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东华大学F0402专业综合(生物)之微生物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同型酒精发酵。

【答案】同型酒精发酵是酿酒酵母通过EMP 途径进行的发酵,即由EMP 途径代谢产生的丙酮酸经过脱羧放出

2. 胶原酶。

3. 真核微生物。

【答案】真核微生物是指凡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多种细胞器的微生物。包括真菌、显微藻类和原生动物等。

4. 环状沉淀反应与絮状沉淀反应。

【答案】环状沉淀反应是在细口径的小试管内先加入已知抗体血清,再将经过适当稀释的待检可溶性抗原沿管壁小心加在抗血清表面,使之形成界面清晰的两层,数分钟后,若在两层液面交界处出现白色沉淀环,即为阳性反应,本实验可用于抗原的定性实验;

絮状沉淀反应是抗原与相应抗体在试管中或凹玻片上混匀,经过一段时间后,出现肉眼可见的絮状沉淀的反应,主要用于测定毒素及抗毒素等。

5. 血脑屏障。

【答案】血脑屏障是人类等高等动物脑部的一种非专有解剖结构,可阻挡病原体及其有毒产物或某些药物从血流透入脑组织或脑脊液,具有保护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同时生成乙醛,乙醛接受糖酵解过程中释放的被还原成乙醇。 【答案】胶原酶是能水解胶原蛋白以利于病原体在组织中扩散的酶。

二、简答题

6. 动物病毒感染可能给宿主细胞带来什么影响?

【答案】动物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的影响:

(1)病毒感染的致细胞病变效应,是有病毒基因产物的毒性作用或病毒复制必需步骤的次级效应引起的;

(2)对宿主大分子合成的影响,主要有对宿主细胞转录、翻译及DNA 复制的抑制;对细胞结构的影响:对宿主细胞膜、细胞结构的影响、包涵体、细胞凋亡。

7. 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四大类微生物的菌落有何不同?

【答案】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在形态、质地、正反面颜色等方面各有不同。其特点分别为:

(1)细菌的菌落一般呈现湿润、较光滑、较透明、较粘稠、易挑取、质地均匀以及菌落正反面或边缘与中央部位的颜色一致等。

(2)放线菌菌落质地致密,与培养基结合紧密,小而不蔓延,不易挑起或挑起后不易破碎。

(3)酵母菌一般都有湿润、较光滑、有一定的透明度、容易挑起、菌落质地均匀以及正反面和边缘、中央部位的颜色都很均一等特点。酵母菌菌落的颜色比较单调,多数都呈乳白色或矿烛色,少数为红色,个别为黑色。

(4)霉菌的菌落形态较大,质地一般比放线菌疏松,外观干燥,不透明,呈现或紧或松的蛛网状、绒毛状或棉絮状;菌落与培养基的连接紧密,不易挑取,菌落正反面的颜色和边缘与中心的颜色常不一致等。

8. 什么是基因重组,在原核微生物中哪些方式可引起基因重组。

【答案】把两个不同性状个体内的遗传基因转移到一起,经遗传分子的重新组合后,形成新的遗传型个体的方式,称为基因重组。在原核生物中,可通过转化、转导、接合的方式进行基因重组。

9. 为什么生长因子通常是维生素、氨基酸、嘌呤和嘧啶,而葡萄糖通常不是生长因子?

【答案】(1)生长因子是一类调节微生物正常代谢所必需,但不能用简单的碳、氮源自行合成的有机物。维生素、氨基酸或嘌呤(嘧啶)通常作为酶的辅基或辅酶,以及用于合成蛋白质、核酸,是微生物生长所必需且需要量很小,而微生物(如营养缺陷型菌株)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以满足机体生长需要的有机化合物。

(2)葡萄糖通常作为碳源和能源物质被微生物利用,需要量较大,而且其他一些糖类等碳源物质也可以代替葡萄糖满足微生物生长所需。

10.什么是质粒?其特点是什么?

【答案】质粒是游离于原核生物基因组以外,具有独立复制能力的小型共价闭合环状的dsDNA 分子。质粒的特点:

(1)绝大多数由共价闭合环状双螺旋DNA 分子所构成,分子量较染色体小;

(2)在每个菌体内有一个或几个,也可能有很多个质粒;

(3)质粒可以从菌体内自行消失,也可通过物理、化学手段,将其消除或抑制,没有质粒的细菌,可通过接合、转化或转导等方式,从具有质粒的细菌中获得,但不能自发产生;

(4)质粒存在与否,无损于细菌生存,但是,许多次生代谢产物如抗生素的产生、色素等的产生,以至芽孢的形成,均受质粒的控制;

(5)质粒既能自我复制、稳定遗传,也可插入细菌染色体中或携带外源DNA 片段共同复制増殖,它可通过转化、转导或接合作用单独转移,也可携带着染色体片段一起转移,质粒是遗传工程中重要的运载工具之一。

11.试述原核微生物基因重组的方式。

【答案】(1)转化是指受体菌直接吸收供体菌的DNA 片断而获得后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通过转化方式而形成的杂种后代称转化子。转化的过程是:

①供体菌的dsDNA 片断与感受态受体菌细胞表面的膜生DNA 结合蛋白相结合,其中一条链被核酸降解,另一条进入细胞。

②来自供体菌的ssDNA 片断被细胞内的特异蛋白RecA 蛋白结合,并使其与受体菌核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配对形成杂合DNA 区段。

③受体菌染色体组进行复制。

④细胞分裂后,形成一个转化子和一个仍保持受体菌原来基因型的子代。

(2)转导通过缺陷噬菌体的媒介,把供体细胞的小片段DNA 携带到受体细胞中,通过交换与整合,使后者获得前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称为转导。转导的类型分为普遍转导和局限转导。

普遍转导又包括完全普遍转导和流产普遍转导。局限转导又分为低频转导、高频转导、溶源转导。

(3)接合供体菌通过性菌毛与受体菌直接接触,把F 质粒或其携带的不同长度的核基因组片断传递给后者,使后者获得若干新遗传性状的现象,称为接合。大肠埃希氏菌的4种接合型菌株

菌株。

(4)原生质体融合,通过人为的方法使遗传性状不同的两个细胞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借以获得兼有双亲遗传形状的稳定重组子的过程。

三、论述题

12.分析微生物质粒DNA 与染色体DNA 差别。

【答案】(1)微生物质粒DNA 与染色体DNA 差别在于:

宿主细胞染色体DNA 分子量明显大于细胞所含质粒DNA 分子量,

如大肠埃希氏菌

染色体的DNA 分子为

; 道尔顿)

(2)大肠埃希氏菌染色体质粒DNA 较宿主细胞染色体DNA 更为耐碱性;

(3)质粒所携带的遗传信息量较少。由于质粒DNA 的分子量较小,因此所携带的遗传信息远较宿主细胞染色体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为少,而且各携带的遗传信息所控制的细胞生命代谢活动很不相同。一般来说,细胞染色体所携带的遗传信息控制其关系到其生死存亡的初级代谢及某些次级代谢,而质粒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一般只与宿主细胞的某些次要特性有关,而并不是细胞生死存亡之所必需。质粒所具有的特性有:

①可转移性:即某些质粒可以细胞间的接合作用或其他途径从供体细胞向受体细胞转移。如具有抗青霉素质粒的细胞可以水平地将抗青霉素质粒转移到其他种类细胞中,而使后者获得抗青霉素特性;

②可整合性:在某种特定条件下,质粒DNA 可以可逆性地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上,并可以重新脱离;

左右,

而通常用于基因工程中的载体一般均小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