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福建农林大学微生物学(包括实验)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耐氧菌。
【答案】耐氧菌是耐氧性厌氧菌的简称,指一类可在分子氧存在下进行发酵性厌氧生活的厌氧菌。
2. 染色体。
【答案】染色体是真核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时,其染色质通过盘绕、折叠,由核小体经中空螺线管至超螺旋环,最后浓缩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棒状结构。
3. 水体自净作用。
【答案】水体自净作用是指在自然水体尤其是快速流动的水体中的各种生物学和生物化学作用,例如好氧菌对有机物的分解作用,原生动物对细菌等的吞噬作用,噬菌体对宿主的裂解作用,以及微生物产生的凝胶物质对污染物的吸附、沉降作用等对有机或无机污染物的净化作用。
4. 碳源谱(spectrum of carbon sources)。
【答案】碳源谱(spectrum of carbon sources)是指所有微生物可利用的碳源范围。
5. 亚种(species nova, sp.nov or nov sp.)。
【答案】亚种是进一步细分种时所用的单元,一般指除某一明显而稳定的特征外,其余鉴定都与模式种相同的种。其命名方法按“三名法”处理,
种或变种的加词(可以省略)。
亚
二、简答题
6. 请设计一个试验证明某种化学药物的作用是防腐或者是杀菌,并说明试验设计的基本原理。
【答案】防腐是利用某种理化因素完全抑制霉腐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而杀菌则是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物体内部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的能力。根据这二者的原理可知,杀菌是将一切微生物彻底杀灭了,而防腐只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而并没有彻底杀死微生物。若能够从使用化学药物的处理的物品中分离出微生物,则说明该化学药物是防腐作用,反之则是杀菌作用。配制一定的溶度的菌液,并用化学药品作处理;制备普通的琼脂培养基,并铺成平板;将处理过的菌液稀释至一定浓度后,接种到固体平板上,并放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并观察平板上是否有微生物生长;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设置对照。
7. 细菌液体培养到指数期后,如不创造特殊条件,必须进入稳定期,为什么?
【答案】营养物尤其是生长限制因子的耗尽;营养物比例失调;酸、醇、毒素等有害代谢产
物的积累;pH 、氧化还原势等物理化学条件不适宜。
8. 在无电子显微镜的情况下,用哪些方法来判断某种细菌是否属于有鞭毛的菌?
【答案】判断方法有以下几种:
(1)通过特殊的鞭毛染色法,使鞭毛加粗后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
(2)在暗视野中观察悬滴标本中细菌运动情况。
(3)在固体培养基中穿刺接种某一细菌,如果在其穿刺线周围有混浊的扩散区,说明该菌具有扩散能力,即可推测其存在着鞭毛,反之则无鞭毛。
9. 简述微生物学的发展前景。
【答案】微生物学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包括以下几方面:
(1)微生物基因组学研宄将全面展开;
(2)以了解微生物之间、微生物与其他生物、微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为研宄内容的微生物生态学、环境微生物学、细胞微生物学等,将在基因组信息的基础上获得长足发展,为人类的生存和健康发挥积极的作用;
(3)微生物生命现象的特性和共性将更加受到重视;
(4)与其他学科实现更广泛的交叉,获得新的发展;
(5)微生物产业将呈现全新的局面。
10.嗜盐细菌光合作用的原理是什么?
【答案】嗜盐细菌光合作用的原理是嗜盐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光能所造成的紫膜蛋白上视黄醛辅基构象的变化,可使质子不断驱至膜外,而在膜两侧建立了一个质子动势,在用它来推动A TP 酶合成A TP ,此即光介导的A TP 合成。
细菌的视紫红质的功能与叶绿素相似,能吸收光能,并在光量子的-驱动下起着质子泵的作用。这时,它将反应中产生的质子一一逐出细胞膜外,从而使紫膜内外形成一个质子梯度差。根据化学渗透假说,这一梯度差在驱动H+通过A TP 酶的孔道进入膜内以达到质子平衡时就会产生A TP 。当环境中氧气浓度很低时,嗜盐菌无法利用氧化磷酸化来满足其正常的能量需要,这时,若光照条件适宜,它就能合成紫膜,并利用紫膜的光介导A TP 合成机制获得必要的能量,紫膜的光合磷酸化是迄今所知道的最简单的光合磷酸化反应。
11.厌氧菌的特点是什么?目前一般认为氧对厌氧菌毒害的机制是什么?
【答案】(1)厌氧菌的特点:
①分子氧对它们有毒,即使短期接触也会使其抑制甚至致死; ②在空气或含
生长;
③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是由发酵、无氧呼吸、循环光合磷酸化或甲烷发酵等提供;
的空气中,它们在固体或半固体培养基表面不能生长,只有在其深层无氧处或在低氧化还原势的环境下才能生长,只有在其深层无氧处或在低氧化还原势的环境下才能
④细胞内缺乏SOD 和细胞色素氧化酶,大多数还缺乏过氧化氢酶。
(2)氧对厌氧菌毒害的机制:目前一般认为氧对厌氧菌毒害的机制是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学说。该学说认为SOD 的功能是保护好氧菌免受超氧化物阴离子自由基的毒害,缺乏SOD 的微生物只能进行专性厌氧生活。凡严格厌氧菌就无SOD 活力,一般也无过氧化氢酶活力,故在分子氧对它们有毒害作用。
三、论述题
12.正确理解菌株、品系、克隆、无性繁殖系、毒株、菌落、菌苔、斜面、分离物、纯培养以及菌种等名词的含义。并区分它们有何不同?
【答案】(1)含义
菌株、品系、克隆、无性繁殖系、纯分离物、纯培养物在某种意义上是同一个概念,都是由单细胞繁殖而成。毒株表示单个病毒粒繁殖而成的纯遗传型群体及其一切后代。菌落是将单个细
,当它占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并处于胞或者是一小堆同种细胞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有时为内层)
适宜的培养条件下时,该细胞就会迅速生长繁殖并形成细胞堆,此即菌落。而大量的菌落连成一片,就形成了菌苔。斜面上的培养物通常都形成的是菌苔。菌种是一大群表型特征高度相似、亲缘关系极其相近、与同属内的其他物种有着明显差异的一大群菌株的总称。它是分类的一个基本单元。
(2)区分
综合以上所述,菌株、品系、克隆、无性繁殖系、毒株、菌落、菌苔、斜面、分离物、纯培养之间的区别关键在于是否是由单细胞或单病毒粒繁殖而来,菌落、菌苔和斜面并不一定是由单细胞繁殖而来,其他的都是由单细胞或单病毒粒繁殖而来。
13.微生物分类学担负哪3项具体任务?试述其中的联系。
【答案】(1)微生物分类学的具体任务有三项,即分类、鉴定和命名。
①分类的任务是解决从个别到一般或从具体到抽象的问题,亦即通过收集大量有关个体描述的资料,经过科学的归纳,整理成一个科学的分类系统。理想的分类系统应该是反映生物进化规律的自然分类系统。
②鉴定的任务与分类恰恰相反,它是从一般到特殊或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亦即通过详细观察和描述一个未知名称纯种微生物的各种性状特征,然后查找现成的分类系统,以达到知类辨名的目的。
③命名的任务是为一个新发现的微生物确定一个新学名,亦即当详细观察和描述一个未知菌种后,经过认真查找现有的权威性分类鉴定手册,发现这是一个以往还未记载过的新种时,就按微生物的国际命名法规给以一个新的学名。
(2)分类、鉴定和命名三者之间的联系:
分类是一项宏观的战略性工作,鉴定是一项微观的战术性工作,而命名则是一项创新的开拓性工作。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