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926土地管理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土地利用现状与土地利用结构
【答案】土地利用现状是通过土地现状调查分析而得出的土地资源系统的数量与质量、结构与分布、利用现状与开发潜力等方面的内容,它有利于明确土地资源的整体优势与劣势、优势土地资源在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制约优势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因素,揭示各种土地资源在地域组合上、结构上和空间配置上的合理性,明确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与重点,为制定人地协调发展与强化地域系统功能的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利用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是各种用地按照一定的构成方式的集合。由于各部门占用的土地可视为土地利用的特定形式,即用地类型,所以,土地利用结构就是一定的用地类型按照一定的构成方式的集合。在这里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该用地结构是由哪些用地类型所组成; 第二层含义是指这些用地类型是按照怎样的构成方式组合在一起的。土地利用结构是在对供选方案优化的基础上加以确定的。
2. 土地与土壤
【答案】土地是指位于地球表面一定范围之内的各种物质与相关空间,它是由自然因子、生态因子、经济因子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在一定产权制度影响下,随社会生产力发展而作动态变化的自然历史综合体,
土壤是指土地综合体中极其重要的构成要素,尤其是农业土地更是如此,但是,它不能等同十土地而代替土地。
3. 土地质量
【答案】土地质量是指土地在一定的用途条件下,对该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的程度或生产力的大小或价格的高低。土地各种属性综合影响效应的总和。它是土地的综合属性,也是土地对某种用途适宜不适宜,或适宜程度高低的表示。土地质量的差别,实质上是土地生产力高低的差异。土地质量可以用可度量测定的土地属性,即土地特性指标综合表述,也可以用土地生产力的指标表示,如产量、产值、净产值、纯收入、利润、级差收益等。
4. 土地监察
【答案】土地监察是指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单位和个人执行和遵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
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对违法者实施法律制裁的行政执法活动。
土地监察的特点:土地监察的主体是依法享有土地行政管理职权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 土地监察的对象是管理相对人,即一切与土地发生法律关系的单位和个人,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包括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土地行政主管部门。
土地监察的内容是对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对违法者实施法律制裁。法律制裁包括给予违法者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 土地监察的目的是实现土地管理职能,保证国家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
5. 地租
【答案】地租是直接生产者在农业或其他产业中所创造的生产物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部分,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根据不同标准,地租有不同的分类:
①按地租的物质形态可分为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
②按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可分为绝对地租、级差地租和垄断地租;
③按西方经济学理论可将地租分为契约地租(又称商业地租)及经济地租。
6. 土地统计调查
【答案】土地统计调查就是根据土地管理的目的和要求,采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收集关于土地、土地利用和土地权属的原始资料过程。土地统计调查是土地统计管理的初始阶段,是人们研究和认识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的起点。离开了对土地利用实际状况的周密调查,认识也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决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简述题
7. 简述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及存在问题。
【答案】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及存在问题主要体现为:
(1)我国土地资源的绝对数量大,按人口平均的相对数量少
土地总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为世界陆地面积的6.4%,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但是若按人口计算,我国人均各类土地的占有量均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按人均占有土地,我国只有14.2亩,约占世界平均水平1/3。按人均占有耕地,我国为1.5亩,约占世界平均水平1/3。按人均占有林地,我国为1.8亩,约占世界平均水平1/7.5。按人均占有草地,我国为4.9亩,约占世界平均水平1/2。总之,我国人均占有各类用地面积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土地垦殖系数低,地区分布不均衡
我国土地垦殖系数为13.68%,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在世界上低于印度(55.5%)、日本
,但高于苏联(10.2%)和加拿大(4.7%)(14.0%)。此外,在我国各地区之间耕地分布很不均衡。
,15%耕地分布于我国的西北部各省(区)全国85%耕地集中分布于我国东南部22个省(市)。垦
殖系数在省际间存在明显的差异。除台湾省以外,垦殖系数在20%以上的12个省市; 在10%以上的有10个省区; 在10%以下的有7个省区。
(3)林地面积极少、森林覆盖率极低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评估报告,我国森林面积1.34亿公顷,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3.9%,居世界第五位。森林覆盖率为14%。我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0.11公顷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0.6
,在世界179个国家中居119位。 公顷)
我国是世界上人均森林蓄积量和森林覆盖率最少的国家之一,这对于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木材的供应量极为小利。我国森林资源空间分布很小均衡,主要集中于东北和西南地区,约占全国林地的一半以上,广大农、牧区,特别是西北和华北地区少林甚至无林。因此,造成森林覆盖率在省际间的明显差异。
(4)农业用地质量退化,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①耕地质量下降。
现有耕地中稳产高产的面积约占总耕地面积的1/3,中等的占1/3,低产田占1/3。由于不合理的耕作制度、不合理的土地经营,重用轻养,绿肥面积由1.5亿亩减到1.2亿亩,加上农村燃料紧张,作物秸秆还田的数量普遍减少,致使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只有1%左右,耕地质量明显下降。
②水土流失严重。
,约占国土面积的18.9%。随着水我国现有水土流失面积己达179.4万平方公里(26.91亿亩)
土流失,土壤养分损失严重。
③土地沙漠化严重。
,我国沙漠土地面积从解放初的1.06亿公顷C16亿亩)扩大到目前的2.62亿公顷(39.30亿亩)
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7.3%。30年间沙漠化土地面积增加1.56亿公顷(23.30亿亩)。
(5)建设用地不断增加,耕地面积逐渐减少
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1985~1992年我国城市市区占地面积年平均增速为6.8%。据有关资料
1995年我国城市用地增长弹性系数为1.36,测算结果,城市用地面积增长明显高于人口数量增加,
其中31个特大城市用地增长弹性系数为2.29,说明我国特大城市用地规模过度扩展。我国农村居
,实际占用20万公顷(300万亩)民点建设平均每年占用耕地9.67万公顷(145万亩)。
,年均减19.3万公顷(290据有关资料表明,近10年我国耕地净减193万公顷(2898万亩)
,相当于我国3个中等县的耕地面积。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万亩)
,预计2030年将降至0.05公顷(0.80亩)少,2000年末为(0.07公顷01.15亩)。
8. 简述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报批程序。
【答案】(1)事先预报。出让方案初步确定后,按照国务院规定的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批准权限需经上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市、县土地管理部门应及时向上级人民政府的土地管理部门预先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出让地块的位置、面积、利用现状、出让年限、规划用途、出让方式、地价评估、效益测算等。
实行预报制度的目的主要是让上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及早了解情况,从而参与出让地块的可行性研究和技术经济论证,帮助指导市、县土地管理部门做好出让前期工作。同时也为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