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君亲师”的思想发端于《国语》,形成于《荀子》,流行于西汉思想界,北宋初期,“天地君亲师”的表达方式正式出现。明朝后期以来,民间广为流行崇奉、祭祀“天地君亲师”。清雍正初年,第一次以帝王和国家的名义,确定“天地君亲师”的次序。这一演变反映了() A.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日益巩固。 B.专制集权的发展强化。 C.传统社会价值体系的逐渐确立。 D.大一统国家不断壮大。
广东省新会县城城隍庙的庙门上镌刻着一副楹联:女无不爱,媳无不僧,劝天下家婆,减三分爱女之心而爱媳;妻何以顺?亲何以逆?愿世上人子,将一点顺妻之意以顺亲。这副楹联实质上说明了() 忠恕孝梯是巩固家庭和睦的前提。 维护家庭和睦是重大的社会责任。 血缘关系是维系家庭和睦的纽带。 宗法观念是维护家庭和睦的基础。
世界法律一般划分为五大法系:大陆法系,英美法系,阿拉伯法系,印度法系和中华法系。根据你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背景的了解,指出传统中华法系的特征是() A.重私法和法典权威,明确立法与司法分工。 B.以礼入法,礼刑结合,国家确认家族法规。 C.以判例法为主要表现形式,宗教教规入法。 D.效法英美,中西结合,救亡图存色彩强烈。
中国古代史学家多以封建制和郡县制来划分中国历史发展阶段。顾炎武希望“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这反映了顾炎武() A.呼唤圣人有浓厚的人治色彩。 B.以地方自治反对君主专制。 C.探索治国之道具有复古倾向。 D.借封建宗法精神实现治世。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曾提出“预定奕世之规,置天子于有无之处,以虚静而统天下,则不恃贵戚旧臣以夹辅”,“以法相裁,以义相制,……自天子始而天下咸受其裁”。上述言论反映出当时() A.西方君主立宪思想对中国影响深远。 B.“共治天下”理念被思想界普遍认同。 C.儒家对专制皇权的反思达到新高度。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受到严重削弱。
柳宗元《封建论》指出;秦始皇建立帝国,以郡县取代封建,固然出自“一己之私”,却成就了“天下之公”。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批评皇帝是“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以满足君主“一己之私”。以下对柳、黄二人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