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级中学历史题库>高级中学历史(综合练习)题库

问题:

[单选] 1902年,盛宣怀鉴于上海出现“洋商会如林,日夕聚议,讨论研求,不遗余力;而华商向无会议公所,虽有各帮董事,互分畛域,涣散不群,每与洋商交易往来,其势恒不能敌”的局面,奏请朝廷设立了上海商会。据此可知,上海商会设立的背景是()

A . 资本主义萌芽的迅速发展
B . 华商分散,而洋商经济侵略加剧
C . 民族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
D . 清政府借鉴西方商业立国的经验

()1905年以来,《大公报》每年举行纪念征文活动,都以“立宪”为题。1908年的征文题目是“实现立宪之政体如何?”1910年的征文题目是“立宪国之要素,一曰国会,一曰宪法,然当预备立宪之时,究应先开国会后定宪法欤?亦应先颁宪法而后开国会欤?”这表明当时的《大公报》 对革命一直持观望的态度。 反对清政府统治,但不支持共和。 同情革命者,劝其放弃暴力。 力促清政府进行立宪政治改良。 1877年,《申报》刊文记述了上海租界有一美国妇人控其夫不给赡养之资,并已有外室,因而请求离婚,领事准其所请,“并令其夫给妇五百金,以贻讼费”一事。上海一位论者对此大不以为然,撰文反对离婚诉讼。这表明() 美国妇人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上海人开始摒弃中国传统的婚俗。 大众媒体对西方婚俗持肯定态度。 西方婚姻观念与中国传统婚俗相悖。 1943年初,重庆的经济部发表的一份工业报告指出:国民党统治区的3758家工厂中,有590家在1937年就存在,有3168家是1938-1942年创办的。这些工厂大多数设在四川、湖南、陕西和广西。这表明() 当时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抗战客观上促进了国统区经济迅速发展。 当时中西部地区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抗战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工业布局的调整。 据统计,1858-1911年期间,全国民族资本所设立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民用工矿企业有953家,创办资本总额为2亿多元,仅1901-1911年期间就设立了650家工矿企业,资本总额为1.4亿多元。下列可作为这十年间民族工业发展原因的是() 国内阶级矛盾的缓和。 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独立工业体系的建立。 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 液压传动的特点是()。 在高温情况下能工作。 在低温情况下能工作。 在高温和低温情况下都能工作。 在高温和低温情况下都不能工作。 1902年,盛宣怀鉴于上海出现“洋商会如林,日夕聚议,讨论研求,不遗余力;而华商向无会议公所,虽有各帮董事,互分畛域,涣散不群,每与洋商交易往来,其势恒不能敌”的局面,奏请朝廷设立了上海商会。据此可知,上海商会设立的背景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