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福乐智慧》是维吾尔族喀喇汗王朝时期的一部长篇诗作,作者是维吾尔族著名作家优素甫·哈斯·哈吉甫。《福乐智慧》是汉语译名,全诗采用诗体对话语言写作,总计13000 多行。这部诗作整体分为正文85 章、序言2 篇和附篇3 篇三个部分。它被誉为维吾尔族生活百科全书, 它包括维吾尔族古老的社会结构,民间习俗,伦理,美学,宗教,斗争等纷繁复杂的社会方面。它的场面壮观,哲理丰厚,不但全面而深刻地指出不同时期的多种社会要素在维吾尔族人民身上的映射, 而且还相当集中全面地透露出维吾尔民众深层次文化心理内涵。《福乐智慧》形成于11 世纪,它的酝酿、生成和发展记录了维吾尔族社会的社会形态。透过作品我们不难发现,《福乐智慧》中“太阳”、“月亮”、“英雄”、“智慧”等原型在维吾尔人的无意识中占据根深蒂固的位置。诗人优素甫在诗作中通过塑造这些具有维吾尔民族特色的意象和原型,表达出维吾尔族血液里那种崇尚“知识”和“智慧”的两世幸福观,揭示出维吾尔民族文化符号和民族无意识。
然而,通过对《福乐智慧》相关资料的研究发现, 很多研究资料将着力点放在了这部诗作的文化背景和思想艺术价值方面上, 几乎无人系统地阐述暗含在作品中的维吾尔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心理学与文学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在文学作品的研究中适当地引入相关心理学视角,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更清晰地研读时代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福乐智慧》中隐含的维吾尔民族集体无意识在一定意义上可谓是探索文化符号下的维吾尔人民精神路径与历史文化脉络。本文试图超脱传统的研究方式, 以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为切入点,从心理学的视野与角度来探索古代维吾尔族人民的民族集体无意识,把握这个古老民族发展的精神脉络。荣格的“原型”和“集体无意识”理论的运用使得我们在分析《福乐智慧》这部诗作时可以站在历史的高度,通过文字的呈现来审视它和千百年来积淀的民族集体无意识之间的关系。借鉴荣格的理论,论文中将从诗作中捕捉三类典型原型:太阳、月亮和其他自然原型,智慧原型,英雄原型,以进行分析和讨论,并通过这些原型和人物的对话和语言,引发我们对维吾尔民族“重知”、“尚智”、“爱善”、“两世幸福”等哲学观和集体无意识的思考。诗作中塑造的这几类原型无疑是千百年来存在于维吾尔族集体无意识中的形象,本文将从重点分析优素甫赋予这些原型的内涵入手,以作品中流露出的民族使命感为剖析面,以作品流传所引发的共鸣为线索,逐层深入,揭示出维吾尔族独特的幸福观,从而把握维吾尔这个民族的深层命脉。论文的重点之处在于对作品集体无意识的解读,通过对作品原型的剖析、诗人义利观剖析、诗作幸福观剖析等三部分进行分析论证。诗作中“太阳”、“月亮”、“智慧”、“英雄”等原型隐射出维吾尔民族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呈现出维吾尔族千百年来亘古不变的崇拜观念和人才观念;诗人优素甫在诗作中所塑造的“既重名又重利”的义利观,体现了维吾尔族直率、坦诚的鲜明特色和观念;诗作中多处章节和文字对“知识”和“智慧”的强调又印证了维吾尔族骨子里重视知识和人才的进步观念。并且,诗人在文中劝人积德行善,崇尚来世幸福的两世幸福观,又暗含着少数民族浓郁的宗教色彩。通过对诗作文本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福乐智慧》中的种种文化符号都体现了这一民族的集体无意识——重知尚智、重名重利、两世幸福。维吾尔族集体无意识具有时代的特征,但就总体而言,却又是传承的、发展的、多元的融合, 是个矛盾组合下的有机系统,正是受了“一种代代相传的无数同类经验在某一种族全体人员心理上的积淀物”的影响,才生成了“能够触及他的民族之魂的伟大诗篇”——《福乐智慧》。它的哲学内涵是隐藏着的某种遗传的心理气质的物化外显。 本文的初衷是运用荣格的“集体无意识”观点和“原型”理论来分析文本,挖掘其中的意象和语言符号,从而对隐含在《福乐智慧》这部诗作深处的具有维吾尔族民族特色的古朴的形象性思维、民族使命感以及千百年来传承的崇尚智慧和知识的两世幸福观等民族集体无意识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当今时代,各民族文化竞相开放,挖掘少数民族文学作品中集体无意识,可以使文学作品充分发挥其文学价值和时代价值,将历史与现实、民族命运与民族心理跃然纸上,具有很深的文学意义和时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