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654公共管理基础理论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政策评估的性质及一般标准。

【答案】政策评估是指政府政策的评估人员利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有系统地收集相关信息,评估政策方案的内容、规划与执行过程以及执行结果的活动。

(1)政策评估的基本特质:

①以价值为焦点。政策评估必须质疑政策日标的妥当性与适当性,也必须说明公共政策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②价值与事实的互赖性。政策评估对于公共政策的价值判断,必须以事实资料为基础,因此,进行政策评估活动,我们无法避免事实与价值的互动性。

③目前与过去取向。政策评估活动不仅要分析公共政策的当前发展状况,探究政策发展的方向是否按照政策目标进行; 同时,我们也需要收集公共政策的过去发展经验,以掌握过去发展的路线是否按照所预期的方向进行。

④价值的双重性。政策评估虽以完成内在价值为主,但有时外在价值也是评估项目之一。

(2)政策评估的标准

①效能

效能指某项政策达成预期结果或影响的程度。效能所涉及的含义并非指政策是否按原计划执行,而是指政策执行后是否对环境产生期望的结果或影响。

②效率

效率指政策产出与所使用成本间的关系,通常以每单位成本所产生的价值最大化或每单位产品所需成本的最小化为评估基础。

效率可分成两大类:技术性效率与经济性效率。前者指以最小努力或成本完成某项活动或产品,亦即在成本受限制的情况下,寻求政策期望影响的最大化。后者指政策整体成本与整体利益间的关系,包括间接成本与所有的影响在内,亦即着重于对资源作分配及使用,并使人民因此所获得的满足最大。

③充分

充分指政策目标达成后,消除问题的程度。虽然有的时候政策目标的设定,是为了消除整个问题,但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政策执行后,目标常被缩小成一小部分或是对问题只能作部分的解决。这样,则政策并未能充分地解决问题或满足公众的需求。故以充分为标准,亦可衡量政策产生期望影响的程度。

④公正

公正指政策执行后导致与该政策有关的社会资源、利益及成本公正分配的程度。公正标准与社会上如何适当公正地分配资源是息息相关的,由于每一个人、每一个团体都有其不同的需求,

所以任何一项政策均难完全满足每一个人或每一个团体,只能谋求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其做法有四种:①使个人福利最大化。②保障最少量的福利。③使净福利最大化。④使再分配的福利最大化。

⑤同应性

回应性指政策执行结果满足标的团体的需求、偏好或价值的程度。回应性标准十分重要,因为某一项政策也许符合其他所有的标准,但因未能回应受此政策影响的标的团体的需求,故仍可被评估为失败的政策。

⑥适当性

适当性指政策目标的价值如何、对社会是否合适以及这些目标所根据的假设的妥当性如何。如果政策目标不恰当,则即使政策执行结果能达到效能性、效率性、充分性、公正性及回应性的标准要求,仍然会被视为失败的政策,所以,适当性标准应优先于其他标准。

2. 简述标杆管理在公共管理部门的试用模式。

【答案】标杆管理的程序在各种组织中的应用,并不因为是公部门或私部门而有太大的差异。标杆管理在公共管理部门的试用模式为:

(1)决定哪个单位或流程将会是比较的标的物;

(2)找出衡量成本、品质及效率的指标;

(3)针对每个标杆,找出表现最好的其他单位;

(4)衡量这些表现最好的单位之表现;

(5)衡量或界定自己的组织与最好的表现者之绩效落差;

(6)决定缩短落差的行动方案;

(7)执行方案并追踪考核。

3. 简述现代信息技术是如何作用于信息并提高其价值的?

【答案】信息的价值取决于信息的基本特性,而信息的这些特性又取决于信息的处理,即经过记录生成、分类、整理、计算、总结、储存、检索、复制、通信等一系列过程。而任何传统的人工处理方式,甚至于机器辅助人工,都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各种组织对大量的、准确的、及时的、有效率的、可得的信息的获取。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信息的价值。

(1)信息技术的运用使信息加工的速度大大加快。更快的速度意味着在给定的时间里可以在更深层次上探求更多决策选择方案,这意味着可以更快地得到一个给定选择的方案,从而使管理者能够及时地作出决策。

(2)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把更多的信息源和信息用户连接起来,从而使信息更加丰富、更加完整。

(3)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能够极大地促进人类的知识交流。

(4)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信息的共享程度,而信息的共享程度则极大地扩展了信息的价值。

(5)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从整体上可能改变组织,因为它改变一个组织用于解释信息和处

理信息的能力,从而促使组织成为一个学习型的组织。

4. 政策规划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准则?

【答案】在政策规划活动中应该遵循以下六个方面的准则:

(1)集中性。指将稀少的资源集中于策略性的项目上,即不能将原本稀少的资源浪费于无优先性的项日上,而必须集中应用于策略性的因素。策略性因素是指政策设计所涉及的关键性的、主要的及基本的因素(包括优点、缺点、机会与威胁等)。

(2)清晰性。指目标清晰及进行步骤的明确,目标必须清楚简明,才能得到民众的共鸣与支持。同样,进行的步骤越明确,就越有利于政策规划的执行。

(3)变迁性。政策必须有足够的弹性或缓冲以保证能够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而调整,即政策、方案及计划的设计应能够随着环境的不同而快速的调整,包括组织结构的调整、功能的变动等。要使政策具有适应性,就须通过以下途径或活动加以推动:①建立“水平侦测性活动”以确认政策可能遭遇的机会或威胁之一般性本质及程度; ②创造充分的缓冲性资源,以便有效回应未预期事件发生的需要; ③发展并赋予地位给负责推动政策者,使其在心理上承诺“于适当时机,愿意把握机会并弹性地推动政策”

(4)挑战性。指政策目标的制定必须稍高于政府机关现有的能力和资源,但又不能脱离现实。日标具有挑战性,就可以维持组织的活力,以避免组织的衰退,但目标的挑战性如过高而难以实现,则会导致失败。因此,日标虽然应具有挑战性但却不能好高鹜远而无法达成。

(5)协调性。指应从系统整体的观点出发,使达成政策目标间的各政策手段形成网路而相互协调。除此之外,各单位的信息交换及外部回馈的影响均应加以考虑,设计者应建立内部与外部的沟通网路,以加速信息的交流,促进协调和灵活。周全而快速的协调是政策执行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6)一致性。有三种一致性是政策设计者所不能忽略的:①目标和目的的一致性及目的与行动的一致性; ②目标内在的一致性,即一项政策所包含的日标不能相互冲突; ③政策外在的一致性,即政策不能与经济、社会等政策相冲突。

5. 简述政策评估结果的处理方式。

【答案】政策评估是指政府政策评估人员利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有系统地收集相关信息,评估政策方案的内容、规划与执行过程以及执行结果的活动。邓恩(IvilliamDunn )认为,政策评估结果的处理方式大致有以下四种:

(1)政策方案调整(aajustment )

政策执行的情况在经过监测与评估之后,发现执行有困难或是环境己发生变化,或者是人力、经费等资源不足时,就必须调整方案执行的方法、技术或程序等。

(2)政策方案持续(continuation )

政策执行的情况在经过监测与评估后,经推测己初步满足标的人口的需求、价值观及机会等,即政策方案的执行己达到基本的日的,即可继续执行政策方案,不用修改政策问题、标的人口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