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17政治学基础之《政治学基础》考研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及答案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试述政治与道德的区别和联系。

【答案】政治是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道德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个人的内心信念来维系的,以善恶为中心进行评价的社会规范和标准,道德是社会的意识形态。政治与道德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两者的区别:

①政治是社会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和利益关系的直接体现,而道德则是社会意识形态,受经济关系支配,但也反映和体现其他社会关系;

②政治具有权力强制性,而道德是靠不具有权力强制性的社会规范和人们的心理信念来实现的; ③政治涉及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共事务,而道德则常以个人为作用对象。

(2)两者的联系:

①政治对于道德具有巨大的影响和制约力,政治权力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强化或改造社会道德内容,使之为统治者的利益服务;

②道德对政治也有积极作用,社会的道德善恶标准往往影响着政治权力的统治基础、作用力一向和力一式,同时,道德也规范着政治成员的政治行为。

2. 简述马克思主义权利观的基本原则。

【答案】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法,从权利产生的社会利益关系入手进行分析,才能确定和把握权利的本质含义。

(1)权利产生的基础是社会成员和社会群体的利益要求和利益关系。

单个社会成员构成了社会成员存在的基本单位,其权利形成的动因是其利益要求。在利益具有的需要实现和满足的天然特性驱动下,社会成员必然要通过特定的社会关系和途径来实现和满足这些利益要求,从而使得社会成员形成了利益关系。在社会生活中,社会成员形成各种各样的利益关系,在这些利益关系基础上,形成了不同含义和内容的共同利益和不同利益,因此,特定社会群体的共同利益相对于该群体成员来说,是其群体利益,而相对更大的群体来说,它具有与单个社会成员利益构成形式相似而内容不同的同构性。由此可见,权利产生和形成的深厚根源是社会成员的利益要求,这些利益要求构成了权利的本质内容,所以,权利本质上是社会成员的利益要求,而关于这种利益要求及其相互关系的社会共识和道德承认,则成为社会的道德权利。

(2)权利形成的前提是政治权力的确认和保障。

从前述对于政治权力形成过程的分析可知,当社会成员以聚集社会政治力量,进而以政治权力方式来实现利益要求时,他们在利益和利益关系的基础上,会形成社会力量对比关系,而其中超过

其他社会政治力量的力量形成政治权力。

与政治权力形成于共同利益基础上的共同力量不同,权利起源于不同利益基础上的不同力量,即政治权力之外的单个社会成员和其他社会群体。在政治权力形成后,处于社会利益关系中的社会成员和在利益关系基础上形成的其他社会力量,会主张其利益,并且要求政治权力确认其主张的合法性质。

进而言之,社会成员和社会力量对于其利益的主张,不仅需要政治权力的确认而得以成为法定资格,进而成为法定权利,而且需要政治权力的保障而成为法定资格和权利。

3. 简述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答案】政治与经济是社会生活中的基本元素,两者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二者的关系可以从下几个方面去理解:

(1)经济是政治的基础,对社会政治具有前提性和决定性意义。经济具有两个方面的基本含义,一是指特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_是指特定的生产关系及其实现方式。按照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说,生产力是社会建立和运行的物质和文明的基础,而与特定生产力相联系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了社会经济基础,在此基础上社会建构起政治等上层建筑。在社会结构的这三层因素中,生产力是根本性的因素,其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状态、构成方式和实现形式。而生产关系的性质、状态、构成方式和实现形式决定着社会政治的特性、取向和运行方式。因此,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共同构成了社会经济,形成了社会政治的基础,并且对于社会政治具有前提性和决定性意义。这种前提性和决定性主要体现在:

①生产力的特性和发展水平规定着生产关系和社会政治的性质和发展水平;

②生产力的实现方式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实现形式与社会政治活动和组织的规则和运行方式; ③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着生产关系和社会政治的发展。

(2)政治对于社会经济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它或者以政治权力和相关规则保护着特定的经济基础,进而推动或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或者以政治权力的力量改变生产关系及其实现形式推动或者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或者由于自身的改变推动或者阻碍生产关系乃至生产力的发展。

4. 简述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

【答案】在社会实践的历史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结合不同时期的社会政治实际,对于政治的含义作过多方面的论述,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是:

(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与人们从价值、事实、活动等方面确定政治的含义不同,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释政治的基本角度是社会关系,其确定政治关系的基本依据是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同时,马克思主义认为,在不同的社会背景和经济基础上,政治关系有不同的内容。在阶级社会中,政治的内容主要是相互对抗的阶级之间的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按照马克思主义分析社会现象的基本方法论,

这里的经济,是指特定的经济关系,这种经济关系包含生产资料所有权关系、生产过程中的支配被支配关系和生产成果的分配关系。确定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是认为社会经济关系在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中具,有基础性的决定作用,而政治关系的建立和实际运行,在其本质、内容、形态和方式等方面,根本上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政治关系以围绕特定权力活动的集中方式,体现和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根本要求,并且对于经济关系起着反作用。

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在社会群体的形态上体现为阶级关系,因此,作为集中体现经济关系的政治关系,在现实内容和社会力量的对比和互动中,首先集中体现为阶级关系。或者说,在阶级社会中,政治关系中的主导关系是阶级关系。作为社会政治关系基础的经济关系及其社会群体形态的阶级关系,在实际社会生活中,通常表现为利益要求和利益关系。因此,在阶级社会中,政治首先集中体现着特定社会阶级利益和利益关系,同时也体现着其他的利益和利益关系。在社会主义时期,下人阶级以. 及最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和要求是发展生产力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在政治生活中,一切政治现象都与国家政权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社会生活中的社会经济利益和要求,通过国家政权可以得到特定方式的集中而充分的反映、实现和保证,如同恩格斯所说的那样,“国家总的来说还只是以集中的形式反映了支配着生产的阶级的经济需要”③。因此,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政权问题“是全部政治的基本问题,根本问题”④。而政治活动的重要内容“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⑤。国家和国家政权,就其内容来讲,是阶级社会中的公共权力,是一种从不可解决的社会矛盾中产生,居于社会之上,以保持社会秩序的特殊力量。因此,认为政治的主要和根本间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实际上是指阶级社会中的公共权力问题。就此而言,认为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就是认为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问题。

(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现象和其他一切社会现象一样,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矛盾运动,其产生、发展、变化乃至消失,都遵循着特定因果联系的规定性,都有着其客观内容,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政治是一门科学”。人们只有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它,深刻认识政治的本质,把握其发展规律,才能在实际政治生活中运筹自如,进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另一方面,在具体的政治活动过程中,政治义表现出千差万别的特点,这就要求人们从实际出发,具体地、现实地把握政治,在把握政治生活规律的基础上,切实掌握其方法和尺度。从这个意义上讲,政治又是一门艺术。

5. 简述西方政治发展研究的主要流派。

【答案】政治形态由低级向高级的上升变化就是政治发展。

(1)西方政治发展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①第一阶段是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初。这一时期研究的卞题是“现代化”理论。 ②第二阶段是从60年代初到70年代。其研究重点是第三世界各国政治发展道路研究。

③第三阶段是70年代以后,政治发展研究逐渐走向衰落; 政治发展研究的重点也从发展道路研究逐渐转向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