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系679社会学原理之外国社会学史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运动
【答案】社会运动是指一种以集体认同和团结为基础,以非制度性和超制度性手段为主要行动方式,而且组织性比较好、持续时间比较长的追求某种社会变革的集体努力。社会运动的特征包括:①社会运动是一种企图实现某种社会变革的集体努力。社会运动有比较明确的目标,即追求某种社会变革。②社会运动的参与者内部有比较强烈的团结感和集体认同。③社会运动一般有较好的组织性,并且活动的持续时间比较长。④社会运动在行动中主要采取非制度性或超制度性的手段。
2. 精英
【答案】精英,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精英指那些在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里取得了突出成绩或冒尖的人,无论所干的事情是好是坏,只要他在本行业内出类拔萃或创了纪录,帕累托就将其划为精英行列; 狭义的精英是指少数统治者,他们制定政府的政策,作出重大决定。
3. 机会性假设
【答案】布劳的第二个假设是机会性假设,即人们之间社会交往程度取决于他们发生接触的机会。这个假设也十分浅显易懂:人们永远才、能和无法与之发生联系的人交朋友。人们相互接触的机会越多,他们之问产生社会交往的可能性就越大。
4. 现代理论
【答案】现代理论是对现代性的探讨和总结。例如,互动论、冲突论、交换论、常人方法学等等理论,以及各个社会学家对于现代性的本质的探讨和发展。如,吉登斯、鲍曼等。
5. 权力
【答案】权力,在韦伯看来,意味着在某种社会关系中贯彻自己的意志并排除反抗的所有机会,不管它是基于什么原因; 突出的是互动关系中的单向性和自上而下的强制性。
6. 无产阶级
【答案】无产阶级是马克思主义中资本主要社会的两个主要阶级之一,是指被剥夺生产资料而不得不向资本家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以求生存。现代无产阶级由于完全丧失了生产资料,并同现代的大工业生产相联系,代表先进的社会生产力,所以与工场手工业时期的工人相比,他们有着很大的不同。工场手工业时期的工人阶级是现代无产阶级的前身,或称前无产阶级。在前无产阶级身上保留着相当多的农民习气和小生产者的狭隘性。他们当中许多人不时梦想恢复失去的那种小农或个体手工业者的独立地位,重新过不依赖于他人的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们思想上比较保守,目光短浅,看不到发展和未来,再加上手工工场生产规模的相对狭小和行会组织的分割,使得手工工场的下人不能广泛地团结起来,采取一致的行动,开展与资产阶级的斗争。
7. 等同论
【答案】随着资产阶级社会学受到批判和退出历史舞台,建设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任务便尖锐地提了出来。这时苏联理论界对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认识还很肤浅,片面地把历史唯物主义等同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在这一时期里“等同论”的观点占据了统治地位。
8. 社会学
【答案】社会学”是对人类社会作整体研究的社会科学。它横跨经济、政治、人类学、历史及心理学。它的意义在于寻找混合了人类知识及哲学的源头。“社会学”一词是由孔德首创的,他试图使用一种物理学的方法来统一所有的人文学科一一包括历史、心理和经济学,从而建立经得起科学规则考验的学科。社会学起源于19世纪末期,是一门研究社会的学科。社会学使用各种研究方法进行实证调查和批判分析,以发展及完善一套有关人类社会结构及活动的知识体系,并会以运用这些知识去寻求或改善社会福利为目标。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包括由微观层次的社会行动或人际活动,至宏观层级的社会系统或结构,因此社会学通常跟经济学、政治学、人类学、心理学、历史学等学科并列于社会科学领域之下。社会学研究的重心很大一部份放在现代社会中的各种生活实态,或是当代社会如何形成演进以至今日的过程,不但注重描述现况,也不忽略社会变迁。家庭、各式各样的组织、企业工厂等经济体、城市、市场、政党、国家、文化、媒体等都是社会学研究的对象,而这些研究对象的共通点是一些具有社会性的社会事实。虽然“社会性”的定义在不同学派之间仍有争执,但社会事实外在于个人,且对个人的行为跟认知有影响,这一点是大致上为社会学者所共同接受的。
9. 三类参数
【答案】第一类异质性,指在一个社会地位轴线上的人口在各个不具有等级差别的社会集团间的分布; 第一类不平等性,指在一条地位轴线上的人口在具有等级差别的社会集团间的分布; 第三类相交性,指在社会结构中几条地位轴线上人口分布的共变状态,分为重合、部分相交、完全相交几种情况。前两类参数是单维参数,它们描述一个社会的人口在某一方面的分布状况。第三类是多维参数,描述一个社会人口在几个方面的共同分布关系。
10.新功能主义
【答案】以杰弗里·C ·亚历山大为代表的新功能主义理论,一方面努力发掘和发展帕森斯的理论中的合理内核,另一方面又指出其不足,通过借鉴和引入其他理论的合理要素对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在一般理论层次和经验层次上进行重构。
二、简答题
11.米尔斯的权力精英理论。
【答案】米尔斯对冲突理论的重要贡献之一,是他提出了“权力精英”理论。他指出,社会中那些经济、军事和政治机构中占据高位的财阀、军阀和政客组成了或多或少结合在一起的、或统一起来的权力精英,他们的重要决策决定了社会的基本结构和趋向,左右着社会中下层人民的生活。权力精英们的决策反映了他们维护自己统治的利益,而不是普通公民的利益。米尔斯看到,一方面精英巨头集权力、财富和声望于一身; 另一方面街头的普通大众被剥夺了对公共事务的一切影响力,被迫依附于他们所不能控制的各种力量。普通大众处在一个被各种大规模组织所控制下的异化了的世界中,他们却没有能力认识自己在社会中的真正位置。米尔斯就以这样的战斗精神和理论观点促进了其它社会冲突理论的诞生。
12.布劳将一切人类行为都看作是交换行为吗? 其社会交换与经济交换的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1)布劳不是将一切人类行为都看作是交换行为。
①他认为社会交换是人类行为的一部分。人类行为成为交换行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a. 该行为的最终目标只有通过与他人互动才能达到;
b. 该行为必须采取有助于实现这些目的的手段。
②布劳认为,社会交换是当别人做出报答性反应就发生,当别人不再做出报答性反应就停止的行动。社会交换关系仅仅指行动者与那些他们期待能给自己的行动以适当回报的他人之间的关系。而那些不期待他人回报的交往则不属于交换关系。
(2)虽然社会交换与经济交换有许多共同点,但布劳对二者还是做了了严格的区分,其区别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经济交换是根据明文规定的契约合同进行的,而社会交换不作任何具体的规定和明文的承诺;
②经济交换不会引起个人的责任、感激和信任,而社会交换则会;
③从经济交换中得到的利益是可以准确计算和预测的,而从社会交换中得到的利益则没有明确的价格,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报酬的价值具有模糊性。
13.简述南斯拉夫社会学发展的几个阶段。
【答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南斯拉夫社会学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①关于社会学的学科性质和学科地位的大讨论; ②社会学的学科化和制度化的历程; ③社会学的全面发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