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639政治学概论之国际政治学概论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概念题
1. 战争
【答案】战争是指使用暴力的冲突。格洛索普认为,战争是有组织的群体之间的暴烈的冲突,这种冲突有三个特点:①战争的根本属性是使用暴力,它应该是“热战”而不是“冷战”; ②战争的参与者都是有组织的集团的成员而不是个人,个人即使在冲突中使用暴力,也不能算战争; ③战争涉及的是政府,或者至少一方是政府,如果另一方是非政府行为体,其根本目的也在于建立政府。就这个特点而言,战争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政府之间的战争,即国际战争; 另一类是一个社会之内为了争夺政府控制权而进行的战争,即内战。实际上,就国家内战而言还可以分出另一类,即为了民族分离而进行的战争,这种战争在得到国际支持的条件下有可能转化为国际战争。
2. 金融危机
【答案】金融危机指的是金融资产或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的危机,具体表现为金融资产价格大幅下跌或金融机构倒闭或濒临倒闭或某个金融市场如股市或债市暴跌等。系统性金融危机指的是那些波及整个金融体系乃至整个经济体系的危机。
3. 非战公约
【答案】非战公约是指《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条约》,又称《自里安一凯洛格公约》或《巴黎非战公约》。公约包括序言和3条正文。主要内容是:缔约各国谴责用战争解决国际争端,并废弃以战争作为在其相互关系中实施国家政策的工具; 缔约国之间的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性质和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解决; 任何签字国如用战争手段谋求利益,即小得享受公约给予的益处。
4. 第三方
【答案】第三方是指在多边外交中以非当事方的身份参与其中积极活动的角色。“第三方”是一种重要形式。在解决中东问题的过程中,就有许多国家的首脑和外交代表曾作为“第三方”参与巴以之间的谈判。克林顿在这中间就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时一些国际组织的代表也以第三方的身份参与外交斡旋。联合国秘书长就经常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进行冲突调解。近年来,欧盟的代表在解决巴尔干问题和中东问题过程中也表现出了越来越积极的态势。
5. 综合国力
【答案】综合国力是指衡量一个国家基本国情和基本资源最重要的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科技、教育实力的综合性指标。目前,“综合国力”这种提法还可、
能说是一种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同的概念。在国际学术界,人们在思考影响权力的因素时,往往比较强调领土与地缘因素、人口因素、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水平和军事能力这五个方面。
6. 安全困境
【答案】“安全困境”是指国家在安全问题上的两难抉择。“安全困境”的概念是赫茨在20世纪50年代最早提出来的。他认为,安全困境是一个结构性观念,按照这种观念,国家追求自身安全的意图会增大其他国家的小安全感,因为每一方都把自己的措施解释为防御性,而把另一方的措施解释为可能的威胁。在这里,核心的问题是国家间的恐惧感和不信任感。巴特菲尔德把这叫做“霍布斯式恐惧”。他指出,在这样一种局面下,你会对其他国家有现实的恐惧感,别国也会对你有同样的恐惧。也许你对别国根本无伤害之意,做的只是一些平常的事情,但你无法使别国真正相信你的意图。你无法理解别国为什么会如此的神经质。反之亦然。在这种情况下,双方都以为对方是有敌意的,无理性的,都不肯作出可使大家都获得安全的保证。军备竞赛的不断升级,就是这种状态的产物。
7. 现实主义
【答案】现实主义是指国际关系学科中影响最大的一个“范式”。现实主义谋求阐释的是世界的现实情况,而不是世界的理想情况。它所要回答的问题是“这个世界是怎样的”,而不是“这个世界应该是怎样的”。对现实主义者来说,政治就是在一个缺少资源的世界上,群体间为了权力、声望、影响和安全而不间断地进行的斗争。这一解释,恰恰说出了国际政治的一个最显著的现实。正是由于现实主义与国际关系的“现实”有最直接的联系,因此它受到了众多政治家和外交决策者的青睐。在现实主义的旗号下,先后出现过古典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新古典现实主义、进攻现实主义以及防御现实主义等。
8. 非暴力冲突
【答案】从冲突的性质上区分,国际冲突可以分为暴力冲突和非暴力冲突。非暴力冲突采取的是非战争的形式。非战争的暴力形式的使用者往往是特殊的利益集团和个人。非暴力冲突有的是显性的,有的是隐性的,显性的非暴力冲突如经济制裁、驱逐外交官等,隐性的非暴力冲突如心理战、汇率政策上的不合作政策等。由于国家领导人的言辞往往并不能够准确揭示国家的真实意图,在现实中很难明确区分隐性的非暴力冲突与非暴力冲突性质的行为或活动,因而通常人们所关注的国际冲突主要是暴力冲突和显性的非暴力冲突。
9. 霍布斯主义
【答案】霍布斯主义是把国际关系描述为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状态,在这种状态中,国家行为是不受任何道义或法律的限制的,国家遵守协定只是出于权宜之计。在这样一种国家相互争斗的竞技场上,国家利益是相互排斥的,战争是最典型的国际行为。
10.日常决策与危机决策
【答案】①“日常决策”是指决策机关通过标准的决策程序,按部就班进行的决策。国家的绝大多数对外决策是属于这种类型。参与这种决策的政府机构可能存在意见冲突,它们通常是按照日常的决策程序进行讨价还价,最终作出决定。②“危机决策”,是指国家在危机时刻进行的特殊决策。这种决策关系重大,但并小常见。危机决策的特点是:a. 出现了具有高度威胁或可能产生高度威胁的情况; b. 形势紧迫,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作出决策; c. 由范围很小的最高对外决策机构作出决定。
二、简答题
11.民族主义为什么会导致战争? 在什么情况下民族主义最有可能导致战争?
【答案】民族主义与战争的密切相关性,促使学者们对民族主义与战争的关系问题进行理论的思考。
(1)民族主义之所以会引发战争,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民族主义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民族利己主义。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会坚持多民族的利益,而一个民族的民族主义则只坚持自己民族的利益。当民族利益与国家利益一致的时候,或者说当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利益一致的时候,民族主义会以国家利益为重,但是当利益不一致的时候,就肯定要发生冲突了。当利益不可调和的时候,就不可避免地会爆发战争。
(2)民族主义在什么情况下有可能导致战争,埃弗拉提出了一系列很值得人们思考的假说。 ①不是独立国家的民族对建立独立国家的要求越强烈,就越有可能爆发战争。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该民族具备各种可能的条件,即看起来有获得自由的力量,而另一方面中央国家政权又准备坚决抵制其建立国家的企图,则这种民族主义导致战争的危险就比较大。
②散居的民族追求统一的愿望越强烈,战争的危险就越大。在这种情况下,民族混居越密集,就越有可能发生战争。就混居而言,地方性混居(户邻户)比地区性混居(省邻省)导致的危险更大。就现实性而言,如果母国实现民族统一虽然困难但有可能,则混居导致的危险就大; 反之,如果实现民族统一容易或根本不可能,则导致的战争危险就比较小。
③民族关系中追求霸权的因素越大,战争的危险性就越大。
④少数民族所受的压迫越大,战争的危险性就越大。
⑤新出现的民族国家越少安全性和可防卫性,边界的国际合法性越小,这些政治边界与民族边界越不一致,战争的危险性就越大凸
⑥民族间在过去相互犯下的罪行越大,战争的危险性就越大。在这种情形中,受害者对这些罪行记忆越深,战争的危险性就越大; 罪行的责任者与有关群体的关系越密切,战争的危险性就越大; 有罪的群体越少悔过,战争的危险性就越大; 大国与受害者越一致,战争的可能性就越大。
⑦民族有关它们相互间的历史以及它们现今行为特性的信念分歧越大(换言之,有关民族关系的谎言越流行),战争的危险性就越大。在这种情形中,民族主义运动的政府或领导人所具有的合法性越小,他们对其公民要求越多,他们就越倾向于宣扬神话式的民族主义信念。如果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