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北大学外国社会学史(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

【答案】社会是一种人类共同生活的基本形式,它的本质是一种观念的机械的形成物,表现为一种相互陌生的生活共同体。在这里,人们的联系是建立在目的、利益及以此为条件的人们之间保持一定距离的基础上,基于自由与理智的思考。表现形式是诸如股份公司、大城市、民族国家以及整个市民经济社会和正在展开的工业社会,它们是基于常规、政策、公众舆论和特殊利益的联系。

2. 精英循环理论

【答案】精英循环论,是指政治变化的形式就是一种类型的精英取代另一种类型精英的循环。阶级的稳定性被一种称为精英循环的社会流动所冲破,稳定性不平等被暂时性不平等所取代。一个社会只有当执政阶层的能力、才干的平均值高于非执政阶层时,才是稳定的,而要经常保持这一点就必须借助于精英循环,即非执政层中的精英人物上升为执政者,以及执政的庸才下降到非执政层。

3. 形式社会学

【答案】形式社会学,在齐美尔看来,主要研究人们之间的交往形式。当人们之间的交往达到足够的频率和密度,以至于人们能够相互影响并组成群体时,社会便产生和存在了。因而社会学需要研究人们交往的基本过程和形式以及社会组织类型。

4. 心理还原论

【答案】心理还原论坚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一人的心理或行为一一是一种更高层级的现象,对它的研究可以用低层级事物(如原子、神经元、基因等)及其相关理论(如物理学、生理学、生物学)来加以解释与说明。心理学还原论还可以分为本体论的还原论和方法论的还原论。

5. 社会冲突

【答案】科塞认为社会体系内的各个部分是相互关联的。这种相互关联里一定会存在紧张、失调和冲突等现象。冲突的起因主要是由于社会报酬的不均衡分配以及人们对社会合法性的怀疑和否定。社会冲突的严重程度取决于社会结构和人们心理因素的交互作用。冲突具有一系列积极的社会功能。其中包括:冲突可以促进群体的形成、可以促进团体界限的确立、可以促进团体的团结。冲突的功能主要取决于冲突产生十其中的结构类型等许多因素。

6. 社会冲突论

【答案】社会冲突理论在美国是作为对结构功能理论的反思和对立物提出来的,该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后一段时期里流行于美国和个别西欧国家。社会冲突论指出社会冲突和变迁是社会的常态,不应将之视为社会的病态,并且强调社会冲突对于社会巩固和发展的积极作用,是社会思潮中激进派别的代表。代表人物有米尔斯、科塞和达伦多夫等。

7. 《公社与社会》

【答案】《公社与社会》(1880-1881)是滕尼斯的代表作,也是社会学理论文献中的经典。“公社”与“社会”这对范畴,是滕尼斯社会学中的两个基本概念,是作者用来说明社会与历史发展的两个基本类型模式。在一定的意义上,他的整个社会学体系皆可视为在此基础上的发挥与系统化。

8. 机械闭结

【答案】机械团结,是这样一种社会联结纽带:它违过强烈的集体意识将同质性的个体结合在一起。人们可以在原始社会或传统农村社区中发现这种团结的典型表现。以机械团结为纽带的社会中,由于分工不发达,人们的活动、经历和生活方式大体相同,成员之间的同质性程度很高。这种同质性不仅表现在物质活动方面,而且也表现在精神活动方面。这些共同的宗教信仰、价值规范以及道德情感总和起来形成一种被称为集体意识的强大力量,构成了社会秩序的基础,维持着社会成员之间的联系,成员之间有着强烈的集体归属感。

二、简答题

9. 丹尼尔·贝尔怎样论述后工业社会结构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

【答案】贝尔认为后工业社会的概念首先涉及的社会结构方面的变化,但是他并不认为社会结构的这些变化决定着政治或文化的相应变化。而是社会结构的变化从三个方面向社会的其余部分提出了问题。这些问题是:

(1)社会结构一一尤其是社会结构一一是一个旨在协调个人行动以达到特殊目的的职能结构。这些受科学知识作用影响的新职能结构将重新划分社会各阶层,但是人们是否自觉到这种划分,或是否接受这种划分,这是值得追问的。

(2)社会结构的变化对政治制度提出了“管理”问题。即社会知识化和理论知识地位的提高,都提出了如何用理论知识指导和控制政治活动的问题。

(3)强烈依靠认识能力至上和理论知识至上的新的生活方式,不可避免地要与文化发展的趋势相冲突。依靠科学知识管理政治和指导生活,是理性主义精神或现代主义精神的继续,可是后工业社会中涌现出来的各种后现代主义思潮却是反理性主义或反现代性的。

贝尔得出的这三方面问题的实质就是后工业社会中的社会结构(其中包含了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中的问题。而这只个结构都是在马克思社会结构范畴之内的。差别在于:马克思更注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变化对社会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的根本决定作用,而贝

尔则突出强调科学知识对三种结构的轴心作用。

10.帕累托的普通社会学思想体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案】帕累托的普通社会学思想体系的主要特征是对非逻辑行为的逻辑分析,他研究非逻辑行为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效益,而是为了寻求真理。

(1)非逻辑行为,就是指在主观上和客观上没有将手段与目的合理地联系在一起的行为。帕累托特别指出非逻辑行为并不意味着是反逻辑的行为,他把非逻辑行为分为四个类别:①是指在主观和实际上手段与日的都没有联系在一起的行为; ②是指行为与引起的结果之间没有逻辑上的联系,但行为者却误以为他采用的手段能够引出他所希望的结果; ③是指行为的手段与其客观结果有逻辑的联系,但行为者在主观巨并不曾知或想象过这种联系,一此生理反应便属此种类型; ④是指行为结果与所运用的手段之间有逻辑的联系,但结果并小符合行为者的主观愿望。

(2)帕累托指出,人们的非逻辑行为也并不都是由于行为者事先没有意识到,有的是明知其行为是非逻辑的,还在自觉地继续这种行为。

(3)非逻辑的行为并不一定意味着是反逻辑的,非逻辑的行为后果只是最终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已。人们所做的许多事情从行为者本人的角度看来是合乎逻辑的,这里所说的“逻辑”是指行动者本人的心智逻辑或主观逻辑,而不是客观实在的逻辑。

11.如何从冲突理论的视角出发理解经济全球化这一现象的实质?

【答案】社会冲突论指出社会冲突和变迁是社会的常态,不应将之视为社会的病态,并且社会冲突对于社会的巩固和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1)科塞冲突理论将冲突定义为有关价值、对稀有地位的要求、权力和资源的斗争。在这种斗争中,对立双方的目的是要破坏以至伤害对方。

(2)科塞把社会冲突的根源归为两类。

①物质性原因,指权力、地位和资源的分配不均;

②非物质性原因,是指价值观的不一致。

(3)外群体冲突的功能

①外群体冲突对群体内部状态的影响。

科塞认为,总的说来,外群体冲突有利于群体内部的整合。因为与其他群体的冲突能动员起群体成员的活力,进而增强群体团结。但是缺乏内部团结的群体面临外部冲突时,也可能会瓦解。

②外群体冲突对社会融合及扩展的影响。

a. 外群体冲突可以把其他方面毫无联系或对立的个人或群体相互联系起来,并把他们带进一个公共的社会活动领域;

b. 这种结构助长了有各种不同目的的联合和联盟的相互交叉往来,因而阻止了同盟沿一条线分裂。通过这种方式,社会系统中不同的子系统找到了新的位置,并确定了他们之间新的权力关系,进而构造更广阔的社会环境。

(4)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逐步实现最优配置,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