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陕西省退耕还林可持续发展研究

关键词:退耕还林 可持续发展 长效机制 陕西省

  摘要


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国家和民族长远利益的高度,着眼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面向新世纪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陕西是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重点区域,通过8年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在生态环境建设、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然而,我省的生态环境建设依然任重道远,退耕还林所承担的保护生态、发展经济的双重任务还未完成。如何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立与培育生态与经济和谐互动、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已成为当前的当务之急。
本文首先就退耕还林、可持续发展等概念重新予以界定和解释。根据退耕还林政策出台的背景及退耕还林的目的,退耕还林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以定义为:为了满足生态环境脆弱区和重要生态区对当代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保障,要求培育一个完善的退耕还林系统,既能通过自身循环完成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达到满足当代人和后代人至少相同的需要,也能为当地的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创造坚实的基础,为后人的需要和发展发挥作用。
在理论上,借助土地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发展经济学的改造传统农业理论、产权理论、外部性理论、博弈论等经济理论,针对退耕还林中不利于退耕还林政策有效实施和不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制度问题、工程管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依此建议应尽快建立陕西省退耕还林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以此机制为框架,针对当前政策的变化及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本文针对陕西省退耕还林的实施现状,在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经济机制的形式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构建退耕还林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这一结论对于陕西甚至是西部广大退耕还林地区在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过程中改造传统产业结构、发展地区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形成以生态促经济、用经济保生态的良好局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构建陕西省退耕还林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从目的上讲,不但要保持已有的生态环境成果,还要在此基础上形成完善的经济保障机制。从内容上看,主要包括:动力机制、决策机制、组织管理机制、补偿机制和监督机制等部分。
退耕还林要长久地可持续发展,必须有持久的动力机制为其提供支持。仅仅依靠中央财政补贴并不是长久之计,根本上还是要有能解决地方发展、农户增收问题的地方特色产业,形成退耕还林的产业化市场化机制。
要充分发挥退耕还林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的作用,必须尽快将之建立起来,并采取多样化的方法不断完善、充实长效机制的内容。第一,要加大政府转移支付力度;第二,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方式;第三,优化退耕还林产权制度;第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产业化;第五,积极发挥农民的主动性;第六,加强法制化建设;等等。建立一个全方位、多角度、多动能、立体的陕西省退耕还林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