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南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813公共管理综合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公共行政监督

【答案】公共行政监督是指对行政的监督,即行政法制监督。公共行政监督包括:

①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②行政系统内部特设的行政机关进行的监督,如监察部门、审计机关和会计系统实施的监督等;

③司法机关实施的监督和政党、各种社会组织、人民群众及社会舆论的监督。

公共行政监督的特征有:

①监督对象是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和行政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

②监督主体是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国家特设的行政机关、政党、社团组织和人民群众等;

③监督性质是监督主体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一种法制监督;

④监督的目的在于保障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促进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合理行政,改善和强化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率,推进廉政建设。

2. 行政行为

【答案】关于行政行为的涵义,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

(1)广义的行政行为。指合法的行政行为主体依据法律的规定,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按照法定程序,通过法定形式,所实施的全部行政管理活动的总称。包括决策行为、组织行为、领导行为、指挥行为、执行行为、监督行为等等。

(2)狭义的行政行为。指合法的行政行为主体依据法律的规定,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按照法定程序,通过法定形式,在行政管理活动所实施的能够直接发生法律效果的行为。如行政检察、行政许可等等。

3. 事务

【答案】事务是指机关专业和职能工作之外的其他事物,包括机关的环境、资材、文书、档案以及日常工作制度和后勤等。事务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书、秘书事务,主要从事帮助领导收集信息、沟通联系、协调所属单位行动的参谋助手性工作。主要内容有:文书的起草、收发、整理、存档; 会议工作; 查办、催办工作; 信访接待; 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以及本单位日常工作的处理等。这方面工作一般是由机关的办公室或办公厅负责。二是后勤事务,主要从事为机关正常高效地进行职能活动,创造和提供最佳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的服务性工作。主要内容有:财务、物资管理; 机关食堂管理; 房屋管理,医疗保健管理等等,一般由机关的行政事务管理科或管理处负责。

事务是机关管理问题的中心,无论其主体、目的有何不同,都存在共性,而且具有较强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都有一定的内在规律可循。现代机关管理应遵循制度化、科学化、效率化等根本原则。

4. 货币政策

【答案】货币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所制定的关于调整货币供应量的基本方针及其相应的措施,货币政策是由信贷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等构成的一个有机的政策体系。货币政策的核心是通过变动货币供应量,使其与货币需求量之间形成一定的对比关系,进而调节社会的总需求与总供给。从总量的调节出发,货币政策可以分为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和均衡性的货币政策三种类型。货币政策是政府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工具,通常和财政政策配合使用。一般来说,货币政策对投资的影响较大。

5. 行政指导

【答案】行政指导是政府为完成一定的行政管理日标而对特定的行为主体提出的特定行政规范或意向,例如“意见、要求、希望、劝说等。行政指导不同于行政命令,不具有绝对的权威和完全的约束力,一般只对指导对象具有原则的约束力,具体行政行为则由指导对象结合自身的情况自行裁处。行政指导的对象多与政府有一定的正式或非正式、直接或间接的行政隶属关系,或接受政府的财政资助。在战争等非常时期,行政指导的对象可以扩展到几乎所有的社会行为主体,并可以发展成为行政甚至军事管制。

6. 东亚经济奇迹

【答案】东亚经济奇迹是指自20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以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东亚后发展国家持续近30年的高速经济增长现象,是当代落后国家和地区追赶型工业化、现代化的典型。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他们普遍实行政府主导(指导)型的经济发展战略。政府通过制定经济计划和产业政策、实行金融和价格管理、确定外资外贸体系等方法,形成了“官、产、学”高度协同的一休化的经济发展和运行体制,进而促成了社会经济的超常规的高速发展。“东亚经济奇迹”的出现、形成及其规模化、持续化从积极的意义上证明了政府职能扩展对于后发展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突出作用。

7. 职类

【答案】职类,又称职门,是指按工作性质是否相近对职组进行的划分,工作性质大致相近的若十职组系列。职类是职位分类中最粗略的单位。如行政执行职类、专门技术职类等。职类有利于专业人员的归口管理; 易于管理者对工作监督和指导: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8. 等级链

【答案】等级链,又称为权力线,是指组织内部从上至下明确而无间断的等级、权力和沟通通道。等级链既是执行权力的线路,也是信息传递的渠道。一般情况下不要轻易地违反。等级链的意义在于:

①表明了组织中各个环节之间的权力关系,通过这个等级链,组织中的成员就可以明确谁可以对谁下指令,谁应该对谁负责。

②表明了组织中信息传达的路线,即在一个正式组织中,信息是按照组织得等级系列来传达的。

9. 确认事实权

【答案】确认事实权是指追究行政责任时,行政行为主体依法享有确定违法事实是否清楚无误的权利。事实清楚是责难和处分的前提,事实不清楚就不能追究行政责任。确认事实是保持行政责任顺利实施准确性和有效性的必要条件。行为主体和追究行为主体都有确认事实的权利,事实既包括特定行为主体的主观原因,也包括所处环境的客观原因,即动机与事实的统一。在任何情况下,认定事实都是实现行政责任所包含的制裁机制的首要条件,构成确立和确保行政责任的重要依据。

10.在职培训

【答案】在职培训是指公务员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国家相关的培训机构根据需要对他们进行短期或长期的训练。在职培训的作用是不断向公务员灌输新观念、补充新知识,让公务员及时掌握先进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技能,使行政效率在公务员自身素质得到全面更新和发展的同时得到提高。

二、简述题

11.简述新公共服务的内容。

【答案】新公共服务是指关于公共行政在以公民为中心的治理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的一套理论。新公共服务基本的理念是,全体公民才是国家、政府乃至全部国有资产的所有者,政府的基本职能既不是、也不应是“掌舵”或“划桨”,而是回应公民诉求,为公民提供服务。新公共服务理论的要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的职能是服务而小是“掌舵”。政府的重要角色在于帮助公民表达并满足他们共同的利益需求,而不仅仅是控制或引导社会发展的新方向。事实上,公共政策过去是,现在和将来还是多种价值观、多重力量交互作用的结果,而不仅仅是政府“领航”的结果。在信息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公民参与”是大势所趋。与此相联系,政府需要的越来越不是传统的管理控制,而是与民主政府理念相一致的协商、调解、中介以及新的解决冲突的技巧。

(2)公共利益是目的(目标)而小是产品。政府应建立集体式的公共利益观念,进而创造共享利益和共同责任,而不是基于民选的政治领袖或被任命的公共行政官员个人的选择寻求快速解决问题的方案,是政府公共管理的法则。为此政府有责任促进公众的关于发展方向、发展目标的广泛、真诚的对话和协商,有责任鼓励公众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集体意识和采取一致的行动,同时有责任确保经由对话和协商程序而产生的解决方案完全符合正义和公正、公平的原则,更有责任确保公共利益居于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