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综合之政治经济学教程(资本主义部分)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价格标准
【答案】价格标准(或称价格标度)是指统一规定的用以衡量货币本身的计量单位。价格标准是规定贵金属重量的技术标准,是用来衡量和计算货币金属本身的数量的。有了价格标准,货币才能更好地发挥价值尺度的作用。货币作为价格标准所起的作用和价值尺度是不同的:
(l )作为价值尺度,它是人类劳动的社会化身,用以衡量商品的价值,使之表现为价格; 作为价格标准,是规定贵金属重量的技术标准,是用来衡量和计算货币金属本身的数量的。
(2)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在商品经济中自发地发生的,它不依存于国家的权力; 价格标准则通常是由国家以法律规定的。
(3)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本身具有价值,其价值随着生产货币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 而作为价格标准则和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无关。但二者又有密切联系,规定价格标准是为了使货币能够更准确地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2. 南南合作
【答案】南南合作是指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由于发展中国家多位于南半球或北半球南端,因此人们习惯上把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称为“南南合作”。南南合作的主要形式有四种:(1)组建经济联盟或共同体。这是一种高级合作方式,合作范围较广,合作内容涉及生产、流通、金融及宏观经济政策。如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东南亚国家联盟。(2)建立共同的贸易机构和金融机构。其中主要是建立关税同盟、共同市场、共同金融合作机构。(3)各种专项合作。主要是跨地区的联合经营,某种产品的生产国和输出国组织、进行某一重点项目或重点工程的合作。(4)发展中国家的国际会议。为了协调发展中国家内部的经济政策,这些国家之间通过各种定期或不定期的会议,交流信息,寻找共同的战略出发点并在某些关键问题上达成共识,在南北对话中用一个声音说话,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
3.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答案】(l )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井与它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的基础,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一定的上层建筑构成一定的社会形态。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什么样性质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与其相适应的上层建筑。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上层建筑会或迟或早地相应发生变化。另一方面,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适应新的经济基础而建立起
来的上层建筑,能够保护和促进新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旧的上层建筑,则维护旧的经济基础,或延缓旧的经济基础的瓦解,阻碍新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发展。
4. 商业流通费用
【答案】商业流通费用是指商品流通过程中所需支出的各种费用。商业流通费用分为生产性流通费用和纯粹流通费用两种。(1)生产性流通费用是指由商品的使用价值运动而引起的费用,如运输费、保管费、包装费等,是同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内的继续有关系的费用。这部分流通费用可以从己经增大了的商品价值中得到补偿。(2)纯粹流通费用是指由商品价值的运动引起的流通费用。这种费用包括:商业店员的工资、广告费、办公费、簿记费、商店设备等方面的开支及其他一些费用开支。纯粹流通费用是从剩余价值总额中得到补偿,它是剩余价值的一种扣除。所以,纯粹流通费用的补偿及这部分利润归根到底是来源于产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5. 个别资本和社会总资本
【答案】(1)个别资本是指通过独立地从事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活动来发挥职能作用的资本。各个个别资本在其运动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依赖,共同构成社会总资本。因此,个别资本是社会总资本的有机组成部分。
(2)社会总资本是指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所有个别资本的总和。在资本运动中,资本首先表现为彼此独立的个别资本,它们各自有自己的循环运动。但是所有个别资本又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它们共同构成社会总资本。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社会资本与个别资本的区别在于:第一,社会总资本的运行不仅包括生产消费,而且包括个人消费; 第二,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运行,不仅包括预付资本的流通,而且包括剩余价值的流通; 第三,社会总资本运行,除了资本流通外,还包括一般商品流通。因此,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过程,要比个别资本再生产过程复杂得多。
6.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答案】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指生产过剩的危机,它根源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现象。这里的生产过剩小是绝对过剩,只是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言的,是相对过剩。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在资本主义不断爆发的经济危机的过程中,从上一次危机开始到下一次危机开始的这段时间,称为一个周期。一般说,它包括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四个阶段。经济危机既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的产物,同时又是矛盾在资本主义范围内暂时的、强制性的解决形式。危机的爆发缓解了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对立,通过破坏生产力这种强制性方式实现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短暂平衡,使资本主义再生产得以继续。但是每一次经济危机都不可能从根本卜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反而使资本主义的矛盾在更深层次和更大范围上得到发展。
7. 总体生产劳动者
【答案】总体生产劳动者是指在现代企业中,由分工协作关系直接和间接参与生产劳动的生产劳动者总体。从事生产劳动,不一定都直接作用于劳动对象,只要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劳动对象,参与形成共同劳动产品的活动,就是生产劳动。生产劳动过程就构成总体生
产过程。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劳动是生产劳动,非生产劳动不能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直接生产劳动是直接作用于劳动对象使之变成产品的劳动。他们的劳动凝结于商品中形成价值和剩余价值。间接生产劳动是不直接作用于劳动对象,而又间接参与了促使劳动对象转化为产品的过程。由十间接生产劳动参与了物质产品形成活动,其劳动耗费必然凝结于商品中,形成价值和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的生产劳动是雇佣劳动者通过具体劳动把劳动物化在产品中,从而形成价值和剩余价价值。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条件下,总体生产劳动者的直接和间接生产劳动都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
8. 资本周转
【答案】资本周转是指周而复始、不断反复的资本循环。资本周转的中心问题是周转速度。周转速度指资本周转一次所花费的时间,或者说在一定时间内资本可以周转的次数。所以,资本周转速度可以用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两种方法来表示。(1)资本的周转时间就是从预付一定形式的资本时起,到这个资本带着剩余价值以同样形式回到资本家手中的时间。(2)周转次数指在一定时问内(通常是指在一年内)资本价值周转的次数。资本周转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最具特色的理论之一,揭示了时间因素对预付资本量、价值增殖、以及社会再生产比例关系等的影响。这些分析使政治经济学对资本的分析进一步丰富和具体化。
9. 钉住汇率制
【答案】钉住汇率制是指本国货币按某种固定比价同另一国的货币挂钩(即“钉住”),从而本国货币的汇率随着所“钉住”国货币汇率的变动而变动的汇率制度。所挂钩或“钉住”的货币必然是主要国家的比较坚挺和稳定的货币,如美元、英镑。在牙买加体制中,全球1/3的国家实行独立浮动或管理浮动的汇率制度,其余2/3的国家实行钉住汇率制。
10.金本位制
【答案】金本位制是指以一定成色及重量的黄金为本位货币(本位货币是指一国货币制度中的基本货币)的货币制度。金本位制的特点:由国家的法律规定,铸造金币作为具有无限清偿效力的本位货币来流通; 金币和黄金可以自由输入和输出,银行券或各种金属辅币可以自由兑换金币或等量的黄金,代表一定数量的黄金流通。这些特点使本位货币的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相等,国内价值和国际价值一致。金本位制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由英国首先实施,以后西方各大国纷纷实行金本位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金本位制宣告崩溃。金本位制采取过三种形式:一是金币本位制,即以金币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二是金块本位制,即以黄金作为准备金,以有法定含金量的纸币作为流通手段的一种货币制度; 三是金汇兑本位制,即将小国货币间接地与黄金连接的金本位制。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使其货币与另一实行金币和金块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汇率,但禁止金币的铸造和流通。
二、简答题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