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摘要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个体差异一直是实施教学的重要依据。作为个体差异的一个重要维度,认知方式已成为近年来教育心理学研究所关注的热点之一。在教学领域,目前国内关于认知方式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教学方式、教学策略等方面,而很少有关于认知方式与教学内容关系的研究,更没有将认知方式与高等数学教学内容结合起来的相关研究。这不仅难以全面把握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个体差异,而且也给认知方式理论研究留下了许多“盲点”。
“小教大专”是指通过中考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五年,旨在培养具有专科学历的小学教师的一种学历教育形式。作为一种出现较晚的教育形式,目前国内针对小教大专的教育教学及小教大专生个体差异的研究都非常欠缺。高等数学是小教大专各专业的一门重要必修课,如何学好高等数学、如何教好高等数学也一直师生思考的重要问题。
因此,本研究从分析小教大专生认知方式的特点入手,分别从不同的知识类型、不同的组织结构两个角度对小教大专生认知方式与学习高等数学内容的关系作以初步探讨,以期为弥补理论上的欠缺、具体指导高等数学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
研究结果表明:
1.不同专业的小教大专生认知方式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性别的小教大专生认知方式不存在显著差异。
2.不同认知方式的学生在学习不同类型高等数学内容时成绩有差异。在总成绩上,场独立性学生在高等数学概念的学习中明显优于场依存性学生;在高等数学定理,公式,法则,应用的学习中,场独立性学生与场依存性学生无明显差异。
3.不同认知方式的学生在解决难易程度不同的题目时有差异。场独立性学生在解决难度较高的题目时明显优于场依存性学生,但应视知识的具体类型而论。
4. 在本实验条件下,在概念命题类知识的学习中,认知方式对学生掌握证明过程的框架有显著影响,场独立性学生具有明显优势,但对学生掌握证明过程中的局部知识无显著影响;在综合应用类知识的学习中,认知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无显著影响。
5. 较为简单的高等数学知识的组织结构对学生的学习无显著影响,认知方式与高等数学知识的组织结构无交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