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竞技体育

【答案】竞技体育是指在全面发展身体,最大限度地挖掘发挥人在体力、心理、智力等方面的潜力的基础上,以攀登运动技术高峰和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为主要目的的一种运动活动过程。竞技体育是一种制度化、体系化的竞技性体育活动。

2. 学校体育的目标管理法

【答案】学校体育目标管理法是指有关学校体育规划和计划,定出一定目标,并通过实施去达到目标的方法

二、简答题

3. 我国大学竞技体育竞赛如何改革?

【答案】(1)改革时要正确处理好竞赛市场化和竞赛为训练服务的关系。

(2)竞赛体制改革的着眼点要放在充分调动学校、社会、国家的积极性方面,提高竞赛管理水平,使竞赛工作得益于教育和社会,服务于教育和社会。

竞赛的安排要科学、合理,最大限度地保证系统训练的需要、适应多周期的需要。

(4)要分门别类,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大学竞技体育队伍的需要安排好竞赛。

(5)要深化全国大学生综合性运动会、全国大学竞技体育单项竞赛的改革,建立起一套符合中国国情、适应竞赛市场要求、有利于服务大学竞技体育高水平训练需要的竞赛管理体制。

4. 试分析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未来发展趋势。

【答案】未来的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趋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为素质教育服务为主线

在时空观层面,拓展学校体育的“界限”

a. 增强未来意识是学校体育的重要观念。

b. 现代健康观念促使学校体育不仅重视与卫生保健相结合,而且关注学校体育与社会、家庭的“一体化”。

c. 学校体育不仅注重自身的运动,而且要注意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联系,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

在学生观层面,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性”

学校体育的必然趋势是要尊重学生的选择、激发学生的动机和热情、培养学生自发自主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

在活动观层面,对“体育运动”将有更深刻的理解“运动’’对人的作用不仅有显性的、

直接的、即时的,还有隐性的、间接的和长期的。

(2)关注学校体育的文化使命和人文价值

学校体育的最基本职能之一就是传递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现象的体育运动,它绝不是超然于人类社会生活之外的简单的肢体运动,不能只限于知识、技能的传递,而必须肩负起新时期发展所提出的体育文化使命。

5. 课余体育与体育课有何区别和联系?

【答案】(1)联系

课余体育与体育课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学校体育的任务。课余体育是体育课堂教育的延伸,是体育教育的第二课堂。

(2)区别

课余体育与学校体育课相比,有如下特点:

活动内容的广泛性和活动空间的广阔性

课余体育的内容丰富多彩,远远超出了体育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内容。课余体育的活动空间非常广阔,不受体育课堂的固定环境限制。

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和活动方法的灵活性课余体育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方法灵活多变。

学生活动的主体性和教师指导的辅助性

学生在课余体育中,活动自选,发自内心,倾情投入,展现自我。教师在课余体育活动中起到指导咨询的辅助性作用。

组织活动的法定性和学生参与的自愿性

学校课余体育活动是国家法规明文规定的必须开展的体育教育活动,具有法定活动的强迫性质。课余体育中的绝大多数活动形式是属于学生自愿参与的乐趣性很强的自主性活动。。

参与对象的群众性和课余训练的精英性

课余体育中的参与对象包括学生、校领导、班主任、体育教师、行政干部、团组织和少先队干部等,具有群众性。通过课余体育训练,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努力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为竞技体育培养优秀后备人才。

体育课堂的延伸性和自成体系的独立性

课余体育是体育课堂教育的延伸,是体育教育的第二课堂。课余体育具有自己的独立性,它不是体育课直接的延伸,也并非纯粹是体育教育的“第二课堂”

6. 影响体育课程实施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1)课程的特点

可以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和满足学生在运动方面的爱好和需要的课程更容易得到社会、学校和家庭的认同。

(2)外部环境特征

新的课程实施需要外部环境的理解和支持。

新闻媒体的宣传,可以扩大课程的影响。

家长、社区和社会团体的参与是课程实施的动力。

③国家、地方政府的支持可以使课程实施有强大的政治和经济保证。

(3)教师的培训

提高教师的课程理论水平是体育课程实施的关键。

(4)课程实施的组织与领导

组织与领导体育教师做好智力与心理的准备是十分必要的。组织与领导体育教师实施新课程,不仅要发挥领导的权威性作用,还要强调民主性。

7. 体育教学过程分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案】(1)体育教学过程的准备阶段

课前准备是是指教师和学生按照统一的教学目的而进行的活动,是体育教学系统运行的首要程序,包括教师备课和学生预习。

教师备课

备课是指体育教师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校的体育课程资源的条件,结合学生的体育基础,选择最佳的体育教学手段,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学生预习

预习是指在上课之前教师备课的同时,学生对教材内容作预先的学习。预习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练习效率,加快掌握动作技能的速度。

(2)体育教学过程的实施阶段

体育教学过程的实施阶段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目标明确

,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体育体育教师要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教学目标,使学生对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调控得当

a. 教师要在启发式教学思想指导下,正确地选用体育教学方法。

b. 教师要根据体育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及价值科学地分配教学时间。

c.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掌握好教学进度。

d. 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效果和程序,及时调整教学进程。

e. 学生要集中精力,注意观察教师的动作示范和讲解,认真进行练习。

积极互动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体育教学过程的检查与评价阶段

教学效果的检查与评价是一个程序中相互联系着的两个环节。

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