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948国际政治学之国际政治学概论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概念题

1. 集体自卫权

【答案】集体自卫权是指与本国关系密切的国家遭受其他国家武力攻击时,无论自身是否受到攻击,都有使用武力进行干预和阻止的权利。根据联合国宪章规定,主权国家拥有“单独或集体自卫的固有权利”。这一条款成为美国和苏联在冷战时期分别组建军事联盟的法律基础。冷战结束后,日本右翼势力多次提出要脱离战后体制、制定新宪法,行使“集体自卫权”与美军并肩作战。日本安倍上台后,这种动向更为明显。

2. 难民问题的“永久解决”

【答案】难民问题的永久解决是指难民署所追求的目标,是“永久解决”难民问题。所谓“永久解决”,就是使难民不再成其为难民。

3. 多边外交

【答案】多边外交是指一种与双边外交相互补充的外交战略,是指三个或更多的国家共同参与的外交谈判,其中绝大部分是在正式的国际组织或论坛之内,例如联合国、阿拉伯联盟、美洲国家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与多边外交相对立的概念是双边外交。多边外交上升为指导国家对外政策的思想和理论,则是多边主义。与多边主义相提并论的常有“单边主义”、“孤立主义”。

4. 实证主义

【答案】实证主义是指在途径上与行为主义是一致的,包括经验观察、科学实证、知识积累等要素的一种研究方已答法。作为一种“范式”,实证主义有四个基本假定:①科学是一个整体,无论自然科学领域还是非自然科学领域,都应适用相同的方法; ②事实与价值是有区别的,在理论之间,事实是中性的; ③社会领域像自然界一样也有规律性,运用寻找自然规律的大体相同的方法,就能够“发现”这些规律性; ④确定陈述是真的方式,依赖于对事实的检验。实证主义的方法,体现了经验主义的认识论。

5. 跨国行为主体

【答案】跨国行为主体是指由两个以上国家的成员组成的、通过自己的对外行为来影响国际政治进程的跨国组织。其组织形式和成员构成是跨国的,更为重要的是,跨国行为主体已经具备了国际行为主体的四个基本特征,在国际事务中能够依据自身的行为能力发挥职能作用。跨国行为主体是非国家行为主体的最主要和最重要的部分,即属于非国家行为主体,但不是所有的非国

家行为主体都是跨国行为主体。

6. 格劳秀斯主义

【答案】格劳秀斯主义认为,国际政治既不是国家间完全的利益对立,也不是纯粹的利益一致。国家之间存在冲突,但这种冲突会受到共同规则与制度的限制。在格劳秀斯主义看来,最典型的国际行为并非国家间的战争,而是经济与社会交往。

7. 诠释法

【答案】诠释法是指一种理解与解释文本的途径,在国际关系研究中针对的是事实的不可观察的方面,功能是说明事实的社会(历史)意义。这种意义主要指事实中蕴含的主观因素,包括:事实发生的社会环境与历史背景,事实中体现的行为体的意图与观念,这种意图与观念对国际关系的建构,文本作者所处环境和自身观念对其诠释的影响等。

8. 外交

【答案】外交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的总称,通常指由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外交部长和外交机关代表国家进行的对外交往活动,如参加国际组织和会议,跟别的国家互派使节、进行谈判、签订条约和协定等,是国家以和平手段对外行使主权的活动。狭义界定指的是“纯外交”,即外交是不使用暴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国家谋求相互的沟通与影响,并且通过讨价还价——不论是非正式的还是正式的——解决问题与争端。在一般的情况下,只有当外交行动失败,有关的方面才会使用暴力,而到了这个阶段,已不能称之为外交过程了。广义的界定则扩大了外交的涵义,这种界定认为,在外交过程中以一种非常有限和有选择的方式运用暴力,也是一种外交——暴力外交。这种外交既有外交的形式,又有暴力的手段,在形式上表现为两者的混合。

二、简答题

9. 反思主义的理论有些什么共同点与不同点?

【答案】反思主义的理论包括规范理论、女性主义理论、批判理论、历史社会学以及后现代主义理论等。

(1)反思主义的理论的共同点

这些理论学派的主要特点是强调国际关系中理念性的东西,诸如观念与话语的作用,结构与行为体的相互建构,以及权力的非物质性和真理的相对性等。

(2)反思主义的理论的不同点

反思主义的理论的不同点体现在各个理论派别的观点中。

10.国家可以有怎样的安全战略选择? 应怎样判断和维护国家安全?

【答案】(1)国家的安全战略选择

国家要维护自己的安全,就要有适当的安全战略。实力政治与合作安全这两个范式是国家安全战略选择的比较典型的模式。

①实力政治模式下的国家安全战略选择

实力政治认为,在国际无政府状态下,国家只有处于较强状态才是安全的,国家间的权力竞争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因此,在此种模式下,国家安全战略选择有两种:

a. 谋求相对别国的权力优势,力图在地区范围或世界范围实现对别国的支配,即霸权主义; b. 谋求权力不受别国支配,力图在地区范围或世界范围谋求对优势者的制约,即追求均衡。 ②合作安全模式下的国家安全战略选择

合作安全模式下,国家安全以国际安全为前提。即单独一方实现的安全,不可能是长久、稳定的安全。任何一个国家要实现安全,都必须以所有相关国家的安全为条件。只有所有相关的国家都有安全感的时候,安全才是有保证的。因此,“共同安全”便成为了国家安全战略的选择,如中东地区以色列与周边阿拉伯国家之间的互动。

(2)判断和维护国家安全的方法

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安全战略的出发点

国家利益是国家制定和实施安全战略的基点,也是国家判断安全不安全的主要标准。国家维护安全利益,在本质上就是维护对国家安全有好处的现状或改变对国家安全不利的现状。国家利益的概念通常是指国家相对其他国家而言的基本的需求和欲求。

②维护国家安全必须做的事情

一般来说,国家维护安全都有一些必须做的事情。例如,必须发展一定的军事力量、开展得力的外交、建立强大的经济基础和科学技术基础、发展适意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等。在主权国家体系中,多数国家在做必须做的事情时是适度的,即在国际法和国际准则规定的范围内行事。

总之,国家维护安全利益的模式都是国家意愿和国家政策的表现,往往会囚国际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国家在维护安全利益的时候,只有更新观念,全面地考虑自己利益的各个方面,才能真正得到安全的好处。

11.当今的国际核军控与核裁军体制存在哪些内在症结?

【答案】当今的国际核军控与核裁军体制存在的内在症结包括:

(1)从本质上来讲,在未能实现全面彻底裁军之前,核军控与核裁军体制将始终是个歧视性体制。有人称之为两级体制。维持这样的体制,实际上是维持在核武器问题上的不平等与小公正。在这个体制中,有核武器国家是享有特权的。它们对无核武器国家的关系就是所谓的“按我说的做,但别像我那样做”。在这一点上,该体制恰与《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形成了对照。后者的禁令对所有国家都一视同仁。

(2)毫无疑问,参加核不扩散体制的国家都清楚这种安排的不公正性。它们之所以接受这样的安排,唯一的原因就在于当时的国际社会只能产生这样的安排,而这样一种安排又有两个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