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21行政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参与管理方法
【答案】参与管理方法是指通过由下级行政主体或行政客体参加管理和决策来提高人们的积极性和管理效率的一种行政方法。其可以激励人们更好地为完成行政目标而努力。参与管理方法的应用可分三个不同层次:
①宏观层次,宏观意义上的参与管理是政治民主的一个重要内容,既包括直接地行使公民权利,也包括间接的运用权力。
②中观层次,中观意义上的参与管理是行政组织工作的一种方法,即行政工作人员都有对行政组织和个人目标的确立、行政工作计划和程序的设计,以及对工作成果的评价发表意见的权利和义务。
③微观层次,微观意义上的参与管理是在行政管理中,为提高职工的积极性和管理效率,由员工参加管理和决策的一种方法,内容包括民主选举基层管理人员、建议制度和监督管理等。
2. 政府采购
【答案】政府采购是指国家各级政府为实现其政府职能和公共利益,使用公共资金获得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政府采购不仅是指具体的采购过程,而且是采购政策、采购程序、采购过程及采购管理的总称,是一种对公共采购管理的制度。相对于私人采购而言,政府采购具有如下特点:资金来源的公共性、非盈利性、采购对象的广泛性和复杂性、规范性、政策性、公开性、极大的影响力。
3. 违宪审查权
【答案】违宪审查权是指国家通过司法机关和司法程序审查和裁决立法与行政是否违宪的一种权力。各国行使违宪审查权的国家机关,大致上有以下三种体制:
①由立法机关或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违宪审查权。中国的宪法监督权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共同行使。
②由普通司法机关行使违宪审查权。这本是美国最高法院在审判实践中形成的宪法惯例,后来有许多国家仿效这种制度,并在宪法中作了明文规定。
③由特设机关行使违宪审查权。指设立宪法法院、宪法法庭或宪法委员会等专门机构,专门处理违宪案件,保证法律性文件同宪法的一致。
在监督机关审查处理违宪案件的方式上,各国也各不相同。就处理法律、法令等规范性文件与宪法相抵触的案件来说,有以下两种不同方式:
①事后审查,即在规范性文件颁布实施之后审查。大多数国家采取事后审查的方式。
②事前审查,即在规范性文件颁布实施以前,先由宪法监督机关审查。采取事前审查制度的国家很少。宪法监督机关对规范性文件的合宪性进行审查之后,要作出是否违宪的结论。这种结论一般都具有强制性,被宣布为违宪的规范性文件将全部或部分失去法律效力。在中国,因违宪而被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撤销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以及未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都没有法律效力。
4. 行使职务了解权
【答案】行使职务了解权是指行政机关和行政官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有了解与其职权、职务、职位相关信息的权利。相关信息包括表现为资料、材料、文件、指示等的一切国家信息,也包括属于国家机密和工作机密的信息。行使职务了解权是特定的行政行为主体全面了解背景、准确判断情况、以正确做出行政决策、开展行政管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5. 职能监督
【答案】职能监督是指政府各职能部门或直属机构依据法定权力,就其主管业务对下级政府对应职能部门及所属企事业单位的监督。职能监督通常围绕着业务职能进行。从世界多数国家来看,职能监督的权限和范围因业务性质和法律传统的不同而存在差别。一般情况下,集权型政治体制职能监督较强,分权型则较弱。
6. 转移性支出
【答案】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无偿地、单方面的将一部分资金的所有权转让给其他经济实体或个人所形成的支出,如补助性支出、捐赠支出、债务利息支出等。这类支出的共同点是财政付出了资金,却不能得到直接的补偿,不存在等价交换问题。转移性支出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性分配活动,直接影响社会收入分配,间接影响社会资源配置。在财政支出总额中,转移性支出所占的比重越大,财政活动对收入分配的直接影响就越大。
7. 私人庇荫制
【答案】私人庇荫制是指掌握政府重要权力的人将行政职位分配给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人的体制。掌握政治权力的人利用其自身的政治权力资源,去支持并保护另外一些人,给予其政治上的封荫和庇护,成为其恩主或保护人。后者作为受惠者,则通过为前者提供私人效忠作为回报。私人庇荫制带有浓厚的封建社会政治色彩。
8. 欧洲模式
【答案】欧洲模式是指20世纪末英国布莱尔政府针对西方传统的左右政治模式提出的一种主张左右平衡,回归社会民主的中间路线主张和施政纲领,又称英国模式。其基本点是主张私有化、市场化,减少国家干预,减少社会福利等。“第三条道路”是“欧洲模式”的理念价值和政策主张,而“欧洲模式”则是“第三条道路”的政策实践形式。作为一种新的选择,“第三条道路”强调经济行为中的人的价值,强调经济增长中的社会公平。换言之,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并重,是“欧
洲模式”的价值基点。欧洲模式的推行使英国经济在欧盟整体当中独树一帜,保持了比较长期的发展。
二、简述题
9. 简述划分行政授权的方式。
【答案】根据不同的标准,划分行政授权的方式也不同,具体内容如下:
(1)根据行政下作内容的重要性程度、上级行政主体的管理水平和下级行政主体的管理能力等综合情况,可将行政授权划分为充分授权、不充分授权、制约授权和弹性授权等方式。
①充分授权,也叫一般授权,是指上级行政主体在下达任务时,允许下属自己决定行动方案,并能进行创造性工作。以这种方式进行授权并非上级向下级指派特定的行政事务,而是上级行政主体向下级发布一般工作指示。
②不充分授权,也叫特定授权,或称刚性授权,是指上级领导对于下属的工作范围、内容、应达成的绩效目标和完成工作的具体途径都有详细规定,下级行政主体必须严格执行这些规定。
③制约授权,又叫复合授权,这是把某项任务的职权分解授给两个或多个子系统,使子系统之间产生互相制约的作用,以免出现疏漏。
④弹性授权,亦称动态授权,是指在完成同一项任务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授权方式。
(2)根据在授权时所利用媒介的不同,行政授权又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基本的方式:书面授权和口头授权。
①书面授权,系上级行政主体以文字形式对下属工作的职责范围、目标任务、组织情况、等级规范、分层负责办法、处理规程等都有明确规定的授权形式。
②口头授权,系上级行政领导对下属用口头语言所做的工作交代,或者是上下级之间根据会议所产生的工作分配。
(3)根据授权的合法程度和规范化、程序化的程度,行政授权还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正式授权和非正式授权。
①正式授权,是指行政主体依据法律规定并按照法定程序所进行的授权活动,换言之,即下属行政人员根据其合法地位获得相应职权的过程。
②非正式授权,是指无法律特别规定、或组织体系之外的非程序性授权。
10.“政府失灵”的主要问题表现在那些方面?
【答案】(1)公共政策失效
政府对经济生活干预的基本手段是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公共决策失误或政策失效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公共决策过程本身的复杂性和困难以及现有公共决策体制和方式的缺陷。具体表现在:
①社会实际并不存在作为政府公共政策追求目标的所谓公共利益;
②即使现实中存在着一些大家利益比较一致的情况,但现有的各种公共决策体制及方式(投票规则)因其各自的缺陷也难以达到最优化或理想的政策;
③信息的不完全、公共决策议程的偏差、投票人的近视效应、沉淀成本、先例等对合理决策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