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学校体育
【答案】学校体育是指以增强学生体质、传递体育文化为目的的教育过程,它是计划性、目的性、组织性比较强的体育教育活动。学校体育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态度、习惯和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2. 结束姿势
【答案】结束姿势是指标练习结束时,身体及身体的各个部分所处的状态。在连续动作中,前一个动作的结束姿势也是后一个动作的开始姿势,直接影响下一个动作的完成。良好的结束姿势可以维护身体平衡稳定,防止犯规和受伤,提高动作质量效果。
二、简答题
3. 体育教学直观法的种类有哪些?
【答案】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是指教师通过对实物或直观教具的演示,使学生利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客观事物或现象而获得知识的方法,包括动作示范法、演示法、保护与帮助法、视听引导法等。
(1)动作示范法
动作示范法是指教师(或教师指定的学生)以自身完成的动作为范例,用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动作示范法是体育教学中最常用的直观方法。
动作示范的“示范面”
示范面是指学生观察示范的角度,也包括示范的速度和距离等要素。示范面分为正面、背面、侧面和镜面示范。
a. 正面示范是指教师与学生相对站立,教师所进行的示范。正面示范有利于展示教师正面动作的要领。
b. 背面示范是指教师背向学生站立所进行的示范。背面示范利于教师的领做和学生的模仿。 c. 侧面示范是指教师侧向学生站立所进行的示范是。侧面示范有利于展示动作的侧面和按前后方向完成的动作。
d. 镜面示范是指教师面向学生站立进行的与同学同方向的示范。镜面示范适用于简单动作的教学,便于教师领做、学生模仿。
动作示范法的要素
a. 速度
一般的情况可用常规的速度进行示范,但当为突出显示动作结构的某些环节时则应采用慢速
示范。
b. 距离
应根据完成动作示范的活动范围、学生人数和安全需要等,恰当地选择学生观察动作示范的距离。
c. 视线
学生视线与动作示范面越接近垂直越有利于观察。
d. 视线干扰
应注意让学生背向或侧向阳光、风向,以避免视线干扰,有利观察。
e. 多媒体配合
示范应与讲解、学生思维等紧密结合,争取最好的动作示范效果。
体育教学对动作示范方法的基本要求
a. 动作示范要有明确的目的。示范要针对体育教学的实际需要进行,应区别认知示范、学法示范和错误示范这三种动作示范。
b. 示范要正确、美观
(2)演示法
演示法是指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运动认识的教学方法。演示手段包括可活动的人体模型、战术板、图片和图画等小道具、幻灯、电影、计算机等。演示法能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体育学习的效果。
(3)纠正动作错误与帮助法
纠正动作错误与帮助法,是指体育教师为了纠正学生在完成动作中出现的错误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体育教学中纠正动作错误和帮助不仅是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需要,也是避免运动损伤生动作错误的原因
a. 学生对完成动作不认真、敷衍了事,会把动作做错。
b. 学生对所学动作技术的概念模糊不清。
c. 学生受旧技能的干扰。
d. 学生的能力较差导致产生动作错误。
e. 学生在疲劳情况下进行学练导致产生动作错误。
纠正动作错误与帮助的具体方法
a. 运用语言和直观的方法,不断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
b. 根据动作错误的性质,可采用限制练习法、诱导练习法、自我暗示法和消退法等进行纠正。
注意的问题
a. 在指出动作错误之时,也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切忌讽刺和挖苦学生。
b. 要纠正主要的动作错误。
c. 要合理使用各种方法纠正动作错误。
产
4. 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合理地使用队列队形?
【答案】(1)影响队列队形运用的因素
包括体育课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场地情况等等。
(2)基本要求
简捷高效
队列队形的运用要力求科学合理,要做到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简捷的队列队形变换,最有效地为教学服务。
利于课堂教学
在队形的设计与安排时,要力求做到有利于学生,有利于教师的指导与监控。
合理利用口令
要求体育教师在课中运用队列队形的同时,注意提高指挥口令运用的合理性、准确性和科学性。
5. 什么是体育目的?实现我国的体育目的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案】我国的体育目的为“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改善人们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健康、文明发展”。实现我国的体育目标的基本要求包括:
(1)坚持中国特色的发展方向
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受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体育要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制约,并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
在体育实践中贯彻“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即学校体育必须要以“强身育人”为宗旨,群众体育要以“健身育人”为中心,竞技运动要以“夺标育人”为核心。
(3)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
,体育是创作精神文明的重要手段,可以为社会提供大量健康有益的精神产品。从而有利于提
高人的工作能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从而使人们在建设社会物质文明的失业中,发挥其潜能。我国经济正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体育事业应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体育通过増进健康、增强体质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并根据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实际可能条件,控制体育事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体育应建立自我发展机制,加速体育产业化进程,逐步走向市场,从而推动体育事业的自身发展。
(4)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
我国同时存在奥运会项目和民族民间体育运动项目,体育运动既有一定的国际性,又有一定的民族性,两者结合有利于国际交流。
(5)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坚持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
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核心内容,只有坚持两者的协调发展,才能促进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