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谈《尔雅·释诂》的非同义训释

关键词:非同义训释,训释词,被训释词,现代语义学,义素

  摘要

  传统的训诂中有这样一类现象─非同义训释。何为非同义训释?就是指被训释词和训释词不是同义词关系的训释,即相互为训的两个词没有共同义位。该如何认识这些非同义训释?为什么会出现此类训释?在此类训释中,训释词与被训释词关系到底是怎样的?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训诂学和传统语义学都无法给予科学的解释,当代学者也无人涉足这个领域。要解决这些问题,要推动古汉语词汇学的研究及发展,必须要借助现代语义学的科学方法。 本文旨在运用现代语义学的理论方法,力图对《尔雅·释诂》非同义训释这一语言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从而说明现代语义学在整理古代文献,进行古汉语词汇研究的作用和意义。   《尔雅》在编纂过程中,搜罗了古代文献中大量的成训,这些成训搀入了古书中具体文意的训释,出现了许多非同义关系的训释,即训释词与被训释词不是同义词。传统语义学将这些“意义上有一定联系,但又不到同义程度的一组词”称为类义词。这是个笼统含混的概念,是不足以揭示《尔雅·释诂》中训释词与被训释词之间的复杂的语义关系的。这是由于训诂学和传统语义学一直把词义(义位)当作一个囫囵的整体,而不把词义看作是由若干可拆分的成分组成的,因此在解释非同义训释中训释词与被训释词关系时,无法作出科学的结论。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只有借助现代语义学的理论和方法,打破词义的整体性,深入词义内部,才能准确地把握词义,才可能对非同义训释中训释词与被训释词之间的各种关系作出科学的解释。   现代语义学的理论和方法为我们解决非同义训释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这就是“义素”分析的理论和方法。义素分析打破了词义的整体性,引导了们从微观方面去认识、去分析词和词义,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   本文运用现代语义学的义素分析理论来解决《尔雅·释诂》的非同义训释问题时,首先根据义素分析理论,对《尔雅·释诂》中的非同义训释进行了分类,共分为三大类:   (一)训释词与被训释词词义内部有关联。即二者在词义内部的某个点上有共同之处,有共同义素存在,这成为二者相互沟通、相互为训的桥梁。   (二)训释词与被训释词有词义外部的关联。这是指训释词与被训释词没有共同义素,但在词与词的外部语义上相互关联。   (三)训释词与被训释词之间的联系辗转曲折,没有直接的、必然的语义联系。   其次,抓住每类训释的特点,运用义素分析理论及文字、音韵学知识进行辨析。从而揭示该类训释词与被训释词相互为训的基础,认识其间复杂、交错的关系,对其存在的合理性、科学性与否作出回答。   通过对《尔雅·释诂》的非同义训释的辨析和研究,告诉我们,如果离开了现代语义学的理论方法,对非同义训释这一语言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是根本不能想象的事情。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现代语义学的理论、方法对于整理古代文献,进行古汉语词汇研究是具有巨大作用的。 本文在结语中强调指出,古人留给我们的丰富的训诂材料是个大杂烩,也是大宝库,亟待我们去整理。要发展古汉语词汇学,必须要将现代语义学理论与古代训诂材料紧密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