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吉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概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摘要

目录

2016年吉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概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一) . .... 2

2016年吉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概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二) . .. 11

2016年吉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概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三) . .. 19

2016年吉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概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四) . .. 28

2016年吉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概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五) . .. 35

一、名词解释

1. 拉斐尔前派

【答案】拉斐尔前派是指主张回归到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的画出大量细节、并运用强烈色彩的画风的画派。他们认为拉斐尔时代以前古典的姿势和优美的绘画成分已经被学院派的教学方法所腐化,提出要以拉斐尔以前的早期文艺复兴艺术为榜样,真实地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忠实于自然,发挥艺术的社会道德作用。拉斐尔前派具有象征主义和唯美主义内涵,代表画家有罗塞蒂、米莱斯和亨特。

2. 南北宗论

【答案】南北宗论是明末董其昌提出的绘画理论。他以佛教禅宗分南北二宗为喻,推出山水画的“南北宗论”,认为唐以后的山水画分水墨与青绿两种风格流派。强调前者是文人画的正宗,后者是利家(指职业画家)画的代表,进而“崇南抑北”,标榜文人画。虽然他对画史的概括并不完全符合历史实际,但提倡的美学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将文人水墨画推向高峰的同时,限制了中国绘画的多样性发展和创造。

3. 直觉

【答案】指实践为基础的整个认识过程中的有机因素,包括感觉,知觉,表象,等感性认识因素,它在美术创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简答题

4. 比较艺术作品中“典型”与“意境”的异同。

【答案】“典型”和“意境”都是艺术创作中的高层次形象,是艺术家的最高追求,也是最富于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和境界。

(1)“典型”与“意境”的相同点

①二者同属于美学范畴;

②二者均具有丰富而深邃的内在意蕴;

③在被欣赏接受时,典型与意境都能够产生较为强烈的情感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充分地调动起欣赏者的联想和想象,激发起欣赏者投入再创造的状态之中。

(2)“典型”与“意境”的区别

①二者含义小同

a. “典型”的含义

“典型”是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与广泛深刻的共性,并达到了共性与个性完美结合的艺术形象,是高度完满的统一。

b. “意境”的含义

“意境”是指艺术形象或情境中呈现出的情景交融、虚实统一并能够蕴含和昭示深刻人生哲理及宇宙意识的至高境界。它是主体情感与客观形象的有机统一。“意”侧重于艺术家情志、理想的主观创造,是情与理的结合; “境”侧重于生活形象的客观反映,是形与神的统一。

②二者在艺术作品中的侧重点不同

典型以再现为主,注重写实,以人物塑造见长,比较直接地反映生活; 意境则以表现为主,注重抒情,以情景交融的画面见长,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比较间接。

③二者具有不同的特征

典型的特征主要体现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 而意境的特征主要表现于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更能激发起人的美好联想。可以说典型的意义更多诉诸人的理性思考,而意境的价值更多引发人的情感联想,二者在审美效应上有一定的差别。

5. 简述艺术欣赏和艺术批评的关系。

【答案】(1)联系

①艺术鉴赏构成艺术批评的基础,艺术批评是艺术鉴赏审美感受的条理化和提炼,升华。艺术鉴赏活动的反复进行,不仅使艺术家的审美经验,艺术素养得以丰富和补充,使审美能力得到提升和培养; 而且直接为艺术批评家提供了对艺术进行理性分析,评价的可靠而准确的感性材料。任何脱离艺术鉴赏的艺术批评必然都是苍白空洞,缺乏说服力的。

②艺术批评影响艺术欣赏,它对艺术欣赏起理论指导的作用。如对于作品优劣的评价,是非的判定以及各门类艺术形象的鲜明态度和理性分析,都可以帮助艺术接受者提高鉴赏能力,引导接受者的鉴赏活动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2)区别

①艺术批评是一种科学的认识活动,艺术鉴赏是一种审美再创作活动。

②艺术批评主要是调动理性,对艺术现象进行严密的分析,研究,推理,思考。艺术鉴赏则主要是依靠直觉,感知,体验,想象,情感等审美心理要素,丰富艺术作品的形象,拓展艺术作品的审美意蕴

③艺术批评要求客观,排除个人好恶,艺术鉴赏则允许接受者的主观偏爱。

④艺术批评的目的是作出科学的,理性的判定。艺术鉴赏的目的则是生成审美效应获得审美感受。

⑤艺术批评的对象比较广泛,以艺术作品为主,同时包含其他艺术现象,入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实践,接受者的艺术实践,艺术流派,艺术思潮,艺术运动等。艺术鉴赏的对象单一,只是各个门类的艺术作品。

6. 简述西方艺术的两大美学价值。

【答案】西方文化是由希腊文明和基督教文明作为强大的精神动源而运作的

(1)希腊式的美学价值:希腊人向西方艺术提出了一种“古典美”的理想典范,这一理想典范所包孕的美学价值可以体现为以下三个观念。

①希腊人认为宇宙是一个整体完满的神圣秩序;

②希腊人认为人体是宇宙这一大秩序中的小宇宙和小秩序;

③希腊式的古典美学价值还表现为一种强调多样统一的形式观念。

(2)基督教的美学价值:西方文明的另一精神动源是基督教。基督教向西方艺术提供了一种与希腊古典美学价值大不相同的美学价值,它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观念。

①希伯来的超绝宇宙观和上帝的绝对美;

②基督的“道成肉身”和基督教的象征主义;

③光和色彩作为上帝神圣力量的象征表现。

西方艺术倾向于把外在的作品而非内在的心境视作实现上述美学价值的依归。希腊文明和基督教文明以其不同的精神取向代表西方人有时想合有时截然对峙的精神追求,表现在艺术文化中,则分别体现为西方艺术的两大美学价值和精神,影响、规范着西方艺术家的美学追求。

7. 怎样理解人类的社会劳动实践是美术发生的根本动力?

【答案】在美术发生的动力系统中,人类的社会劳动实践是根本动力因素,起着主导作用。

(1)劳动实践促使人类从动物向人的体质形态转化,为原始美术的创造主体提供了生物学上的前提。通过劳动实践使人类从动物向人的体质形态转化,既为美术发生中创造主体的各种能力(如操作能力、各种心理能力、意识和观念)提供了生物学力一面的条件,也为美术的形态发生提供了身体方面的内在尺度与依据。

(2)劳动实践使人类在主体与自身,主体与自然界,主体与主体之间建立了新的关系,从而使美术的发生成为可能。

①从主体与自身的关系看,人类通过劳动实践在改变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改变着主体自身; 人类的劳动实践在改变主体与自身关系的同时,也在主体与主体之间建立了新的社会关系。

②只有在意识与精神观念的层面上建立了主体与自身、主体与自然界、主体与主题之间的关系时,原始美术的发生才有可能。

从原始美术发生的动力系统来看,它的根本动力只能是人类的劳动实践。正是人类的劳动实践促进了人类体质形态的进化与完善; 导致了主体意识及各种精神观念的诞生,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和扩大了主体与自身、主体与自然界、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 也正是通过劳动实践,人类才能把自在的自然转化为人化的、与人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发生关系的自为的自然界,使其成为主体感受、体验和认识的对象; 也只有通过劳动实践,人类才能创造一个溶主体的力量与客体法则于一体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世界,从而使原始美术的发生成为历史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