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财政危机
【答案】财政危机是指由于某些原因引起的国家财政的混乱和动荡。在广义上,财政危机被理解为整个国家的财政金融体系发生了严重问题,整个市场出现混乱; 在狭义上,财政危机仅指国家财政发生了问题。赤字过大,债务过重,或财政收入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大滑坡等,都会造成国家财政危机。巨额赤字不仅使财政支出中的利息负担越来越大,而且缩小了国家利用财政干预经济的回旋余地。如果国家财政停止兑付己经到期的政府债券,则表明事实上已存在财政危机。
2. 国私共有垄断资本
【答案】国私共有垄断资本是指由国家垄断资本和私人垄断资本混合组成,股份所有权分属于国家和垄断组织的垄断资本。国私共有垄断资本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又一种基本形式,它的组织形式是国私合营企业。国私共有垄断资本主要是通过三条途径建立起来的:一是国有垄断资本以参与制的方式与私人垄断资本合办企业; 二是国家和私人垄断资本共同投资创立新的企业; 三是吸收私人垄断资本加入国家或地方政府所有的企业。国私共有垄断资本的特点:第一,国私共有垄断资本可以利用国有资本来加强自己的经济实力,而且这类企业可以更方便地从国家得到各种优惠待遇; 第_,国私共有垄断资本的经营目标多少要考虑国家宏观经济的目标。国私共有企业具有的上述特点反映出它更适合于国家垄断资本的发展和对经济的控制
3. 生产资料所有制
【答案】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指生产资料的归属,即生产资料归谁占有和支配。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离开生产资料归谁所有这个根本问题,就无法理解生产关系的性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是由生产资料归资本家私有所决定的,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则是由生产资料归劳动者公有所决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人们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的性质; 同时它又总是通过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来实现自己。
4. 纸币
【答案】纸币是指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它是金属货币的代表,它本身没有价值,而是代替金属货币来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纸币数量,相当于所需要的金属货币数量。如纸币发行过量,将会使其贬值,引致物价上涨。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如中国北宋时期四川成都的“交子”。纸币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货币形式。
5. 机器大工业
【答案】机器人工业是指以使用机器生产为基础的分工协作。由工场手工业发展到机器大工业,是以劳动工具的变革为起点,即从手工工具转向机器。机器是指由零部件组成能够运转或传送能量的或产生有用功能的机构。它由发动机、传动机、工作机和控制机构组成。机器的制造由手工制造发展成以机器造机器,使机器大生产形成牢固的技术基础。机器应用于生产过程,使劳动组织与生产工艺发生变革,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迅速增加了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这样,机器大工业也成为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一种特殊方法。机器大工业的产生与发展,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以确立,使劳动最终从形式上隶属于资本变为实际上隶属于资本,同时扩大了雇佣劳动队伍,从而形成巩固的雇佣劳动制度。在由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工业的过程中,产业革命起了重大作用。产业革命又称为工业革命,是以机械化劳动代替手工劳动的生产技术革命。产业革命最早在英国发生。产业革命的完成就建立起机器大工业和工厂制度,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最终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得以巩固。
6. 社会总产品
【答案】社会总产品是指社会在一定时一期内(通常是指一年)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它是由一个国家的工业、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共同创造的。社会总产品既是生产过程的结果,又是再生产过程的条件,是整个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总产品从物质形式来看,是由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部分组成的,马克思按照社会总产品的实物形式,把社会生产分成两大部类:第丁部类即生产资料生产和第Ⅰ部类即消费资料生产; 社会总产品从价值形式来看是由三部分组成的:小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马克思把社会总产品按实物形式分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两大部类; 按价值形态分为三个部分,是分析社会再生产的前提。
7. 价值量
【答案】价值量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而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所以价值的大小就由生产这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的多少来决定。又由于衡量劳动量的天然尺度是劳动时间(如天、小时、分等),所以,商品的价值量就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愈高,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就愈多,平均到单位商品内的劳动时间就愈少,因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愈小。可见,商品价值量的变化,同生产商品的社会劳动量成正比,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8. 价值形式
【答案】价值形式是指商品与商品相交换的关系和比例,即交换价值。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从单个商品本身是看不见、摸不到的,只有在它和别的商品相互交换时才能表现出来,商品价值形式指的就是这种表现形式。价值形式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
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马克思对价值形式发展的考察,体现了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指出货币的出现和发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货币一经产生,商品内部的矛盾就转化为商品与商品、商品与货币的矛盾。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表现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
9.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答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指资产阶级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资产阶级国家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进行社会生产和分配,以保证垄断资产阶级获取更高的垄断利润,同时,国家从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出发,采取各种政策和措施调节经济活动,调节各阶级和各阶层的关系,以维持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生存。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有:(1)在社会经济中形成了庞大的国家垄断资本; (2)国家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和干预,成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 (3)国家对经济的调节和干预具有全面性、稳定性和经常性; (4)国家对经济的调节和干预有了明确的理论依据。
10.绝对剩余价值
【答案】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绝对延长工作日的方法所生产的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基本方法之一。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构成资本主义剥削的一般基础。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主要有两种途径:延长工作日长度和提高劳动强度。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作日包括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部分,工作日是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的总和。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延长工作日的长度就会增加剩余劳动时间,从而增加了剩余价值的生产。此外,提高劳动强度也是资本家用以增加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常用手段。它表现为在内涵上增加劳动量,从而增加剩余劳动和剩余价值量。
二、简答题
11.马克思揭示的剩余价值产生的秘密,你觉得有没有说服力?
【答案】马克思揭示的剩余价值产生的秘密是指:剩余价值就是指雇佣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新价值。或者说,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时间的凝结,是物化的剩余劳动。价值增殖过程就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种说法是非常有说服力的。说明如下: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 另一方面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1)价值形成过程
为了更好的理解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首先应该考察价值形成过程,即预付资本的补偿过程。资本家购买了劳动力商品和生产资料后开始进行商品生产。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是工人的具体劳动发生着两方面的作用:生产出一个新的使用价值并把生产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