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南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813公共管理综合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行政伦理失范
【答案】行政伦理失范是指在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行政主体置行政伦理的规范和原则于不顾,损害公共利益,假公权以济私利,导致公共权力的滥用和腐败的现象。从本质上讲,行政伦理失范是行政权力的一种异化现象。行政伦理失范的实质在于行政权力主体放弃或违背行政权力的公共性,进行非公共的活动,实现非公共的利益。造成行政伦理失范的原因在于行政管理人员的公私角色冲突; 行政组织集体行动与个人选择的冲突; 公共机构的代表性和自主性之间的冲突:公共管理目的与手段之间的冲突。克服行政伦理失范的出路在与建立有效协调利益关系的管理机制。
2. 后华盛顿共识
【答案】后华盛顿共识是指以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为代表的一批西方学者在对“华盛顿共识”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系列强调发展中的制度因素的政策主张。1998年1月,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约瑟夫. 斯蒂格利茨在芬兰赫尔辛基的联合国大学发表了荣誉性的年度讲演时首次提出了这个概念。后华盛顿共识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自由化应与监管的竞争政策相结合。私有化和金融贸易自由化对制定宏观政策来说并不是目的,而只是促使市场更加有效率和活力的一种手段,而且这种手段必须与监管的竞争政策相结合。
②通过竞争机制来实现自由化。如果不建立一个有竞争的市场,就不可能得到金融贸易自由化的好处。私人垄断而无竞争对手,效率同样不高,也不会有创新。
③政府有责任维护市场发展。政府应当成为市场的补充,采取行动使市场运行的更好,纠正市场的失效。
④政府有必要应用更多的政策工具实现发展和改造社会的日标。发展和改造社会的目标包括提高生活水平,实现持续发展,均衡发展,民主发展,使所有社会集团都分享发展的结果。
3. 寻租行为
【答案】寻租行为是指人们凭借政府保护而进行的寻求财富转移的活动。其包括一切旨在通过引入政府干预或者终止它的干预而获利的活动。寻租的根源是政府,它的主要特征是不经过相应的生产劳动而将社会公众财富转移到一部分人手中。寻租从根本上是与劳动和公平原则相违背的,也是对公共资源的侵害和浪费。公共行政权力主体的“寻租”行为,主要指一定的国家公共行政权力主体,利用法律赋予的某些合法的公共行政权力,通过不正当的途径或方式,按照“等价交换”的商品原则,非法地实现一定的公共行政权力与一定的经济财富之间的交易,或一种公
共权力与另一种公共权力的交换的特定行政现象,即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腐败。
4. 职位评价
【答案】职位评价是指按照工作简繁难易、责任轻重大小、担任职务所需教育程度和技术的高低,对各职系的职位进行评价,划分为若干个等级的过程。职位评价过程包括两个步骤:一是职位定级,即在一个职系里按工作难度、责任轻重、所需教育程度和技术高低划出职级; 二是职位定等,即把各职系间工作简繁难易、责任轻重大小以及所需资格条件程度相当的职级划归为同一职等,在不同职系中,难度越大、责任越重的职级,所归的职等就越高。职位评价的关键是把每一职位的全部内容尽可能科学地量化表述出来,以进行品评比较,进而划分出职级和职等。常用的职位评价方法有排列法、因素比较法和评分法等。
5. 反激励
【答案】反激励是指领导者通过向下属的心理施加反向负刺激,来激发他们的自尊心和荣誉感的方法。其设置一种强烈的危机情景,使行为者产生一种反作用力,进而形成强大的内压,以取得“置于死地而后生”的效果。这是一种比较特殊而又具有高超艺术性的方法,比竞争激励更进一步,需要有特定的客观条件,运用时一定要因人、因事、因情而定,不可盲目行事,以免适得其反。
6. 行为调控机制
【答案】现代人事行政的动态运作,正如任何有机系统的运作一样,都是由其内部一系列各自履行其功能的运作机制来完成的。公务员的更新机制,履行着这一系统的人员与素质更新的功能; 公务员的激励——保健机制,则从心理方面调控者公务员的工作情绪、工作热情和工作动机。但是,在现代人事行政这一系统中,仅有这两种运作机制是不足的,因为这一系统的主体是各类公务员,而公务员不仅有内在的心理,还有外在的行为,公务员的种种行为势必与整个系统良性运作有极大的关系。因而在现代人事行政系统中,还必须建立起公务员行为的调控机制,它能够从宏观和微观上调控公务员的行为,规定公务员必须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和不能够做什么,这样才能够保障整个人事行政系统有条不紊地、有规则和有秩序地运营。
7. 彼得原理
【答案】彼德原理是指由美国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管理学家劳伦斯·彼德提出的关于官僚制机构内各种官僚疾病的原理。彼得从比比皆是的组织管理者平庸无能的现象中,抽样出数百个典型的案例,并且对这些案例逐一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在深入分析和细致研究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彼得原理”。“彼得原理”是指“在实行等级制度的组织中,每个组织成员都会晋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那一级”。
(1)彼得原理的成立需要以下两个条件:
①组织的等级机构中有足够的职位供其成员提升;
②组织成员又有充裕的时间去完成这些提升。
假如组织具备了这两个条件,那么,所有的组织成员就会被提升到他们无力胜任的那一级职位上,并且将一直从事着他们力所不能及的工作。由此,彼得原理的推论就是“最后,组织中的每一个职位都将为一个无力胜仟该职位的人担任。”每一个组织成员都将进入彼得所说的平稳时期,在这一期问,他得到提升的商数为零。
(2)彼得原理实际上揭不了一个最基本的人事行政原则,这就是知人善任、适才适用。具体地说,就是要根据每个人的专长和能力、志向和条件,做到才以致用、大才大用、小才小用、各尽其才、各得其所。我们知道,每个职位都有其要求和条件,行政领导和人事部门应该根据这些条件和要求来选拔人才。一个人的能力、专长只有在与工作职位要求相一致时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人事行政必须做到知人善任、适才适用、因事择人。否则,不仅会造成人才的浪费,更会给工作造成损失。
8. 系统工程
【答案】系统工程是指以实现系统最优化为目标的综合管理技术。具体是指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基础思想、理论、策略、方法等从横的方面联系起来,应用现代数学和电子计算机等工具,对系统的构成要素、组织结构、信息交换和自动控制等功能进行分析研究,借以达到最优化设计,最优控制和最优管理的目标。行政管理系统工程是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运用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有关思想理论,对整个行政管理系统的构成要素、组织结构、信息交换和反馈控制等功能,进行综合分析、设计、试验、实施,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财、物的作用,以实现行政管理系统的整体优化。
9. 税收的无偿性
【答案】税收的无偿性是指税收具有国家征税后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的特征。税收的无偿性是以强制性为条件的。这种无偿性是就具体的征税过程来说的,表现为国家征税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并不存在对纳税人的偿还问题。税收的无偿性是相对的。对具体的纳税人来说,纳税后并未获得任何报酬。从这个意义上说,税收不具有偿还性或返还性。但若从财政活动的整体来看问题,税收是对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成本的补偿,这里又反映出有偿性的一面。特别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当然,就某一具体的纳税人来说,他所缴纳的税款与他从公共物品或劳务的消费中所得到的利益并不一定是对称的。
10.契约论
【答案】契约论,又称社会契约论,是指西方政治思想史中用契约关系解释社会和国家起源的政治哲学理论。通过把社会和国家看作人们之间订立契约的结果,来说明政治权威、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的来源、范围和条件等问题。一般认为契约分两种:社会据以成立的契约称为社会契约,政治机构或政治权威据以确立的契约称为政府契约。
二、简述题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