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首都师范大学管理学院765公共管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政策的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

【答案】(1)政策的内部评估是由行政机构内部的评估者所完成的评估。它可分为由操作人员自己实施的评估和由专职评估人员实施的评估。

(2)外部评估是由行政机构外的评估者所完成的评估。它可以是由行政机构委托营利性或非营利性的研究机构、学术团体,专业性的咨询公司,大专院校进行的,也可以是由投资或立法机构组织的或由报纸、电视、民间团体等其他各种外部评估者自己组织的。

(3)内部评估最大的优点在于评估的主体本身就是公共部门内部的决策者、管理者和工作人员,但评估往往会附着一些自利行为,代表着某一部门的局部利益,这使内部评估容易走向片面性并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外部评估优点在于外部评估者更为客观,但是外部评估也存在获取资料困难等问题。可见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各有其利弊,在实践中,应把内、外评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

2. 置信区间

【答案】虽然希望抽样误差越小越好,但误差总是难以避免的,因此某个样本统计量能否用来估计总体参数,取决于公共管理者对抽样误差的精度要求。公共管理者可以根据样本给出一个随机范围,这个范围以某种可以接受的概率保证对参数估计的正确性,即总体参数以某种概率包含在这个范围内。这个范围被称为置信区间,可以接受的概率被称为置信度或置信水平,通常记

,则总体均值的置信区间为1-α(α为一个较小数)。当样本容量足够大时,如果已知总体标准差。

:

位值,上限。

是均值标准误。。其中,是样本均值,

是正态分布函数在上的分被称为置信区间下限,被称为置信区间

二、简答题

3. 简述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变革的促进作用。

【答案】组织变革是一个组织试图有意识地或有目的地对组织自身或其他组织的现状施加影响或改造的过程。组织变革的目的不外乎有两个方面,一是提高组织的适应能力,将组织变革视为对付组织外部环境变化的途径; 二是在于改变组织内部个人的态度、作风和行为,使之适应组织目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求。

在一个组织之中,既存在着支持变革的力量,也存在抵抗变革的力量。在一个组织中,变革的阻力主要来自组织和组织员工个体两个主要的方面。组织变革的个体阻力来源于人类行为的基本特性和需要。一般来讲,个体反抗或抵制变革的原因在于:①有选择地注意与保留; ②习惯; ③经

济上的考虑; ④安全; ⑤对未来的恐惧。

组织变革从组织层面上来看,也存在着许多阻力,这些阻力主要来源于:①对权力和权威的威胁; ②组织结构的稳定性和惰性; ③群体的惯性; ④留滞成本; ⑤对已有资源分配的威胁。

组织变革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组织在多大程度上化解了组织变革的抵抗力量。组织变革的本质是对人的态度和行为的变革,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在推动组织变革与再造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人力资源管理在组织变革过程中的角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以体现:

(1)人力资源管理者和人力资源管理专家作为组织变革的推动者,影响和协助组织进行变革;

(2)通过有计划的教育与培训战略,促进组织成员对变革的认同,使组织成员感到改革的压力并愿意进行变革;

(3)通过参与战略,吸收组织成员参与管理及变革方案的制订,以此化解变革的阻力并提高变革决策的质量; (4)直接通过工作再设计,如工作内容丰富化、作业或职务轮换、自组小组、目标管理等方法促使组织变革的实现。

(5)通过为组织员工提供支持与帮助,如知识培训、职业发展咨询、心理咨询、福利保障计划等支持性措施,化解阻力,减少恐惧和忧虑;

(6)通过奖惩和强化措施,鼓励人们创新,并制约反对改革力量的发展;

(7)从外界引进新的思想和意见以帮助内部人员找到提高组织效率的方法;

(8)通过充分授权给员工,让其根据情景的需要致力于自我的变革。

4. 何谓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有何异同?

【答案】(1)公共管理的含义

公共管理是指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社与公共利益的过程。

(2)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异同

公共管理是在公共行政基础上衍生而来的,公共管理作为公共行政和公共事务广大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其重点在于将公共行政视为一门职业,而将公共管理者视为这一职业的实践者。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区别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传统公共行政相当程度是规范取向的。指关切民主与行政之间的关系且重视公平、正义、代表性等价值观念的实现; 公共管理则企图结合规范取向与一般管理。除重视公平、正义、代表性等价值观念实现的问题之外,也重视政府机关内部管理层面的问题。

②公共管理的研究重点包括一般管理的计划、组织、控制职能; 而公共行政的研究重点是讨论社会价值以及官僚与民主的冲突。

③公共管理以研究问题为主,举凡政府机关如何有效执行公共政策,公经理人如何运用规划、组织、控制、评估等方法来提升政府服务质量等管理层面的问题,都是公共管理研究的主要课题:公共行政之研究范围包括所有足以影响政府运作之政治、法律、社会、文化等层面的问题。

④公共管理着重政府机关内部的运作情形,即着重于公经理人在执行公共政策上的表现; 公共

行政着重行政、立法、私法体系间之互动关系,即着重于行政人员在政策方案设计、执行及改变过程中的角色与功能。

⑤公共管理倾向于视管理为同类管理,或者至少使公共和私营部门的管理差异极小化; 而公共行政更多地是夸大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差异。

⑥公共管理更多地是对中层管理者的实用关注:而公共行政是政治或政策精英统治的观点。

5. 在日益复杂的、快速多变的现代社会,公共管理者应该掌握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

【答案】在日益复杂的、快速多变的现代社会,公共管理者的知识和技能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性技能。技术性技能主要指从事自己管理范围内所需的技术与方法。现代公共管理的一个显著特征在于其日益变为一个专业化的活动,有效的管理者必须拥有完成专业性工作所需的技术能力。

(2)人际关系技能。一个管理者的大部分时间和活动都在人打交道,对外要与有关的组织和人员进行联系、接触; 对内要联系上下级,特别是要善于激励诱导下属人员的积极性(即做人的工作)。一个管理者只有拥有人际关系技能才能将人员整合到各种协作性的活动之中。人际关系技能是管理者必须具备的技能中最重要的技能。在相同条件下,一个具备这方面技能的管理者肯定可以在管理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3)概念化技能。概念化技能是指公共管理者所具有的宏观视野、整体考虑、系统思考和大局把握的能力。一位优秀的公共管理者必须了解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变化的现状与趋势,从组织之中超脱出来,将组织视为大环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进而建构愿景、发展战略,以保证组织的永续生存和发展。

(4)诊断技能。诊断技能是指针对特定的情境寻求最佳反应的能力,即分析问题、探究原因、因应对策的能力。一个公共管理者应根据组织内部各种现象来分析研究各种表象,进而探究其实质。

(5)沟通技能。沟通技能是指管理者具有收集和发送信息的能力,能通过书写、口头与肢体语言的媒介,有效与明确地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与态度,亦能较快、正确地解读他人的信息,从而了解他人的想法、感受与态度。管理者需要沟通的技能。

6. 简述公共管理的研究途径以及特质。

【答案】公共管理作为一个相对独立之研究领域兴起于20世纪70-80年代。在其发展过程就概念的演进而言,大致可分为两种研究途径,即公共政策的途径(public policy approach,简称P 途径)以及企业管理的途径(business approach,简称B 途径)。

(1)P 途径下的公共管理

P 途径下的公共管理导源于20世纪70年代,认为公共管理必须与公共政策的形成与制定密切相关。

P 途径的公共管理一般将公共管理者界定为高层次的政策管理职位,而非日常行政事务的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