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新课标提出塑造学生美的心灵,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育重要的目的和任务之一。中学语文尤其要发挥它的育人功能,突出学生的自我发展,以培养学生主体自我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作为人的健全人格为重点。但大部分语文课堂却忽略了美育,学生缺乏学语文的兴趣,缺乏感受生活、领会事物、领会文学作品美的能力。因此,笔者认为科学地分析语文审美教育的作用,探讨语文审美教育的基本理论和规律,寻求语文审美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是语文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提出的挑战,笔者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汲取他人的教学经验,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初步探讨了语文审美教育理论,从审美教育的作用、途径、方法、应注意的问题诸方面进行了研究。 第一部分:引言,即问题的提出和国内外研究综述; 第二部分:语文审美教育的理论基础及现代教育理论体系; 第三部分:概念界定; 第四部分:语文审美教育具有深化语文教育效果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作用,能促进人创造能力的发展,使人富有情趣。成功的审美教育可使学生的感知、情感、想象、理解处于活跃的状态,全身心投入到语文能力的掌握中去,能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肯定的、积极的情绪体验,诱发学生热爱语文学习,探索语文未知世界的强烈欲望和热情,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语文能力的更快提高;能使教学双方产生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情感,激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和炽热的爱;能培养审美创造力,提高人的感受性,促进人创造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情的熏陶、理的启迪,进而成为富有情趣的人。 第五部分:语文审美教育的途径多种多样。具体说,应从精心创设审美情境、发掘教材内在美点、开辟审美想象的通道、诱发学生的审美体验、组织鉴赏活动、"日常生活审美化"和"审美日常生活化"等方面来进行。 第六部分:审美教学方法作为语文审美教育过程有机系统中的一个层次,本身也构成一个由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相互联系与作用组成的有机系统,各种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有机配合,发挥着整体的功能和作用。形象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和情感教学法等是审美教育的主要方法。 结束语:只要我们努力创设有利于审美教育的教学氛围,建立新型的师生观,充分整合各种审美资源,坚持"日常生活审美化"和"审美日常生活化",注重情感投入,就能高效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极大地促进人的创造能力发展,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