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F35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考研复试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价格标准

【答案】价格标准(或称价格标度)是指统一规定的用以衡量货币本身的计量单位。价格标准是规定贵金属重量的技术标准,是用来衡量和计算货币金属本身的数量的。有了价格标准,货币才能更好地发挥价值尺度的作用。货币作为价格标准所起的作用和价值尺度是不同的:

(l )作为价值尺度,它是人类劳动的社会化身,用以衡量商品的价值,使之表现为价格; 作为价格标准,是规定贵金属重量的技术标准,是用来衡量和计算货币金属本身的数量的。

(2)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在商品经济中自发地发生的,它不依存于国家的权力; 价格标准则通常是由国家以法律规定的。

(3)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本身具有价值,其价值随着生产货币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 而作为价格标准则和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无关。但二者又有密切联系,规定价格标准是为了使货币能够更准确地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2. 超额利润

【答案】超额利润是指由于个别资本家率先采取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从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利润。超额利润也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在完全竞争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上,长期内不会存在超额利润,只有在垄断市场上,垄断厂商可以保持长期的超额利润。

3. 货币信用制度危机

【答案】货币信用制度危机是指金融市场上出现大量抛售一国货币,从而导致该国货币大幅度贬值,货币信用领域发生极度混乱和剧烈动荡的现象。资本主义的货币信用制度危机是进入垄断时期以后才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这种危机的产生表明,资本主义的货币信用制度己从根本上丧失了稳定性。这一危机的主要内容和表现是:(1)垄断资产阶级政府通过大量发行纸币实行通货膨胀政策,纸币不断贬值,物价持续上涨,已成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通病; (2)从资本主义的信用领域来看,由于垄断引起了资本的相对过剩,越来越多的货币资本拥塞在流通领域里而不能运用于生产过程。借贷资本的大量增加和过剩所形成的投机和冲击,动摇着资本主义的信用制度和银行制度; (3)资产阶级政府为了弥补财政赤字,大量发行各种公债,使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越来越成为债务经济。巨额的债务蕴藏着爆发震撼整个信用制度的巨大危机的可能性;

(4)从国际货币金融关系来看,由于国际借贷资本的大量过剩,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国际收支极不稳定,也极不平衡。

4. 八国首脑会议

【答案】八国首脑会议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国际经济协调的一种颇具国际影响的形式,它的前身是七国首脑会议,产生于1975年,最初参加者为美、英、法、日、德、意六国的首脑,次年加拿大政府首脑加入。2003年俄罗斯政府首脑参加该会议,遂演变为八国首脑会议。该组织每年举行一次首脑会晤,对世界经济出现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磋商,协调彼此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政策,内容大多涉及贸易、金融、汇率、能源等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近年来,会议仍以讨论经济问题为主,但对环境保护及对恐怖活动、南北关系等社会政治问题逐渐关注。由于参加该会议的是西方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政府首脑,使得它所提出的各项协调措施更具有权威性,并能直接影响有关国家的经济政策,乃至影响国际经济的发展,但它主要是维护发达国家的经济利益,故有“富人俱乐部”之称。

5. 支付手段

【答案】支付手段是指货币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利息、工资等的职能。支付手段是随着商品交换过程中赊账买卖的出现而产生的。货币在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时,首先要完成两种职能:第一,对所卖商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第二,执行观念的流通手段的职能。可见,支付手段职能的产生,要以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职能的存在为前提。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出现后,一方面解决了现金交易中买者暂时不能支付货币的矛盾,从而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但是另一方面随着支付手段的发展,商品生产者和交换者之间会形成错综复杂的债权和债务关系,只要有一个债务人不能按期偿还债务,就会形成一系列连锁反应,从而加深了商品经济的矛盾,形成货币危机的可能性。

6. 资本有机构成

【答案】资本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用c :v 来表示。从价值形式来看,资本分成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率,或者说,分为生产资料的价值和劳动力的价值即工资总额的比率,称为资本的价值构成。从资本的物质内容来看,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对比关系,随技术发展程度的不同而不同,称为资本的技术构成。资本的技术构成从根本上决定着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的价值构成的变化,通常反映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资本有机构成是把资本技术构成和资本价值构成结和在一起的概念。

7.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答案】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通过雇佣劳动制剥削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经济制度。17世纪中叶以后,源于欧洲并逐步扩展到世界各地的资产阶级革命风起云涌,新兴资产阶级领导各种反封建力量进行了武装革命,经过反对封建复辟的反复斗争,终十推翻了封建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确立犷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发展扫清了道路,从而使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得到初步确立。从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中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行了产业革命。通过产业革命,一方面实现了生产技术的根本变革,使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获得了与其相适应的物质技术基础,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另一方面它又巩固和发展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使雇佣工人丧失了依靠手工技术而独立劳动的可能性,成为资本家掌握的机器的附属物,巩固了资本主义雇佣剥削制度。产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取得了完全的胜利,并最终确立起来。

8. 剩余劳动

【答案】剩余劳动是指劳动者生产自己和家属生活必需品的必要劳动以外的劳动。剩余劳动的物化形态是剩余产品。剩余劳动的出现和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当社会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发展到一定水平时,才会出现剩余劳动。从原始社会末期开始,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都存在剩余劳动,这是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发展的物质基础。剩余劳动的占有状况体现了各种社会生产关系。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剩余价值体现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创造的,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表现为剩余价值。

9. 流通时间

【答案】流通时间分为广义的流通时间和狭义的流通时间。广义的流通时间是指资本通过一次循环所经历的全部时间,它等于生产时间加狭义的流通时间。狭义的流通时间是指资本在流通领域停留的时间,它由购买时间和出卖时间两部分组成:(1)购买时间,即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所需要的时间,它主要受生产要素供应条件的影响; (2)售卖时间,即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的时间,它主要受市场需求与竞争状沉的制约。现代科技的发展、电子信息手段的运用,对缩短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发挥着重要作用。

10.固定资本折旧

【答案】固定资本折旧是指固定资本在使用过程中因损耗逐渐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那部分价值的一种补偿方式。固定资本的物质形态在报废之前是在生产中长期被使用的,它的价值却是按照其在生产中的损耗程度一部分一部分逐渐地转移到产品中去的。为了保证冉生产的正常继续进行,必须在产品销售以后,把那部分己经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固定资本的价值,以货币形式提取并积累起来,以便若干年后即在固定资本价值全部转移完毕时用于更新固定资本。这种按固定资本的损耗程度进行补偿的方法就称为折旧。

二、简答题

11.资本技术构成、资本价值构成、资本有机构成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答案】(1)资本的构成可以从物质形态和价值形态两方面来考察。

①从物质形态看,资本是由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构成的,它们之间有一定比例,一般说来,这个比例是由生产技术水平决定的。生产的技术水平越高,每个工人所使用的生产资料数量就越多; 相反,技术水平越低,每个工人所使用的生产资料数量就越少。这种反映生产技术水平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技术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