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辽宁师范大学数学学院数学系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选择题
1. 学习策略教学的首要环节,也是最困难的一步是( )。
A. 教师是否真正掌握了学习策略
B. 通过分析具体的学习任务,确定所必需的学习策略及其执行方式
C. 如何将学习策略以外显的、程序性的方式传授给学生
D. 是否能找到有效的、现成的学习策略
【答案】B
2. 与动物不同,人的学习是在实践中,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通过(
A. 互动
B. 行为
C. 语言
D. 表情
【答案】C
3. 顿悟即突然觉察到问题解决的办法,它是通过( )实现的。
A. 尝试错误
B. 中介变量
C. 形成认知地图
D. 个体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结构与性质等
【答案】D
4. 任何问题都含有二个基本成分:给定条件、预达目的和( )
A. 要求要点日. 条件联系忿. 限制或障碍。. 矛盾和结果
【答案】C
5. 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是( )。
A. 彼此并列互不相干
B. 可以相互替代
C. 各自独立毫无关系
D. 其研究对象相互交叉,其研究成果互为印证、互为补充
)的中介而进行的。
【答案】D
6. 言语在不同的阶段上,其作用是不同的,在原型定向与原型操作阶段,其作用是( )。
A. 标志动作并组织活动的进行
B. 巩固与进一步概括动作表象
C. 外部言语转化为内部言语
D. 改变动作方向
【答案】A
7. 阿特金森认为,成功倾向高的人在选择不同的成功期望概率的任务时,更倾向于选择P s 为( )任务。
A.25%
B.75%
C.50%
D.100%
【答案】C
8. 从微观的角度出发,对成就动机进行研究的代表人物是( )。
A. 班杜拉
B. 麦克里兰德
C. 阿特金森
D. 韦纳
【答案】C
9. 某生上课害怕被点名回答问题,当他发现坐在教室后排并趴在桌上时,就不大可能被提问,于是后来就越来越多地表现出类似行为。从行为主义的观点来看,这是由于该生曾受到( )。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塑造
【考点】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答案】B
【解析】斯金纳提出的强化理论分为两种类型:正强化和负强化。斯金纳认为: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采取一定的行为作用于环境,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 不利时,这种行为就减弱或消失。人们可以用这种正强化或负强化的办法来影响行为的后果,从而修正其行为。根据斯金纳的观点,强化的目的就是提高反应的概率。正强化是通过呈现愉快刺激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而负强化则是通过中止厌恶刺激的方式来实现。惩罚的目的是降低反应发生的概率。题目中的某生因受到过点名回答问题的负强化作用,所以就越来越经
常地坐在坐在教室后排并趴在桌上。
10.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 )编著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 斯金纳
B. 布鲁纳
C. 华生
D. 桑代克
【答案】D
11.主张“知识是外部现实在人脑中的表征”的学习理论派别是( )。
A. 社会建构主义
B. 激进建构主义
C. 皮亚杰理论
D. 信息加工理论
【考点】不同学习的理论。
【答案】D
【解析】西蒙、安德森、加涅等认知心理学家认为:第一,学习是信息的接受、贮存和提取的过程; 第二,学习的结果是信息在头脑中的表征; 第三,知识以命题网络或产生式被表征; 第四,学习的重点是信息的编码。就是说,信心加工理论主张知识是外部现实在人脑中的表征,可以说,这个理论认为人在知识的表征过程中是被动地,所做的只是将外部的东西移到脑袋中去。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个体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建构主义则是在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认知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感觉被个体被动地接受,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起来,即学习是积极主动地意义建构和社会互动的过程。
12.有些低年级学生在应用题学习中,一看到有“X 比X 多”的条件就采用加法进行计算,很多时候会出现错误。这是一种( )现象。
A. 正迁移
B. 负迁移
C. 普遍迁移
D. 垂直迁移
【答案】B
13.道德性是指( )。
A. 指山舆论力量与人们“良心”所支持的行为规范及其实行的总和
B. 指个人按社会道德规范行动时所显示的某些稳定特性或倾向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