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沈阳体育学院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学校体育的法律方法

【答案】学校体育的法律方法是指通过各种法律、法令、条例、纪律、规章、司法仲裁等手段,组织实施学校体育有效管理的一种方法

2. 直观性原则

【答案】直观性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直观方式,发挥学生各种感觉器官的作用,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认真参加练习,使其掌握体育卫生知识,技术和技能,并培养其观察和思维能力

二、简答题

3. 如何理解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的之间的关系?

【答案】体育教学目标是指体育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这个预期结果和标准是教和学双方都应共同遵循的,对教师来说它是教授的目标,对学生来说则是学习的目标。

(1)与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的的联系

三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是对体育教学系统的宏观理论认识和把握,对体育教学系统中的一切要素(包括体育教学目标)起到导向和指导的作用。

(2)与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的的区别

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更倾向于对理论的宏观定位,其语言表述呈现高度概括、高度抽象和高度精炼的特征。

体育教学目标表现为对体育教学微观层面的行为规定,其表述要求具体、明确和清晰。

4. 在贯彻实施学段教学目标时,应考虑哪些问题?

【答案】设计体育教学目标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学校体育的主要功能

学校体育的功能影响着体育教学目标维度的确定。学校体育多向功能要求教学目标的维度要趋向多元化。

(2)学校体育总目标及每一目标层次的上位目标

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以其上位目标,包括学校体育目标为依据。

(3)体育教学内容

通过对教学内容基本结构与特点的整体把握,分析其中的教育元素,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建立教学目标奠定基础。

(4)学生的条件

设计教学目标要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已有的学习状态和学生个体的差异,以及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态度、需要、学习倾向性等个性因素。

(5)学校物质条件的制约

实际学目标要考虑到体育教学的场地、器材、设施等,以便使所设计的目标更符合实际,更具可行性。

5. 确定体育课的教学目标应注意那些问题?

【答案】确定体育课教学目标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更新体育教学观念

首先应在观念层面上改进和革新,并使之与学段教学目标所代表的教学理念相匹配。

(2)提高专业知识素养

教师不仅要有较高水平的体育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对教育教学理论也应具备较深厚的底蕴和积淀。

(3)制定适切的下位目标

学年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是对学段目标的恰当、科学的分解,在目标表述上要尽可能地符合规范,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指导性功能。

(4)改进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选择方法和手段时,应尽可能使方法、手段与目标相一致。

(5)及时反馈,适当调整

学段目标的制定者应定期与教学目标的实施者(教师)进行沟通与交流,根据反馈意见,对学段目标作适当的调整。

6. 简答动作技能粗略掌握阶段的特点、表现及主要任务。

【答案】(1)特点

这个阶段特殊性大脑皮层兴奋过程扩散,处于繁华阶段,内抑制不够。

(2)表现

此阶段表现出做动作很吃力,紧张不协调,缺乏控制力,并伴随着一些多余的动作。

(3)主要任务

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和完整的动作概念。教师要正确的采用分解法或完整法,在重复练习中,要加强帮助和保护,逐渐形成正确的肌肉感觉,要充分应用直观教学,引导学生积极的思维,把讲解、示范和练习有机的结合并交替进行。

7. 如何设计学校体育心理环境?

【答案】(1)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的设计

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作为一种良好的体育教育环境,有利于学生形成对体育积极的态度和体育价值观,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

争取和依靠学校领导的支持。

提高体育教师素质水平。

加强舆论宣传,培养学生对体育的自觉意识。

完善规章制度,改善物质条件。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立体化教育网络。

(2)体育教学良好心理气氛的设计

改善教师的指导作风。

建立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丰富教学艺术,提高教学技巧。

教师要妥善处理偶发事件,维持课堂秩序。

强化集体意识,培养团结合作精神。

(3)对体育教师仪态的设计

在体育教学中,老师举止文雅、语言文明、态度和蔼、着装整洁得体、作风正派,就能在学生中树立较高的威信。

饱满的精神。

举止稳重。

着装得当。

修饰发型和面部。

教态亲切和葡。

善于运用体态(人体语言)。

8. 我国学校课余体育有哪些组织形式?结合个人参加或组织的一次课余体育活动谈谈个人的感想。

【答案】(1)作息制度中规定的体育活动

作息制度中规定的体育活动是指编排在课表中的体育课以外的体育活动,主要包括:

早操(早锻炼或晨操)

早操是一种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

课间操

课间操是我国中小学校最普遍、最有保障的一种课余体育活动形式。

大课间体育活动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在原课间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课余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班级体育锻炼

班级体育锻炼是在班主任和体育教师的指导下,以班为单位,或将学生分成若干锻炼小组,由班干部和锻炼小组长带领学生进行的一种经常性的课余体育活动。

(2)全校性课余体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