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大连大学美术学美术概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前理解
【答案】前理解又称“审美的期待视野”,是指接受者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总是建立在他过去对美术作品的理解,甚至包括对人类文化理解的基础上的。前理解是对美术作品进行理解的前提条件,没有它,接受者就没有通道和途径进入美术作品之中去展开理解的活动。
2. 贡布里希
【答案】贡布里希是英国美学和艺术史家,是艺术史、艺术心理学和艺术哲学领域的大师级别人物。贡布里希著有《艺术的故事》、《艺术与错觉》、《秩序感》等。贡布里希的书中高度评价了阿拉伯建筑装饰艺术,特别提到了阿尔汉布宫的精湛、华美装饰。《秩序感》图版引用了凯尔特人的一面青铜镜子凯尔特装饰技法与几何学有很大关系,在操作中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贡布里希在论述对称与对称破裂,秩序与混沌,装饰与朴素等对立性质对于艺术的关系时,特别强调两极之间的张力。贡布里希在书中不少篇幅谈到艺术与科技进步的关系。
3. 记忆
【答案】是在脑中保持印象的心理形式,它表现为人对曾经感知过,体验过的事物的识记,保持和再现。与美术创作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形象记忆和情感记忆。形象记忆:也叫印象记忆或表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重现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或表象记忆。情感记忆:也叫情绪记忆,是体验过的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二、简答题
4. 简答清代绘画艺术。
【答案】(1)清代早期,山水画直承董其昌一派的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和王犁,史称“四王”,被视为画坛正宗。四王致力于摹古或在摹古中求变化,崇拜元四家,力图集古人大成。看重笔墨,却较少观察自然,在以临占为主的艺术实践中发展了干笔渴墨层层积染技法的艺术表现力。与四王并称为“清六家”或“四王吴悍”的吴历与悍寿平也属于这一大系统。吴历师法宋元各家,笔墨雅致,物象多姿,风格清醇。挥寿平在花卉创作中创没骨画法,工致中显现意气风采,画面天真脱俗,明净艳丽。
与四王同时的僧人画家朱聋、石涛、晃残和弘仁,力主继古开今,革新创造,史称“四僧”。他们都是由明入清的遗民,以绘画寄托亡国之痛,抒发内心的强烈情感。四僧重视感受生活,观察自然和独抒性灵,不限于临摹,不囿于挪用古法。以个性鲜明的艺术,突破了四王派所表现的情感内容。以主客观结合、“尚意”又有法则的新手法突破了旧程式,在发挥诗歌书法入画的效用并密切结合似与不似之间的形象上,发展了笔墨技法。艺术风貌虽各不相同,在当时都是十分新
颖大胆的创造。
(2)清代中期绘画以“扬州八怪”为代表。扬少八怪实指活动在扬州的一批画家,其中以郑燮、金农、黄慎为代表人物。他们发展了重视生活感受、强烈抒发性灵的阔笔写意画,尤其是写意花鸟画,冲击了社会上流行的挥寿平正统花鸟画风,被称之为“怪”。
5. 怎样理解美术作品是一个有待实现的对象?
【答案】当美术作品被创造出来还未进入接受过程之前,它在两层含义上还是一个有待实现的对象:第一层含义是指接受使作品从潜在的可能性转换为现实性。第二层含义是指美术作品作为一个召唤结构,只有接受活动的参与才能实现它的意义和价值。召唤结构是一个接受论层面上的定义,由伊瑟尔提出。艺术作品的结构不可能是一个封闭的,面面俱到的结构,而是为接受者留有想象的余地和阐释空间的开放结构。伊瑟尔认为,艺术作品的结构是一种召唤的结构,只有接受者的积极参与才能填补和具体化这个艺术图式中的空白和不确定点,完成这个召唤的结构。美术作品的“召唤的结构”,只有接受者的参与才能完成。我们把美术作品的“召唤结构”分为几个层次:
第一、物质材料层;
第二、形式结构层;
第三、客体所指含义层;
第四、意义与意味集合层。
6. 简述对“黄家富贵,徐熙野逸”的认识。
【答案】“昔家富贵,徐熙野逸”是五代时期西蜀画家黄荃和南唐画家徐熙花鸟画风格的总称。
(1)黄筌,西蜀宫廷画家。他继承唐代传统,所画题材多表现精谨艳丽的富贵气象以及其用于装饰宫廷的特点,被称为“黄家富贵”。画法多采用双钩填彩,笔致工细。以极细的线条勾勒,配以柔丽的赋色,线色相融,几不见勾勒痕迹,情态生动逼真。代表作有《写生珍禽图》。
(2)徐熙,南唐画家。终身不仕,自命高雅,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唐以来细笔填色表现奇花异草的格式而有所创造,被称为“徐熙野逸”。取材多为民间汀花野竹,水鸟渊鱼。他的画注重落墨,有“落墨花”之称。用笔不拘泥于精勾细描,信笔书写,设色不以晕淡为工,只是略加色彩。代表作有《王堂富贵图》《石榴图》。
(3)黄筌、徐熙一在宫廷,一为处士,不同的生活环境、思想情怀及不同的笔墨技巧,使他们形成了不同的风格,从而出现了中国美术史上第一次以画家风格为分野的花鸟画派,被称为“黄家富贵,徐熙野逸”,对后世花鸟画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7. 比较艺术作品中“典型”与“意境”的异同。
【答案】“典型”和“意境”都是艺术创作中的高层次形象,是艺术家的最高追求,也是最富于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和境界。
(1)“典型”与“意境”的相同点
①二者同属于美学范畴;
②二者均具有丰富而深邃的内在意蕴;
③在被欣赏接受时,典型与意境都能够产生较为强烈的情感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充分地调动起欣赏者的联想和想象,激发起欣赏者投入再创造的状态之中。
(2)“典型”与“意境”的区别
①二者含义小同
a. “典型”的含义
“典型”是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与广泛深刻的共性,并达到了共性与个性完美结合的艺术形象,是高度完满的统一。
b. “意境”的含义
“意境”是指艺术形象或情境中呈现出的情景交融、虚实统一并能够蕴含和昭示深刻人生哲理及宇宙意识的至高境界。它是主体情感与客观形象的有机统一。“意”侧重于艺术家情志、理想的主观创造,是情与理的结合; “境”侧重于生活形象的客观反映,是形与神的统一。
②二者在艺术作品中的侧重点不同
典型以再现为主,注重写实,以人物塑造见长,比较直接地反映生活; 意境则以表现为主,注重抒情,以情景交融的画面见长,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比较间接。
③二者具有不同的特征
典型的特征主要体现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 而意境的特征主要表现于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更能激发起人的美好联想。可以说典型的意义更多诉诸人的理性思考,而意境的价值更多引发人的情感联想,二者在审美效应上有一定的差别。
8. 如何理解美术的基本特征?
【答案】美术是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在实在的三维空间或平面上塑造可视的静态艺术形象,以此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艺术家思想情感的一门艺术。
(1)就美术创造的形象化手段来说,造型性是其主要的形态特征之一。所谓造型,就是塑造形体,我国古代画论中称为象形。造型性的特点就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在平面上或三维空间里将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视觉形象固定下来,以静态力一式再现世界的可视的、感性的真实存在。
(2)美术的空间性和静态性,是分别对美术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的把握。美术创作是以一定实体性物质材料创造占据一定空间位置的形象,如绘画有二维空间,雕塑、建筑有三维空间。美术只能反映客观物象发展过程中的某一瞬间的状貌,只能塑造存在于空间的静止的形态,这就使美术作品的形象具有一种瞬间性和静止性特点。
(3)美术的视觉性就是审美主体与对象之间的感知媒介主要是视觉而言的美术的创造和欣赏都必须通过视觉来进行。
美术的基本特征可以从以上造型性、视觉性、静态性、空间性四个方面来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