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湖南师范大学西方社会学理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异质性
【答案】异质性被定义为在一个社会地位轴线上,社会人口在各个不具有等级差别的社会集团之间的分布。例如,人日的劳动分工和民族分布都是异质性参数。异质性的大小可以用随机抽选的两个人属于不同社会集团的预期机会来衡量。在一个社会中,根据某一社会标准所划分的各个社会集团的数目越多,并且各社会集团的人口数量分配越平均,这种预期机会就越大,或者说,社会在这一维上的异质性越大。
2. 理想类型
【答案】理想类型是指一套精确而严谨的概念体系,这一概念体系作为衡量现实的标准,审视现实与概念之间的差距,并对这种差距作出因果解释。其特点是:①理想类型是一个主观思维构建,它不是基于对所有事实进行经验上的概括,也不是作为社会的理想提出来的; ②理想类型虽是一种主观思维的构建,是社会学中理论构建的一种方法,但它的建立有逻辑上的一致性,不违反经验的因果关系; ③对某一社会现象的解释,理想类型也许不止一个,但解释的标准只有一个,即对具体社会现象的成功理解和准确归因。
3. “镜中之我”
【答案】“镜中之我”是指每个人都是通过观察其他人对自己行动的反应,了解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从而获得对自我的认识。“镜中之我”是社会学家库利在研究个人的自我概念的过程中提出来的,库利将自我概念的形成过程称为“反射的自我”或“镜中之我”。
4. 初级群体
【答案】初级群体,在库利看来,是人性的摇篮和个人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其特征是亲密地、面对面地交往与合作。它们在许多意义上都是初始的,但主要在于它们是形成个人社会性与社会理想的基础。初级群体不依赖于大社会,但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大社会的精神。
5. 投资
【答案】资源,指个人的全部特性和经验,包括技能、性别、种族、出身等,在社会交换中,资源被用作投资。
6. 辩证冲突论
【答案】辩证冲突论是由达伦多夫提出来的,他批评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均衡模式的片面性,主张按照社会压制模式发展相应的社会学理论,达伦多夫正是在社会压制模式的基础上建立自己
的冲突理论的。辩证冲突理论的目标是证明冲突的原因既不是某些心理变项义不是偶然的历史事件,冲突产生于社会地位结构; 理论研究层次是考察产生于社会组合的权威结构中的团体冲突,把冲突理解为团体间的斗争,而不涉及个人之间人际互动方面的分歧和争执; 具体的理论任务是回答下述三个问题:第一,冲突团体如何从社会结构中产生? 第二,团体冲突将采取哪些形式? 第三,团体冲突如何影响社会结构的变迁。在辩证冲突理论中提出了权威和权威结构、强制性协调组合、利益、潜在利益与外显利益、准团体和利益团体等重要概念。其主要理论命题有:关于冲突团体形成的命题、关于团体冲突形式的命题、关于社会结构变迁的命题。
7. 维模(L )
【答案】维模,又叫潜在模式的维持。在系统运行过程暂时中断即互动中止时期,原有的运行模式必须完整地保存下来,以保证系统重新开始运行时能恢复互动关系。系统必须拥有特定机制经常维护处于潜在状态的模式。
8. 接近性假设
【答案】布劳把他的第一个假设称为接近性假设,即社会地位接近的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多于地位相距较大的人们之间的交往。这个假设分别应用在无等级差别和有等级差别的社会地位上,会产生不同的表现形式。
在无等级差别的社会地位轴线上,接近性假设表现为人们的集团内交往多于集团外交往。在有等级差别的地位轴线上,它表现为人们的社会交往随着他们的地位差别增大而减少。这个假设包含的思想很简单,即人们更倾向于同自己地位差不多的人来往。既然人们有这种交往倾向,他们为什么还经常进行集团外交往或与自己地位有差距的人打交道呢? 布劳认为,问题的关键就在于社会的结构性条件抵消了人们的心理偏好。
二、简答题
9. 符号互动论是在何种理论背景下产生的?
【答案】(1)苏格兰伦理学家的影响
许多苏格兰伦理学家主张研究现实生活、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其中,亚当·斯密和人卫·休漠阐述了社会中的人均把对方作为自己行为的镜子的思想。亚当·弗格森认为习惯的作用大于本能。苏格兰伦理学家的思想通过美国实用主义哲学而发展为符号互动理论。
(2)詹姆斯对习惯、自我与社会我的研究
实用主义的重要代表詹姆斯研究了习惯取代本能的过程。他还研究了“自我”,首次将自我分为四类,即“物质我”、“精神我”、“社会我”和“纯粹的我”。其中,社会我的思想对后来的符号互动论的影响最大。
(3)鲍德温的自我发展三阶段论
鲍德温提出,儿童的自我观念的发展经历了投射阶段、主观阶段和射出阶段三个过程。
(4)杜威的社会互动思想
杜威强调人类调整自己以适应环境的过程,认为人的活动与客观世界是相互依赖的。
10.《论自杀》一书为什么被称为实证社会学研究的范例?
【答案】《论自杀》一书被列为实证社会学的经典著作,被称为实证社会学研究的范例,这是因为:
①杜尔克姆的《论自杀》之所以在社会学史上占有里程碑式的重要地位,不仅仅是因为它在经验层次上验证、深化和发展了他的社会学基本理论,更主要的是因为这一研究体现了实证社会学的基本精神,在发展实证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突破。
②杜尔克姆的自杀研究是证明孔德实证思想的开拓性尝试。杜尔克姆把发展理论同经验分析结合起来,是社会学史上第一个通过对来自实际生活的资料进行系统整理、比较、计算、分析来建立社会学理论的社会学家,为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的结合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③《论自杀》表明,在社会现象的研究领域,建立与自然科学相类似的那种既可解释实际资料,又要接受实际资料检验的实证科学理论是可能的。
④在方法上,杜尔克姆自觉运用了他所确立的假设一一预测一一检验的基本研究步骤。尽管他所使用的统计技术在今天看来有些粗糙,但他自觉将定量分析引进社会学研究,不仅为社会学定量分析开创了先例,而且也推动了现代社会统计方法的发展。
11.模式变量理论的基本内容以及它的理论功能是什么?
【答案】(1)基本内容
帕森斯认为,行动者在与其他行动者的互动过程中,必然要面临五个方面的抉择,即解决必然出现的五个问题,这五个方面可能的抉择被概括在五对范畴之中。这些可供抉择的五对范畴被帕森斯称为“模式变量”,它们不仅可以用来确定行动者的主观取向,而且,由于行动总是在特定的系统之中发生,因此也可以把它们作为刻画系统的结构特征一一制度化的角色关系一一的基本变量。
①普遍性与特殊性。这一抉择涉及互动过程中特定行动标准的适用范围。区分这对范畴的决定性因素是行动者在互动过程中所遵循的规范性标准是否受团体界限的影响。在这一抉择中如果选择了普遍性,意味着行动者在同任何其他人的互动中都遵循同样的规范性标准; 而选择特殊性则意味着行动者因人而异地改变自己的行动标准。医生和病人之间的关系是普遍性的例子,母子关系则反映了特殊性。
②扩散性与专一性。这一抉择涉及互动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宽窄和清晰程度。如果相互之间的义务是狭窄的并被明确限定,就意味着选择了专一性,其特征是提出要求的一方有证明这项要求的义务。相反,如果双方全部人格投入到互动关系之中,相互给予或取得的满足是广泛的和不受限定的,那么这类互动选择了扩散性一端,其特征是被要求一方有义务解释这一要求无法满足的理由,朋友关系和雇佣关系可以作为扩散性与专一性的例子。
③情感性与中立性。这一抉择要解决的是互动关系中是否包含着感情因素。如果双方在互动中投入或获得了感情,则关系处于情感性一边; 相反,如果互动双方以理智相对待,避免在相互关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