内的集体土地须经依法征用转为国有土地后,土地使用权才能出让。土地使用权出让有协议出让、招标、拍卖和挂牌四种方式。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与土地使用者签订。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最高期限按用途分为:居住用地70年,工业用地50年,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50年,商业、旅游、娱乐用地40年,综合或者其他用地50年。
4. 土地经济管理
【答案】土地经济管理就是运用经济的手段和方法来管理和保护土地,以取得土地利用的最大经济效益。土地经济管理大致包括下列三方面主要内容:
①土地地租的产生和作用;
②土地利用经济分析;
③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评价。
5. 土地资源调查
【答案】土地资源调查是对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利用程度、权属状况、空间分布、生产
潜力、适宜性和限制性等状况进行综合考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土地资源调查的目的是为依法和科学管理土地提供基础,为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服务,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提供基础数据,为编制农业区划和国民经济计划提供依据。
6. 全球定位系统
【答案】全球定位系统又称GPS ,是英文GlobalPositioningSystem 的缩写,它是一种定时和测距的空间交会定点的导航系统,各项全球用户提供连续、实时、高精度的三维位置,三维速度和时间信息。GPS 系统包括空间部分(GPS 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和用户设备部分(GPS 信号接收机)。
二、简述题
7. 简述科学的自然资源观。
【答案】科学的自然资源观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自然资源的有限性
就整个自然界而言,资源是无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将更加善于利用自然资源,不断开发新的资源,以弥补或取代原来的资源。但是,就某一种资源而言,在一定的条件下和一定的时期内,它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2)自然资源的有偿性
为了防止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使人类的生存不受威胁,人类得消耗一部分劳动。同时从合理利用方面考虑,必须变资源的无偿性为有偿性,实行对资源的有偿占用。
自然资源的价值应从排污费、赔偿损失费、保护费、治理费、研究费和管理费等六方面进行合理的衡量。
(3)保护资源的“全民性”
当今的环境保护必须动员全民的力量,才能卓见成效。设想大气层一旦遭受破坏,就会影响到各国的环境质量,不管某一个国家在本国疆域之内采取多么有效措施都无济于事。所以,没有一个国家能靠自己的力量消除日益深化的环境危机,应共同对付环境问题。
(4)保护资源就是保护环境
在人类生产活动过程中,只有保护好资源,才能满足社会扩大再生产的需要,进而为改善环境质量提供物质基础。反过来,资源的浪费,不仅影响了经济效益,而且污染土地、大气和水体,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平衡,阻碍经济建设的顺利发展,最终导致社会经济的损失。因此,保护资源就是保护环境,对资源的最佳利用,就是对环境的最优保护。
8. 简述我国当前在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答案】(1)土地资源的绝对数量大,相对量小
除去约占27.34%的未利用地,含荒漠、永久积雪、冰川和岩石裸露山地等,及3.71%的城市、工矿、水利、交通用地外,只有68.95%的土地用于农、林、牧、渔业生产。若按人口计算,我国
人均各类土地的占有量均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
(2)土地垦殖系数低,地区分布不均衡我国土地垦殖系数为13.68%,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但高于原苏联(10.2%)和加拿大(4.7%)低于印度(55.5%)、日本(44.0%)。这种情况完全是
由于我国山地多、平地少、干旱地区大等情况所造成的。此外,在我国各地区之间耕地分布很不
15%的耕地分布于我国的西北部各省均衡,全国85%的耕地集中分布于我国东南部22个省份,(自
治区)(不包括海南省和港澳台地区)。因此,垦殖系数在省际存在明显的差异。
(3)林地面积极少,森林覆盖率极低
我国森林总蓄积量97.89亿m ,占世界总蓄积量3840亿m 的2.55%。我国森林每公顷平均蓄积量为96m 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14m )。我国人均森林蓄积最为8.6m ,低于世界平均水平(71.8m )。
(4)农业用地质量退化,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耕地质量下降:②水土流失严重; ③土地沙漠化严重。
(5)建设用地不断增加,耕地面积逐渐减少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建设用地的面积在不断地增加,1986~1995年全国非农建设实际占用耕地500万hm 加上农业结构调整、灾毁等,10年共占耕地966万hm ,而耕地的面积却不断地减少,20世纪50年代人均耕地面积为0.2hm ,预计2030年将降至0.05hm 。
9. 简述土地资源管理学的内容、体系和原则。
【答案】(1)土地资源管理学的内容
土地资源管理学包括为完成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必须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手段等项内容。也就是说土地资源管理学的内容包括土地地籍管理、土地利用管理和土地规划管理,具体可分解为:土地数量管理、土地质量评价、土地地权管理、土地法律管理、土地经济管理、土地生态管理、土地规划管理和土地利用监督等项内容。土地资源管理必须具备特定的基础条件。土地资源管理的基础条件具体包括土地数量、质量和分布方面的资料,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2)土地资源管理学的体系
①全国土地资源按行政区划系统,从中央到地方划分成不同层次的地域范围。这些地域范围也是我国各级土地管理机构的管辖范围,从而形成全国、省、市、县、乡级土地资源管理,以及跨区域土地资源管理系统。
②按用地类型分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管理体系,进一步细分为农业用地、工矿用地、水利用地. 、城镇居民点用地、交通运输用地、特种用地和后备土地等用地管理系统,其中农业用地再分为耕地、园地、林地、牧地和水面等用地管理。
③按管理深度可分为数量管理、质量管理和生态管理三大体系。
(2)土地资源管理学的原则
①从法律角度,土地资源管理原则可归纳如下:
第一,土地资源管理实行法律管制与经济引导的统一原则。
2222333333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