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系883人口学(含人口统计学)之外国社会学史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应用社会学

【答案】应用社会学,是一种动态的历史变迁研究。它的任务是利用社会学的概念来理解当前的状况和历史的变迁,并最终理解人类社会的总发展。应用社会学以历史考察为其目标,并不满足于抽象的思辨。在滕尼斯看来,应用社会学不应仅限于笼统的历史阐述,还要对当前不断变化着的社会生活进行根本性的分析,这是单凭历史研究所不能达到的。

2. 社会

【答案】社会是一种人类共同生活的基本形式,它的本质是一种观念的机械的形成物,表现为一种相互陌生的生活共同体。在这里,人们的联系是建立在目的、利益及以此为条件的人们之间保持一定距离的基础上,基于自由与理智的思考。表现形式是诸如股份公司、大城市、民族国家以及整个市民经济社会和正在展开的工业社会,它们是基于常规、政策、公众舆论和特殊利益的联系。

3. 国家活动领域

【答案】斯宾塞主张限制国家活动,认为国家和政府的过分干预会限制个人的活动自山,加重人们的经济负担,妨碍社会的发展。他认为,诸如贸易法、国家宗教、破坏自然选择的慈善事业、国家教育、国家移民、卫生措施、货币管理和制造、邮电服务、港日改善和灯塔设置等,国家都不应予以干涉,应任其自由发展,由个人经营。在国家事务中,斯宾塞主张国与国之间的睦邻关系,反对诉诸武力和对其他国家的侵略。他指出,国际仲裁的原则将成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普遍方式。

4. 概念的精确化

【答案】概念的精确化是指为了建立一个由命题系统组成的演绎性理论。这不仅要求概念自身清楚明了,更重要的是概念之间关系的精确化。不仅要把处于同一个抽象层次的概念之间的关系明确界定,还要把处于不同抽象层次的概念之间的关系搞清楚。一个常用的办法是把一个理论的核心概念与对它进行实证研究时必然会出现的问题结合起来,然后逐个回答这些问题,使概念渐渐地精确化。

5. 天职

【答案】天职,暗含着某种由上帝安排的认为的意思。它抛弃了原来天主教那种禁欲主义的修行而超越尘世的空洞劝诫和训令,而把个人在尘世中完成所赋予他的义务当作一种至高无上的

天职。

6. 不平等性

【答案】不平等性被定义为在一个社会地位轴线上,社会人日在具有等级差别的社会集团之间的分布。例如,权力或财富的集中化就是不平等性的表现。任何一种资源的分布越不平均,这方面的不平等性就越大。不平等性的大小可以用在某种社会地位上,任意两个人之间的平均差别与全体社会成员的平均水平之比来衡量。

7. 价值

【答案】价值,指刺激提供报酬的程度。

8. 形式社会学

【答案】形式社会学,在齐美尔看来,主要研究人们之间的交往形式。当人们之间的交往达到足够的频率和密度,以至于人们能够相互影响并组成群体时,社会便产生和存在了。因而社会学需要研究人们交往的基本过程和形式以及社会组织类型。

9. 齐美尔

【答案】格奥尔格·齐美尔(1858-1918)是经典社会学时期的德国社会学家。在社会学领域,齐美尔的主要学术贡献包括:通过提出并回答“社会是如何成为可能的”这一问题,确立了将社会交往形式作为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基本思想,从而为社会学的产生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并且基于这种观念,对社会互动的形式和过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同时尝试将量化方法引入社会学,研究群体规模大小对群体互动性质的影响; 通过对主观文化、客观文化和社会分化问题,尤其是货币问题的社会学分析,深刻揭示了现代工业社会的内在矛盾,以及资本主义的内在“文化悲剧”。齐美尔主要的社会学著作,包括《论社会分化》、《历史哲学问题》、《货币哲学》、《社会学:关于社会化形式的研究》、《社会学的基本问题》等。

10.反常分工

【答案】反常分工,是指并非仟何形式的社会分工都具有加强或更新社会团结的功能。如果社会分工在破坏传统的机械团结的同时,没能创造出新的社会联结形式,就会引起社会动荡,那么,这种分工就是反常分工。

二、简答题

11.简述社会交换中的公平性问题。

【答案】(1)在现实世界中,不是所有的关系都是对等的,社会学家充分意识到一个建立在权力和权威基础上的分层体系。

霍曼斯用最小利益原则来解释权力和权威的起源,即在持续的社会情景中,得到最小利益的人最有可能为合作指定条件。霍曼斯认为,由十」部分人掌握着一些为他人急需的特殊的资源,

因而被给予较高的地位,社会分层体系由此形成。

(2)公平性标准

①行动者过去的经验。

在同类行动中,一个人总是以过去成功地从事这一行动时的成本与报酬、投资和利润的比例为尺度来衡量眼前或将来的行动,并根据个人投资的增加而提高标准。如果在眼前或将来的行动中,报酬和利润比过去下降了,行动者就会觉得不公平。比如,一对夫妻在结婚前,男方经常给女方买花,而结婚后不再送花,女方就会觉得男方不浪漫了,不爱她了。

②行动者认同的比较群体。

人们在交换中,通常还要把自己的所得与自己认为相类似的人比较,而较少与和自己比较疏远的不太相似的人进行比较。比如,教师通常和其他院校的教师进行待遇比较,如果有差别,就会认为不公平,哪怕与其他阶层差距更人,他们也不会用来做第一比较群体。

12.布劳将一切人类行为都看作是交换行为吗? 其社会交换与经济交换的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1)布劳不是将一切人类行为都看作是交换行为。

①他认为社会交换是人类行为的一部分。人类行为成为交换行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a. 该行为的最终目标只有通过与他人互动才能达到;

b. 该行为必须采取有助于实现这些目的的手段。

②布劳认为,社会交换是当别人做出报答性反应就发生,当别人不再做出报答性反应就停止的行动。社会交换关系仅仅指行动者与那些他们期待能给自己的行动以适当回报的他人之间的关系。而那些不期待他人回报的交往则不属于交换关系。

(2)虽然社会交换与经济交换有许多共同点,但布劳对二者还是做了了严格的区分,其区别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经济交换是根据明文规定的契约合同进行的,而社会交换不作任何具体的规定和明文的承诺;

②经济交换不会引起个人的责任、感激和信任,而社会交换则会;

③从经济交换中得到的利益是可以准确计算和预测的,而从社会交换中得到的利益则没有明确的价格,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报酬的价值具有模糊性。

13.怎样看待“公社”和“社会”这对范畴在社会学史上的意义?

【答案】“公社”和“社会”这对范畴在社会学史上的意义:

(1)滕尼斯试图把历史主义的思想和唯理论的立场观点结合起来。

(2)对滕尼斯来说,关于“公社”和“社会”及其性质的认识并不限于或停留在确定它们历史的对立,更重要的毋宁说是将两者概括为社会学上的认识形式和方法论工具。

(3)滕尼斯通过阐述“公社”和“社会”这对范畴,把发展史的观点和系统社会学的观点联系在一起。

(4)“公社”和“社会”作为对历史发展的理论总结,它对社会学的意义,更重要的是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