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河北大学政法学院889公共行政与公共政策之公共行政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税收的固定性

【答案】税收的固定性是指税收具有国家在征税之前就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征税对象和征税的比例或数额的特征。税收的固定性主要体现在税收构成要素上,即体现在对谁征税,依据什么征税,征收数额或比例是多少,怎样征,纳税人小缴怎么办等方面,国家都以法律的形式事先予以明确规定。税收固定性的含义包括三个层次,即课税对象上的非惩罚性,课征时间上的连续性和课征比例上的限度性。税收的固定性特征是税收区别于财政收入其他形式的重要特征。税收的这种固定性有利于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也有利于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2. 职类

【答案】职类,又称职门,是指按工作性质是否相近对职组进行的划分,工作性质大致相近的若十职组系列。职类是职位分类中最粗略的单位。如行政执行职类、专门技术职类等。职类有利于专业人员的归口管理; 易于管理者对工作监督和指导: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3. 弗雷德里克森

【答案】弗雷德里克森是美国新公共行政学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公共行政的精神》一书。该书是一主要阐述公共行政学的重要著作。他的主要理论观点包括:

①关注社会正义。弗雷德里克森认为“社会正义”是除了效率和经济之外的公共行政学的第三个规范性支柱,促使“社会公平成为公共行政的精神”。

②强调政府的公共性质。为了实现社会公平坚持必须强化政府的公共性质,通过行政组织重构来实现政府的公共目的。

4. 权力压力

【答案】权力压力是指行政权力行使的一种手段。具体是指在行政权力行使过程中,行政主体会运用强制性权力基础,通过物理学、生物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力量,以威胁、限制和恫吓等形式,让行政客体在物理、生理和心理上不可或缺的需要遭到破坏,或处于危险境地,而行政客体要保证其自愿选择和行为的能力,又离不开这些需要。当行政客体不得不满足的需要到了被剥夺的危险境地时,权力的压力就开始起作用。一般情况下,将施加压力的方式用于阻止人们的行为或行为倾向,比用来迫使人们按照给定方式行动更为有效。

5. 派生收入

【答案】派生收入是指政府凭借其管理者身份获取的收入,如税收、各种罚没收入等。

二、简述题

6. 简述斯密经济理论的要点。

【答案】斯密是使经济学说成为一门系统科学的主要创立人,他以理性“经济人”假定为理论基础,构建了全面系统的经济学说。他以“人性”为出发点把普遍性带入了经济学的领域,使之成为社会科学。其经济理论的要点在于:

(1)分工理论。斯密认为,分工的起源是由人的才能具有自然差异,那是起因于人类独有的交换与易货倾向,交换及易货系属私利行为,其利益决定于分工,假定个人乐于专业化及提高生产力,经由剩余产品之交换行为,促使个人增加财富,此等过程将扩大社会生产,促进社会繁荣,并达私利与公益之调和。分工促进劳动生产力的原因有三:第1,劳动者的技巧因专业而日进; 第二,由一种下作转到另」种工作,违常需损失不少时间,有犷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 第三,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发明,只有在分工的基础上方才可能。

(2)货币理论。货币的首要功能是流通手段,持有人持有货币是为了购买其它物品。当物物交换发展到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后,商品的价值就用货币来衡量。这时,便产生了货币的另一功能——价值尺度。亚当斯密也谈到货币的储藏功能、支付功能。但是,他特别强调货币的流通功能。

(3)价值论。亚当斯密指出,价值涵盖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前者表示特定则一货之效用,后者表示拥有此财货换取另一财货的购买力。具有最大使用价值之财货,往往不具交换价值。

(4)分配理论。亚当斯密的分配论即劳动工资、资本利润及土地地租自然率之决定理论。亚当斯密指出,尽管雇主拥有压低工资的力量,工资仍有其最低水平,这一最低水平是劳动者必须能够维持基本生活,假定社会工人需求增加或工资基金提高,工资将高于最低水平。就另一角度言之,一国国富、资本或所得增加,将促使工资上涨,工资上涨则促进人口增加。资本利润之高低如同劳动工资,决定于社会财富之增减,资本增加固可促使工资上涨,却使利润为之下降。亚当斯密指出,假定商人投资同一事业,因为彼此相互竞争,自然致使利润率降低。地租系指对土地使用所支付的价格。亚当斯密认为,地租高低与土地肥沃程度及市场远近有关。

(5)资本积累理论。资本累积是大量进行分工必备的另一要素。分工的扩张与生产效率的提高跟资本的总额成正比。资本的累积必须在分工之前进行,因为分工需要使用许多特殊的设备与机械料,都需要以资本来购取。分工愈细,工具的需要愈多,资本愈显得重要。透过分工过程,可增加劳动生产量,提高国民所得,增强国民储蓄意愿与能力。

(6)赋税理论。亚当斯密提出四大赋税原则,即公平、确定、便利、经济。公平是指一国国民应尽可能按其能力以支持政府,亦即国民应按其在政府保护下所享有的利益比例纳税。确定是指各国民应当缴纳的税捐,须确定并不得随意变更,缴纳时期、缴纳方法、应付税额,都应对纳税人清楚宣示。便利是指一切税捐,都应在最适合于纳税人的时间与方法收之。经济是指每一税

捐都应善加设计,务使公民缴付国库以外,在他的财力上受到最少可能的激动。

7. 简述对现阶段中国政府主要职能的再认识。

【答案】我国目前正处政治经济体制转型时期,利益分歧和力量对比不平衡必然会导致资源占有不平衡,最终会造成社会心态失衡,促使各种社会矛盾的显著化。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应该转向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尽量减少利益分配不公正带来的冲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社会保障职能应有所加强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属于比较典型的二元结构社会(现在也基本如此,只是其它层次开始出现)。在这种体制下,农村社会保障以生产队为单位进行,而城市居民由各单位负责其生老病死。国家是以全社会所有人员的低生活水平为前提,来保证每个人的生存。现在实行市场经济后,情况大大不同,国有企业的改革,使一大批富余人员出现f 短时间的失业,城市和农村都有一定数量的特困群体。一方面,涌现了一批富裕阶层,另一方面,又出现了为数不少的特困人员。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有必要建立以保障全体人民基本生活为目的的社会保障体系,保证改革开放有一个稳定的环境,实现经济的稳定发展。

(2)提供公共产品职能应有所加强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的体制保证了国家可以把相当大的则力用于进行公开产品投入,全国范围内的单位制,又保证了各单位把很大财力用于公开福利,单位承担了政府的很大一部分职能。现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企业办社会已渐渐成为一个历史现象,这些职能,己逐渐由政府承担,政府提供的公开产品范围越来越广。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需要政府办的公益事业越来越多,尤其是在科技、教育、交通、通信、养老等领域,政府都应起到单个企业和单位无法起到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的提供公共产品职能应有所加强。

(3)刺激经济发展的职能应有所加强

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不意味着国家对经济发展不管不问,相反,国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随着微观领域的退出,在宏观上的管理更应有所加强。政府应加强对刺激经济发展的研究,研究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研究中国市场的运行规律,井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刺激经济的发展,这一职能几乎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近几年,我国政府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当增加公开工程的投入,几次降低存贷款利率,都是刺激经济发展的措施。这一方面说明中国政府已逐渐熟悉经济发展的规律,另一方面也说明,现阶段中国政府应加强刺激经济发展的职能。

(4)确保公共安全职能应再加强

人员的流动性越来越大,对人的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特别是由于贫富差距的拉大,富裕群体与贫困群体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加上目前属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有的矛盾在一定的时间里还很尖锐,甚至还会出现激化,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的公共安全职能应再加强,强化对所有社会人的管理,强化安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