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这是目前所知第一篇针对具体民办博物馆产生、发展、演进、经验与教训的研究论文。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民办博物馆事业更是突飞猛进。但是由于法律制度的因素及博物馆自身的不足,使民办博物馆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
路东之先生建立的古陶文明博物馆,是中国首批民办博物馆之一。在路东之的努力下,古陶文明博物馆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随着路东之的不幸离世,博物馆又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有些问题也普遍存在于其他民办博物馆中,所以,可以对他的生平和事业做出一个阶段性的分析与研究。
文章按照内容共有六个部分,分别为一至五章、结语。
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目前我国民办博物馆的发展状况、分析和总结了前人对民办博物馆发展的研究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文章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第二部分论述路东之先生履历、收藏之路、馆内藏品和博物馆运营情况。他少年时期经历坎坷,中学时期开始喜欢文学创作。1987年进入西北大学作家班学习,并开始了他的考古和收藏之路。瓦当是路东之最早成体系的收藏,后来古陶和封泥也成体系。收藏成规模后,路东之萌生了想建立一座古陶文明博物馆,1997年建成并对外开放。古陶文明博物馆的主要藏品有战国到东汉时期的瓦当,战国、秦、汉时期的封泥,周、秦、汉、唐时期的古陶和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古陶文明博物馆在运营过程中,先后采用了馆长负责制和理事会制度的管理模式来管理博物馆,并通过藏品管理、陈列展览、科学研究、社会教育四个方面发挥其社会职能。
第三部分论述古陶文明博物馆建馆十几年来取得的成就和影响。在路东之的努力下,古陶文明博物馆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博物馆管理方面,馆长亲自收藏、管理、研究藏品,一气呵成,与藏品的感情不言而喻。与大型博物馆和国有博物馆相比,管理者与藏品更加亲近,更有利于藏品研究和管理。作为始终坚持学术性的博物馆,古陶文明博物馆在学术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古陶文明博物馆先后出版了数本考古学和文物学著作,在国内重要刊物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与国内和国外博物馆、大学建立了长期的学术合作关系,互相交流、资料共享。古陶文明博物馆作为一座小小胡同里的民办博物馆受到国内许多媒体的关注,吸引国内外众多学者和收藏家们前来参观学习,前日本首相细川护熙曾来博物馆参观,足以见得它拥有很大的社会影响力。
第四部分论述古陶文明博物馆在运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不足之处,并对其产生的原因加以分析。建筑用地方面,博物馆馆舍属于租用他人场地,存在面积狭小,自主权不足等问题。资金方面,路东之馆长在世时,通过出版学术著作、书法、绘画艺术创作等可以勉强养活博物馆,路东之馆长去世后,博物馆主要的资金来源中断,而每年都要支付固定的房租、水电费和员工工资,博物馆入不敷出。人才方面,路东之馆长作为博物馆最重要的管理者和藏品研究者不幸离世后,使原本人才不足的博物馆更雪上加霜。
第五部分是根据前文对古陶文明博物馆成绩和不足的分析,对古陶文明博物馆今后的发展和中小民办博物馆的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针对古陶文明博物馆的现状,希望政府通过政策法规倾斜对博物馆提供帮助。以古陶文明博物馆为代表的个人兴办中小型民办博物馆,希望可以通过政府引导和自身完善两个方面得到发展。政府引导主要通过政策引导和具体业务帮助实现,自身完善主要需要通过充分发挥博物馆特色和加强人才培养两个方面来实现。
结语主要是指出民办博物馆对我国博物馆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且提出今后博物馆学的研究方向应该向民办博物馆倾斜。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