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南京艺术学院951专业论文之中国美术史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写意画

【答案】写意画即用简练的笔法描绘景物,是融诗、书画、印为一体的艺术形式,是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写意画偏重与意韵与情趣的表达,并不拘泥于客观对象本质的外貌形态,强调创作者的主观情感的融入。用简练的笔法描绘景物,多在生宣上,纵笔挥洒,墨彩飞扬,较工笔画更能体现所描绘景物的神韵,也更能直接地抒发作者的感情。

2. 《历代名画记》

【答案】《历代名画记》是晚唐张彦远所著的中国第一部体例完备、史论结合、内容宏富的绘画通史著作。全书内容大致为三部分:绘画史发展的评述及理论认识; 绘画的有关资料、著录以及鉴识、收藏; 370余名画家传记及作品。具有当时绘画“百科全书”的性质。在中国绘画史学的发展中,具有无可比拟的承先启后的里程碑意义。

3. 舞蹈彩陶盆

【答案】彩陶舞蹈纹盆是1973年,青海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在犬通县上孙家寨遗址甲区发掘第20号汉墓时发现的。舞蹈画面简洁,线条明快,笔法酣畅。透过静止的画面,仍能让今人感受到远古的舞蹈艺术家击节踏歌、肢体扭动时强烈的节奏感的特点。彩陶盆的外壁用三道线装饰,它模拟着三道绳圈将陶盆紧紧地捆扎着。这是一件杰出的优秀彩陶工艺品,表达了欢乐的主题,集中反映了五六千年前人们的智慧和生活情趣。彩陶盆的设计制作,体现了当时制陶工艺的熟练和审美思想的进步。彩陶工艺家表现的意境,富有诗情画意。

4. 曹家样

【答案】“曹家样”是对曹仲达的画的称誉,概括了佛教艺术在最初传入的几个世纪里中外交融的艺术风格。曹仲达是来自中亚曹国的北齐画家,以画梵像著称,人称其“曹之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谓之“曹衣出水”,即运用稠密的细线表现薄质贴身衣褶,有如刚从水中出来一样。

5. 马家窑文化彩陶

【答案】马家窑文化彩陶主要分布于甘肃和青海的部分地区,晚于半坡类型。装饰花纹以点和螺旋形花纹最为出色,点之外,围有螺旋纹,具有强烈的动感,内彩特别发达,从器口到器足,布满全体,有丰满繁褥之感。归纳起来,就是这样三个特点:①满,纹样满饰。②内彩。③点和螺旋纹。因此马家窑文化彩陶具有旋动、流畅的美感。

6. 小景山水

【答案】小景山水是北宋流行的山水样式。它以表现幽情美趣、水边沙岸、柳溪野趣的小景见长。作画多是小轴,很秀雅,也很有情趣,引人人胜。小景山水在全景式雄伟山水之外别开新境,使现实可居的世界变得清丽可善,受到宫廷贵族与文人骚客的欣赏和喜爱。代表作品有惠崇的《溪山春晓图》和赵令穰的《湖庄清夏图卷》。

7. 《挥扇仕女图》

【答案】《挥扇仕女图》是一幅描写唐代宫廷妇女生活的佳作,唐代人物画家周昉的代表作。全卷所画人物共计13人,分段情节为独坐、抚琴、对镜、刺绣、侍桐等几组。作品中的器物、环境(如纵扇、素琴、铜镜、梧桐等)将情节穿连起来,并能烘托出槟妃在秋风中寂寞无聊的忧郁之情画面结构井然有序,并避免了构图上的单调呆板。色彩丰富,以红色为主,兼有青、灰、紫、绿等各色。冷暖色调相互映衬,显现出人物肌肤的细嫩和衣料的华贵。衣纹线条近铁线描,圆润秀劲,富有力度和柔韧性,较准确地勾画出了人物的种种体态。

8. “黄家富贵,徐熙野逸”

【答案】五代、北宋花鸟画有两大画派,即南唐、西蜀的徐(熙)黄(筌)异体,对于后世花鸟画的发展有很大影响。黄筌所画题材多表现精谨艳丽的富贵气象以及其用于装饰宫廷的特点; 徐熙自命高雅,信笔抒写,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唐以来细笔填色表现奇花异草的格式而有所创造。黄荃、徐熙一在宫廷,一为处十,不同的生活环境、思想情怀及不同的笔墨技巧,使他们形成不同的风格,被称为“黄家富贵,徐熙野逸”。

二、简答题

9. 简述赵孟倾的绘画理论。

【答案】赵孟頫是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他博学多识,在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在进行艺术创作的同时,提出了自己的艺术主张。

(1)“作画贵有古意”

赵孟頫曾言:“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他从文人的审美情趣出发,提倡继承唐与北宋绘画,重视神韵,追求清雅朴素的画风,反对南宋“院体”中柔媚纤巧的画风。赵孟頫打出复古的旗帜并不是真的要恢复古代(晋唐)的画风。“古意”的真正意图是通过一种理想的审美标准去打破南宋以来越走越狭隘的院体画画风。

(2)“书画同源说”

赵孟頫强调书画同源,提倡将书法用笔进一步引进绘画之中,加强其艺术表现力。“书画同源说”是中国传统书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包括两方面的涵义:一方面是指中国文字与绘画在起源上有相通之处; 另一方面指书法与绘画在表现形式方面,尤其是在笔墨运用上具有共同的规律性。后者就成为文人画兴起的重要理论根据之一。书法的地位提高以来,一直都是文人士大夫的

雅戏。一旦将书法与绘画的本源统一起来,就直接否定了画工和工匠的创作。这样一来,只有士人,也就是有文化、有功名的人作的画才算得上是画。换句话说,只有文人画这一种画体。由于赵孟頫在艺术上的地位,使得他的理论得到了广泛的拥护和众多画家(文人十大夫画家)的推崇。甚至形成了元代文人画的一个创作图式,那就是以书入画。所谓以书入画就是将书法的表现手法融入绘画创作中去。无疑,赵孟頫“书画同源”的理论对元代文人画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其代表作《秀石疏林图》就体现了他的“书画本来同”的理论主旨。

赵孟頫的绘画实践和艺术主张集中体现了元代文人画在继承宋金基础上的新发展,对当时和后世绘画产生了巨大影响。

10.简述《画品》的具体内容。

【答案】《画品》又名《古画品录》,南齐前后画家、理论家谢赫的绘画理论著作。是保存至今的最早一部绘画理论著述,书中除对魏晋以来27位画家进行评论外,其序中提出的“六法”作为品评绘画的标准,对后世影响极大。

(1)《画品》阐明了绘画的功能和艺术要求,即品评绘画的教育功能和艺术标准。继承秦汉以来重视绘画的教育感化作用的传统,明确提出绘画具有“明劝戒,著升沉,千古寂寥,披图可鉴”的政治作用。

(2)列出品评画家优劣的标准“六法”,即一气韵生动; 二骨法用笔; 三应物象形; 四随类赋彩; 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

(3)《画品》以绘画“六法”为理论核心,“六法”的提出具有绘画实践及理论研究的总结意义,对中国绘画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4)谢赫的《画品》及“六法论”是对古代绘画实践的经验总结,具有里程碑意义,开创了史实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体例。

11.请简述中国原始美术中岩画代表及艺术特点。

【答案】岩画是一种石刻文化,在人类社会早期发展进程中,人类祖先以石器作为工具,用粗犷、古朴、自然的方法一一石刻,来描绘、记录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它是人类社会的早期文化现象,是人类先民们给后人的珍贵的文化遗产。因地域、生活习惯、文化传统不同,南北方岩画的艺术特点各异。

(1)北方岩画

①主要分布于内蒙古、新疆、宁夏、甘肃、青海,它是中国北方草原地区的狩猎、游牧民族的作品。以内蒙古阴山岩刻为代表。

②内容以动物为主,风格较写实,大都凿刻在深灰或灰蓝色的岩石上,凿刻或磨刻的图像斑驳、稚拙、粗犷、简洁、浑然而多变。

(2)南方岩画

①主要有广西左江岩画、云南沧源岩画。制作大都以红色涂绘,色彩稳定,经久不变。

②以表现人物的活动为主要特征,人物形象程式化。其中上举双臂、屈蹲双腿、犹如蛙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