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福建农林大学微生物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链丝段。

【答案】锻丝段,又称连锁体或藻殖段,是由长细胞断裂而成的短链段,具有繁殖功能。

2. 延胡索酸呼吸。

【答案】延胡索酸呼吸是无氧呼吸的一种,某些兼性厌氧菌呼吸的末端氢受体为延胡索酸,其还原产物为琥珀酸,这种生物氧化产能过程为延胡索酸呼吸。

3. 型。

【答案】型曾用作菌株的同义词,现已废除,仅作若干变异型的后缀,如生物变异型、形态变异型、致病变异型、噬菌变异型和血清变异型。

4. 革兰氏阳性细菌。

【答案】革兰氏阳性细菌是指经过革兰氏染色后呈紫色的细菌。

5. 三极生态系统。

【答案】三极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的生态系统。

二、简答题

6. 试对真细菌、古生菌和真核微生物的10项主要形态、构造和生理功能、成分作一比较表。

【答案】如下表。

7. 填表1, 说明发酵过程中主要控制项目的主要控制方法。

1

【答案】见表2。

2

8. 从土壤中分离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方法 (注明所用培养基及其碳氮源、培养条件)。

【答案】(1)从土壤中分离细菌的方法:

,趁热注入培养①制作PH7.0〜7.2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碳源为牛肉膏,氮源为蛋白胨)皿中,凝成平板;

②将土壤制成

菌悬液,接种于上步制成的平板上;

③培养皿倒置37°C温箱中,培养18〜24小时,便可得到菌落小、湿润、易被接种环挑起的

细菌。

(2)从土壤中分离放线菌的方法:

,趁热注入培①制作pH 为7.2〜7.4高氏一号培养基(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是,氮源为硝酸钾)养皿中,凝成平板;

②将土壤制成

菌悬液,接种于上步制成的平板上;

③培养皿倒置于25〜30°C温箱中,培养7〜10天,便可得到菌落硬度较大、干燥致密、且与基质紧密结合、不易被针挑起的放线菌。

(3)从土壤中分离酵母菌的方法:

,趁热注入培养皿中,凝成①制作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马铃薯)平板;

②将土壤制成不透明的酵母菌。

(4)从土壤中分离霉菌的方法:

,添加80%乳酸数①制作pH 为自然的豆芽汁葡萄糖培养基(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豆芽汁)滴,趁热注入培养皿中,凝成平板;

②将土壤制成

:菌悬液,接种于上步制成的平板上;

③培养皿倒置于25〜30°C温箱中,培养3〜4天,便可得到菌落呈绒状、棉絮状或蝴蛛网状霉菌。第3章病毒和亚病毒

9. 生长因子包括哪些化合物?微生物与生长因子的关系分几类?举例说明之。

【答案】(1)生长因子是:一类对微生物正常代谢必不可少且不能用简单的碳源或氮源自行合成的有机物。它的需要量一般很少。广义的生长因子除了维生素外,还包括碱基、卟啉及其衍生物、留醇、胺类、C4〜C6的分枝或直链脂肪酸,以及需要量较大的氨基酸;而狭义的生长因子一般仅指维生素。

(2)各种微生物与生长因子的关系可分以下几类:

①生长因子自养型微生物,这类微生物不需要外界提供生长因子的生长因子自养型微生物。如多数真菌、放线菌和不少细菌,如E.coli 。

②生长因子异养型微生物,这类微生物需要多种生长因子,如乳酸细菌、各种动物致病菌、原生动物和支原体等。一般的乳酸菌都需要多种维生素;许多微生物及其营养缺陷型(突变株)都需要不同的嘌呤、嘧啶碱基。

③生长因子过量合成微生物,有些微生物在其代谢活动中,会分泌出大量的维生素等生长因子,因此,它们可以作为维生素等的生产菌。

(3)举例说明:例如是生产维生素B2的阿舒假囊酵母和棉阿舒囊霉。

菌悬液,接种于上步制成的平板上;

③培养皿倒置于28〜30°C温箱中,培养3〜5天,便可得到菌落较大、湿润、表面光滑、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