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中国传媒大学713传播历史与理论之《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考研内部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诺伯特·维纳

【答案】诺伯特·维纳是美国最著名的数学家,控制论之父,和香农一起发明了有关信息的嫡度量法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参与了和香农一起开创信息论的工作。维纳的理论对于传播学具有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于由互动沦的传播学者所组成的帕洛阿尔托学派具有重要的影响。维纳的代表作有《数学原理》、《控制论》,还有控制论的通俗读本畅销书《人类对人的使用:控制论和社会》,维纳的理论在若干方面对传播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2. 马歇尔一麦克卢汉

【答案】麦克卢汉是加拿人文学批评家、传播学家、传播学媒介环境学派一代宗师。他被誉为信息社会、电子世界的‘怪人”、“先驱”和“先知”。他是20世纪最富有原创性的传播学理论家。著名的传播学理论有“地球村’夕、“媒介即讯息”、“媒介是人体的延伸”、“热媒介与冷媒介”。他对电子时代和赛博空间的预言一个个变成了现实,被传播和科技界认作“IT 时代的先知”。

3. 第三人效果

【答案】第三人效果(thethirdpersoneffect )由美国学者戴维森提出。它的假设是人们倾向于夸大大众媒介消息对其他人态度和行为的影响。第三人效果的基本思想是:特定的消息“对你我这样的人没有什么效果,但是一般读者很可能受到很大影响”。其假设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与感受有关,假设“人们认为,大众传播的消J 息对其他人会比对自己有较大的效果。”另一个部分与效果有关,因为有了这样的感受,人们会采取各种行动。这些行动就组成了原本消息的效果一一虽然不是很直接的效果。

4. 群体生态学

【答案】群体生态学是指研究一定栖息地范围内同种或异种生物群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群体生态学是相对个体生态学而言的,群体生态学又分为种群生态学(populationecology )和群落生态学(communityecology 两部分。群体生态学理论使用了环境、对稀有资源的竞争和生存等等进化的概念,以便预测各种组织在时间过程中的生死存亡。也有人用群体生态学理论解释无线电广播的媒体产业被电视产业所取代的问题。

5. 群体规范

【答案】群体规范是群体意识的核心内容,指每个成员在群体活动中必须遵守己经确立的思想、评价和行为的标准。广义的群体规范包括社会制度、法律、纪律、道德、风俗和信仰等,都是一个社会里多数成员共有的行为模式。群体规范在不同的群体中产生的作用不同,利用正式群体中的压力与非正式群体中的内聚力可以产生相应的道德效应。

二、简答题

6. 简述达尔文的进化论对学术研究,尤其是传播学的贡献。

【答案】自《物种起源》发表一百多年以来,查尔斯·达尔文的进化论对于社会科学思想和传播学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它在系统阐述辩证唯物主义方面直接影响了卡尔·马克思。

(2)由赫伯特·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所表达的“变异”将库利和帕克那样的美国早期社会学家引向社会学领域,尽管他们后来都反对社会达尔文主义。库利,特别是帕克系芝加哥学派的领袖,而帕克是大众传播的第一个理论家。帕克关于城市生态学的著作直接受到达尔文的进化论的影响。

(3)达尔文有助于非语言传播的研究的开展,这是传播学的一个专业,它仍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

(4)讲化论的许多重要概念和机制现在都被研究群体生态学的学者们所使用。这个无形的学院包括传播学学者。

但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不同,除了非语言传播的研究者以外,达尔文的进化论并没被今天的一批传播学学者积极地推向前进,这此人一般说来也不承认达尔文在开创他们的研究传统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7. 简述麦克卢汉关于“冷媒介”和“热媒介”的思想。

【答案】麦克卢汉利用了“热媒介”和“冷媒介”的两分法:

热媒介是受众参与度低、或实现低的媒介; 冷媒介是参与度高的媒介。热媒介以高清晰度来延伸一个人的感觉。高清晰度意味着完全由媒介将资料填满,无需受众的积极参与。例如,一张照片是高清晰度的,或是热的; 而一部卡通片则是低清晰度的,或是冷的,因为粗线条的画提供了非常少的视觉资料,并且需要观众(自己)填补或完成想象。

按照麦克卢汉的定义,电视是一个冷媒介,吸引观众的参与,以便赋予显像管上非常粗糙和模糊的形象以意义。观众将出现的电视屏幕上的点线(或像素)构成一幅画面。因此,观众潜意识地参与了电视形象。

三、论述题

8. 互联网技术对隐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有观点认为网络中的匿名性可以增进我们当下的隐私保护,也有观点认为数字技术对隐私构成了威胁。请你从传播学的视角谈谈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

【答案】(1)互联网对隐私保护的影响

①互联网对隐私保护的宏观影响

a. 在网络环境下,信息交流往往是双向或多向的,人们在网络中既是信息的获取者,同时也是信息的释放者,在紧密的信息交流过程中,作为个人信息的隐私,自觉或不自觉地被作为信息交流的内容之一。因此网络使人与人之间的隐私利益依存关系变得更加紧密。

b. 网络对隐私保护的影响表现在它使人们认识到隐私的经济价值,进而使社会的隐私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在网络时代和信息时代,人们保有隐私,不仅希望获得心灵的安宁和独处的自由,

还希望能够获得自己隐私的经济利益。

c. 网络环境改变了隐私传播和利用的技术条件或媒介,使得现行整个隐私保护制度赖以建立和存在的基本条件发生变化。网络对个人隐私保护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隐私的收集、存储、传播、加工、利用等方面。

②互联网对隐私保护的具体影响

a. 网络的开放性使得网络环境下的隐私标准、隐私保护等面临更多的冲突,为网络环境下的隐私保护带来了法律适用上的不确定性。法律适用上的不确定性又反过来使网络主体无法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有效、妥当的规范,进而又会加剧隐私侵权的状况。

b. 网络的虚拟性客观上既使个人隐私在网络环境中较之于现时环境中得以更加充分的展示,也为隐私侵权行为提供了很好的隐蔽条件,进而成为其隐私侵权保护伞和避难所。网络的虚拟性拓展了隐私的范围,使得一些在现实环境中难以成为隐私内容的信息,在网络空间成为隐私,如姓名、职务等。

c. 网络的技术性使得个人隐私在网络环境中更容易受到侵害,而且为隐私范围和隐私侵权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对于诸如提供网络接入、信息传播通道、传播空间、网络索引等中介服务行为及其他一些可能涉及隐私侵权的行为是否构成隐私侵权等问题无法根据现行的法律进行判断。

d. 网络的交互性特征为隐私的传播提供了便利,使得个人隐私保护在网络环境中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一旦出现隐私被侵犯的情形,有关隐私的信息将很快在有关主体之间传播开来。

(2)网络环境下隐私侵权问题的特点

①个人隐私的载体主要体现为数据。在网络环境下,网络的数字化特征,使一切信息均表现为数字,数字是个人隐私的网络环境下的唯一载体。

②隐私范围进一步拓展:在网络环境下,主体主张的隐私范围除了现实环境中的隐私外,还将面临诸如电子邮件地址、域名、IP 地址、网络用户名等。

③网络隐私侵权行为的具体形式与现实环境有所不同。网络环境下的隐私都表现为个人数据,对隐私权的侵犯也都表现为非法搜集、截取、盗取、加工、传播、利用个人数据的行为。

(3)网络环境下隐私保护的对策

①树立正确的隐私保护观念和立法指导思想、合理平衡各种隐私利益关系

网络隐私立法的指导思想既应充分考虑和借鉴欧美等国际立法经验和趋势,遵循网络隐私保护的一般规律,又要根据我国的具体现状,合理平衡各种隐私利益关系; 既充分尊重个人隐私,又兼顾网络的健康发展。

②建立以法律轨制为主、行业自律和政策引导为辅的网络隐私保护制度

行业协会在行业行为轨制中的地位与作用比较有限,国民倾向于法律的权威,因此网络发展的现状和我国的法律、文化传统和习惯决定了在我国宜采取欧盟模式,即隐私保护以法律轨制为主,行业自律和政策引导为辅。

③以一般立法轨制为立法模式

在我国网络隐私保护立法卜,应采用一般隐私保护立法模式,其内容既包括非网络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