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秦岭山区中国林蛙精巢的组织学和免疫细胞化学研究

关键词:中国林蛙,精巢,婚垫,类固醇激素,类固醇激素受体,原癌基因

  摘要

本研究运用组织学方法观察了秦岭山区中国林蛙精巢显微结构的年周期变化,结合精巢系数的变化探讨其生殖规律;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了精子发生过程中睾酮、雌二醇、孕酮及其三种受体在精巢中的定位,原癌基因c-fos、c-jun和c-myc在精巢中的表达。试图揭示性类固醇激素及其受体与精子发生的关系以及原癌基因表达产物在精子发生中的作用,探讨精子发生的调控机制;同时观察了婚垫的显微结构以及睾酮和雄激素受体在婚垫内的免疫细胞化学定位,从而阐明年生殖周期中婚垫的显微结构、精巢系数和精子发生的关系。从实验结果分析中,得出以下结论: 1. 秦岭山区中国林蛙的生精周期属于非连续型。精巢系数的变化与精子发生的活动周期相一致。精子发生一般从每年5月开始,翌年4月结束,历时一年。 2. 生精周期由特征明显的5个时期构成。精原细胞增殖期(Ⅰ期),5-7月,精巢系数最小,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其它生精细胞尚未形成。精母细胞成熟分裂期(Ⅱ期),8-9月,精巢系数最大,精原细胞、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在生精小管内共存。精子形成期(Ⅲ期),9-10月,精子细胞变态形成成熟精子。成熟精子贮存越冬期(Ⅳ期),11月-翌年2月,成熟精子贮存在生精小管中。精子排放期(Ⅴ期),翌年3-5月,精巢系数显著下降,成熟精子从生精小管上脱离,排出体外。 3. 睾酮与雄激素受体的细胞内定位具有一致性。睾酮与雄激素受体结合维持精原细胞活性和增殖潜能,促进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并参与精子细胞变态及维持成熟精子活力。婚配期间,睾酮含量升高可能有诱导支持细胞和精子的脱落,促进排精的作用。间质细胞合成睾酮并以自分泌的方式调节自身的合成功能,还以旁分泌的方式调节支持细胞类固醇激素的合成,进而调控精子发生。 4. 雌二醇通过定位于生精细胞中的雌激素受体发挥调控作用,诱导精原细胞增殖、防止生精细胞凋亡、维持成熟精子功能。雌二醇可能在冬眠后精子发生的恢复中发挥作用。雌二醇通过旁分泌和自分泌方式调节间质细胞和支持细胞的类固醇合成,以维持生精周期不同阶段类固醇激素的合适浓度。除支持细胞和间质细胞外,生精细胞也可能合成雌二醇。 5. 孕酮与孕激素受体通过基因组效应方式参与精子发生的调控。孕酮可能参与精子细胞变态以及变态后精子的成熟。间质细胞并非精巢内孕酮的唯一来源,生精细胞也可能合成孕酮。 6. 原癌基因c-fos、c-jun和c-myc在中国林蛙精子发生中具有调控作用,并可能与类固醇激素合成调控有关。Fos、Jun和Myc以不同的强度在精原细胞、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内分布,在精子和间质细胞内Myc呈阴性。AP-1复合体转运至精原细胞核中启动精子发生。精子细胞中高密度的Jun颗粒可能与精子细胞凋亡有关。支持细胞内表达的Fos、Jun和Myc可能参与支持细胞和生精细胞间的通讯。雌二醇和孕酮的共存互作有诱导精原细胞内原癌基因表达,促进精原细胞有丝分裂的作用。Fos,Jun,Myc在精巢中的表达强度与性类固醇激素合成量和精子发生进程相一致。 7. 婚垫显微结构的变化与精巢系数、精子发生进程同步。婚垫表皮突起的形成是由于生发层细胞的增生、颗粒细胞数量增多和体积变大所致,它的消退是由于角质细胞包裹的颗粒细胞小体脱落所致。婚腺的发育与婚垫形成同步,婚配期间婚腺的分泌活动最旺盛。睾酮在婚垫中呈现周期性变化,睾酮与雄激素受体结合调控婚垫的结构和机能变化。婚垫的形态特征能间接反应精巢的机能状况。雌性成体前肢第一指皮肤的显微结构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这与睾酮含量较低,雌二醇含量较高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