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目前国外对环境空间认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环境空间能力和空间更 新两个方面。环境空间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见到,包括在环境中定位自己 或者指出目标物的方向。空间方向感是环境空间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可以将方 向感简单的界定为人们对环境中物体的定向和定位能力。人们在环境中会形成和 保持周围物体的空间表征,随着位置的改变,人们需要不断的转换那些空间表征, 即对空间表征进行更新。对个体空间更新的研究与个体的环境空间能力有着密切 的关系。目前国外对更新的研究做的比较多的是对真实场景的研究。本研究的特 别之处在于考察了在模拟的真实环境下个体以自我为中心参照系的空间更新。将 模拟的场景分为熟悉环境和非熟悉环境,进一步比较了人们在这两种模拟场景下 的认知加工策略。并检验了在更新任务中检验的空间能力以及个体的自我评定的 空间能力和实际的空间能力的关系。 本研究的四个子实验总体上是一个混合实验设计。四个实验的具体情况如 下: 1、实验一模拟的环境是熟悉环境,完成的空间指向任务为定向。 2、实验二模拟的环境是熟悉环境,完成的空间指向任务为定位。 3、实验三模拟的环境是非熟悉环境,完成的空间指向任务为定向。 4、实验四模拟的环境是非熟悉环境,完成的空间指向任务为定位。 综合实验结果及有关讨论,本研究支持以下结论: 1、图形检验的空间能力以及自我评定的空间能力和实际的空间能力在指向 任务中表现出较高的相关性,这说明在某种程度上,人们评估自己的环境空间能 力是准确的。研究者认为人们的这种正确的估计自己的空间能力的能力是日常生 活积累的结果。 2、自我评定的方向感高的被试在不同的条件下均表现出较高的空问作业能 力,自我评定的方向感低的被试相对空间作业能力较低。 3、在想象运动条件下,个体选择的加工策略会对空间表征的更新造成影响。 如果仅有视觉信息的输入,而个体又不能将这种视觉信息转化为一种动觉信息, 个体在移动中是不会更新周围环境的空间表征的。 4、人们对熟悉环境和非熟悉环境空间所采取的认知加工策略是不同的,在 熟悉的环境中人们倾向于使用动觉加工策略,而在非熟悉的环境中人们倾向使用 图形再现的策略(视觉策略)。 5、环境的熟悉度和实验时所选环境样本空间的大小会对人们加工周围环境 的空间表征产生影响。本研究证明在熟悉的环境下,人们在想象移动时会更新周 围环境的空间表征;在非熟悉的环境下,人们在想象移动时不会更新周围环境的 空间表征。本实验的结果是基于本设计的大样本空间,至于小样本空间是否可以 取得一致的结果还有待于进一步的验证。 6、人们对2D图形到3D图形转换的加工机制易于3D图形到3D图形转换 的加工机制。研究者认为这也是日常生活积累的结果。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