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江西财经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832管理学之土地管理学总论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土地资源管理学

【答案】土地资源管理学是以研究协调控制“人和土地”这个大系统的各个组成要素,使之

,放大其生产能力以达到充分、合理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一门科学。产生系统效应(组合效应)

土地资源管理学的内容包括土地地籍管理、土地利用管理和土地规划管理,具体可分解为:土地数量管理、土地质量评价、土地地权管理、土地法律管理、土地经济管理、土地生态管理、土地规划管理和土地利用监督等项内容。

2. 垦殖系数与森林覆盖率

【答案】垦殖系数又称垦殖率,是指土地经过开垦变为耕地种植农作物。一定区域内耕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土地垦殖率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土地垦殖率=

土地垦殖面积/总土地面积×100%。垦殖率即垦殖系数是反映土地资源利用水平的重要经济指标。

森林覆盖率也称森林覆被率,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的百分比,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占有情况或森林资源丰富程度及实现绿化程度的指标,又是确定森林经营和开发利用方针的重要依据之一。

3. 土地资源

【答案】土地资源是指可以利用而尚未利用的土地和已经开垦利用的土地的总称,除此之外,还包括这些类型土地的数量和质量。土地资源是农业自然资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其他农业自然资源(水、气候、生物)赋存和依附的基础。土地资源的分类一般要经过对土地的资源价值和利用功能的评价以后,才能确定其是一种什么样的土地资源,如宜农土地资源、宜林土地资源、旅游用地、交通用地等等。

4. 土地资源调查

【答案】土地资源调查是对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利用程度、权属状况、空间分布、生产潜力、适宜性和限制性等状况进行综合考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土地资源调查的目的是为依法和科学管理土地提供基础,为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服务,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提供基础数据,为编制农业区划和国民经济计划提供依据。

5. 土地与土壤

【答案】土地是指位于地球表面一定范围之内的各种物质与相关空间,它是由自然因子、生态因子、经济因子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在一定产权制度影响下,随社会生产力发展而作动态变化

的自然历史综合体,

土壤是指土地综合体中极其重要的构成要素,尤其是农业土地更是如此,但是,它不能等同十土地而代替土地。

6. 土地评价

【答案】土地评价是指以数量形式对土地的构成因子(土壤、气候、植被、地形、水文等)的状况和土地投资效益进行综合评定。土地评价是合理利用土地和调整土地收益分配的重要手段。土地评价按用地类型和评价对象,可分为耕地评价、林地评价、牧地评价和水面评价以及非农业用地评价; 按评价方法和手段,可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按评价因素分为土地自然评价和土地经济评价。

二、简述题

7. 从私法和公法角度阐述土地所有权的法律限制。

【答案】(1)公法是配置和调整公权力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公法以研究公权力、公权力配置、公法关系和公法责任为主要内容。公法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公法是指调配公权力内部或公权力之间的关系的法律规范。广义的公法是指调配公权力之间,以及调节公权力与私权利之间关系的法律规范。如果从各部门的调整来看,公法就是典型的公法和非典型的公法或非典型私法中的公法部分。

相对于公法而言,私法一般指的是规范私权关系的法律。

(2)公法私法的关系

①利益说。根据调整的利益关系的性质,是公共利益还是私人利益。

②主体说。根据法律关系主体的不同。

③性质说。调整的是纵向隶属关系还是横向平等关系。这在很长时间内占主体地位。

④理念说。根据法的理念。调整分配正义的是公法,交易正义的是私法。

⑤决策说。公法是受到约束的决策的法,私法是自由决策的法。

(3)土地所有权是国家或农民集体依法对归其所有的土地所享有的具有支配性和绝对性的权利。土地所有权属于财产所有权的范畴。但是土地所有权相对于一般财产所有权而言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主体的特定性、交易的禁止性、权属的稳定性、权能的分离性。土地所有权内容包括对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四项权能

(4)土地所有权法律限制

①土地所有权纵向范围限制一一空间权的创立

作为对土地所有权根本限制的权利,空间权是指民事主体依照法律规定对于土地上、下特定空间享有的排他支配权。如同土地有所有权与使用权之区分一样,空间权也有空间所有权与空间使用权之区分。空间权的客体是空间,与土地所有权效力范围内的空间不同的是,它是从传统土地所有权的客体—空间分割出来的那一部分空间,是土地所有权人享有的空间以外的空间。空间虽然是无形体,但是,空间最终是对特定地表空间的特定化,空间不可能脱离特定土地而存在。

从这个角度讲,空间属于不动产范畴。空间权的产生是为同一块地表上的空间成立许多不同所有权的一种法律上的制度安排,因此,空间权应该还属于物权的性质。

②土地所有权横向范围的限制一一水权的创立

传统民法一般将水看作土地的物质组成部份,与土地同为一个客体。土地所有权人当然享有地表、地下的水现代民法不再概括地将水作为土地的组成部分,而是根据水量的大小以及水源的具体利用,将水从土地分离出去作为独立的权利客体,土地、水分属于不同的权利主体。从水所赖以存在的土地来看,水与土地的关系是土地的横向范围问题,即由水覆盖的土地是否属于民法所称的“土地,’范畴。各国民法都确定,水所覆盖的陆地属于民法上土地的范围,但海洋水体所覆盖的土地不属于土地的范畴。

③土地所有权地下物质支配之限制一一地下资源的权利限制

关于矿业所有权与土地所有权的关系,我国《矿产资源法》第二条规定:“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地表或地下的矿产资源的国家所有权,小因其所依附的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的不同而改变”油此可见,我国的土地所有权和地下资源所有权属于两项完全独立的权利,因此,土地和地下资源分别由土地管理法和矿产资源法调整。一切矿产资源,不分矿种和地位,无一例外地属于国家所有,完全排除矿产资源集体或个人所有权的存在。

④土地所有权地上附着物限制一一森林权的创立

按照传统的土地观,土地之上的树木属于土地的一部分,原则上不能成为独立的客体。但是,根据现代土地观念,树木不冉看作是与土地一体的客体。虽然,在物理属性上,树木与土地不能分离,但是在法律上完全可以将两者登记为不同的物,从而完成两者的分离。土地所有权人不再当然享有地上附着物树木的所有权。土地与树木可以分别所有与处分。

8. 简述土地的概念、特性和功能。

【答案】(1)土地的概念

土地是位于地球表面一定范围之内的各种物质与相关空间,它是由自然因子、生态因子、经济因子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在一定产权制度影响下,随社会生产力发展而作动态变化的自然历史综合体。

(2)土地的特性

作为资源,土地具有下列主要特性:

①土地物质的自然性土地不是前人的劳动成果,而是自然的产物。土地的产生和存在是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类劳动可以影响土地利用,提高其生产率。但人类却绝不能创造出新的土地,增加土地的面积。

②土地面积的有限性

,虽然历经多次地土地是自然产物,具有原始性和不可再生性,土地面积为地球大小所决定。

质变化(如火山、地震、造山运动、风雨的侵蚀以及人力的搬动等)而改变了土地的形态,但其总面积始终未变。

③土地沃度的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