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高考现代文阅读考点的心理学基础及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研究

关键词:现代文阅读,教学策略,教学模式

  摘要

阅读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手段,所以,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检测中学教学效果的考试--高考的重要内容。多年来,高考的现代文阅读成绩一直不尽如人意。反映在教学上,就是现代文阅读教学成效甚微。为此,从现代文阅读考点出发,研究其心理学基础并寻找可用于阅读教学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就显得十分必要。 高考现代文阅读考点的心理学基础 1、符合心理学有关阅读过程的理论。综合中外阅读心理学的相关理论,阅读过程可简略地划分为感知、理解、评价三个阶段。高考现代文阅读题的设置符合这一过程。2、符合高中生的思维发展特点。阅读是一个复杂的智力活动过程,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从《考纲》的表述来看,高考对现代文阅读能力要求侧重于抽象思维能力。高考的考查取向符合高中生抽象思维日趋成熟的思维发展特点。 现代文阅读教学策略 在对高中生现代文阅读能力的调查中发现,学生阅读能力低下有教与学两方面的原因,据此提出四条现代文阅读教学策略: 1、思维训练策略。阅读能力包括感受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和记忆能力。理解与评价能力是高中阶段学生应该具备的阅读能力,也是高考检测考生阅读能力的重点。其中,理解能力是评价能力的基础。影响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主要是思维因素。蔡起福认为,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也是抽象思维的核心。也就是说,分析综合是"理解"的核心。所以,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就必须加强以分析与综合为核心的思维训练。要将训练贯穿于日常教学之中。课文是训练思维的很好的材料,课后练习题是训练思维的很好的设计。比如编写课文提纲、概括文章大意、分析人物性格、理清情节结构、分析作者思路等等。 2、语言转换训练策略。作文心理转换理论认为,人们的思维活动与语言表达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并非相同,它们之间有着不完全相同的组织结构和运作规律。要想用语言把思维表达出来,必须要经过一定的转换,即把存在于脑海中的立体性思维逐一分解,形成便于表达的线性结构。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在解答现代文简答题时缺乏这种能力。训练学生的语言转换能力可采用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结合的方式,并注意教给学生一些书面表达的技巧。 3、概括性知识教学策略。阅读认知的图式理论认为,阅读是读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读者头脑中已有的认知结构(或曰"图式")对阅读理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阅读的图式驱动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下而上"的材料驱动,一种是"自上而下"的概念驱动。奥苏伯尔把学习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三类,一般来讲,下位学习比上位学习容易。"概念驱动"属于下位学习。所以,阅读教学中的概括性知识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现代文阅读中的概括性知识有文体类知识、文学史知识、阅读方法类知识和艺术手法类知识等。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归纳整理,还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相关文章。 4、元认知教学策略。张必隐认为元认知"是一个人对于他自己的思维或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这里,我们主要强调的是对认知的调节和监控。因为有效的阅读需要阅读者积极地控制自己的认知活动。怎样让学生学会调节或监控自己的阅读活动呢?首先,要有明确的阅读目的;第二,正确处理略读与精读的关系;第三,运用自我提问的方法,促使阅读活动走向深入。 构建四阶段现代文阅读教学模式 1、整体感知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目标是从体裁到内容,对课文的俯瞰式把握。 2、全面理解阶段。这一阶段可分为三个步骤:一是理解重要词句的含义;二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三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3、研究赏析阶段。这一阶段是在学生理解文章之后,"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学生要靠已有的知识积累、文化修养、生活经验去理解作者,研究文本,从而获得对文本更新更深的理解。 4、创造迁移阶段。"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创造迁移阶段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主要通过设计课外练习来完成。 四个阶段的阅读教学活动,纵横交织,既连续不断,又层层深入。教学策略在各阶段的运用,各有侧重,又有贯通。譬如,概括性知识教学策略主要运用于第一、二阶段,语言转换训练策略主要用于第三、四阶段,而元认知教学策略与思维训练策略则应该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 运用四阶段阅读教学模式应树立三种观念:(一)学生主体观(二)整体阅读观(三)反复阅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