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宗教文化政策一直是朝野上下争论不休的政治问题之一。但总的来说,隋唐帝王对儒、道、佛三教采取兼收并蓄、严密控制的政策。这说明() A.宗教已经成为国家意识形态。 B.隋唐时期思想文化的多元化。 C.帝王力图借助三教巩固统治。 D.宗教信徒众多影响社会安定。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方意识形态不再有向心力,一些人崇尚一种被后人称之为“魏晋风流”的人生范式,他们“非汤武而薄周孔”,一味放任性情,自由自在。这表明当时() A.文化观念呈现多元化。 B.儒学失去了正统地位。 C.道家思想被普遍奉行。 D.三教合一有了新的发展。
“天地君亲师”的思想发端于《国语》,形成于《荀子》,流行于西汉思想界,北宋初期,“天地君亲师”的表达方式正式出现。明朝后期以来,民间广为流行崇奉、祭祀“天地君亲师”。清雍正初年,第一次以帝王和国家的名义,确定“天地君亲师”的次序。这一演变反映了() A.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日益巩固。 B.专制集权的发展强化。 C.传统社会价值体系的逐渐确立。 D.大一统国家不断壮大。
柳宗元《封建论》指出;秦始皇建立帝国,以郡县取代封建,固然出自“一己之私”,却成就了“天下之公”。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批评皇帝是“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以满足君主“一己之私”。以下对柳、黄二人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柳宗元肯定帝制的合理性。 B.黄宗羲继承和发展了柳宗元的思想。 C.二人观点的内涵不同,都有其合理性。 D.两种观点恰好相反,后者正确。
思想家顾炎武说过:“文切世务,画写故实,学问当有益于天下。”他在绘画领域中痛责文人画的“任意师心,卤莽灭裂,动辄托之写意而止”的风气。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顾炎武全面否定文人画。 B.其绘画理论受西洋画风影响。 C.反映了顾炎武经世致用的治学思想。 D.强调文学艺术要为政治服务。
世界法律一般划分为五大法系:大陆法系,英美法系,阿拉伯法系,印度法系和中华法系。根据你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背景的了解,指出传统中华法系的特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