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875社会学理论之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目录

2018年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875社会学理论之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考研核心题库(一) ... 2

2018年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875社会学理论之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考研核心题库(二) ... 6 2018年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875社会学理论之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考研核心题库(三) . 10 2018年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875社会学理论之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考研核心题库(四) . 14 2018年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875社会学理论之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考研核心题库(五) . 19

一、名词解释

1. 民主(托克维尔)

【答案】托克维尔笔下的民主概念复杂,包括具有公民自由和广泛选举权的代议制度;人民主权的政治形式;中产阶级主导的社会政治制度;下层民众政治;乃至类似于无政府状态的混乱的政治体系等。但托克维尔注重的“民主”主要是现代特有的一种基于身份平等的社会经济状况,并延伸到心理状态。

2. 社会唯名论

【答案】社会唯名论是一种关于社会学思想性质的理论观点。它来源于中世纪欧洲经验哲学的非正统派,社会唯名论否认一般的客观实在性,否认概念的客观内容,认为只有个别事物(特殊、殊相)才是真实存在的,而一般事物(概念、共相)不过是人们用来表示个别的东西的名称;个别才是科学的对象,一般则是逻辑的对象。以唯名论的哲学思想看待社会,就形成了社会唯名论。

3. 失范型自杀

【答案】失范型自杀又称动乱型自杀,主要发生在社会控制瓦解之时,是指由社会规范过于松弛所导致的自杀。规范松弛意味着削弱了对个人欲望的限制,会导致欲望的膨胀,其结果是各种不切实际的欲望发展起来,致使人们处于一种永不满足的基本状态,人们的行动缺乏适当的规范以及由此引起的痛苦而导致的自杀行为。

涂尔干认为,社会道德规范的调节可以遏制人的欲望,打消不切实际的幻想,提供生活目的和人生意义,使个人的需要和满足需要的手段大体一致。而社会急剧变化时,原有规范的约束力骤减,社会控制的机制大打折扣,个人欲望和实现愿望的手段不再和谐,挫折感的增加和生活意义的丧失,导致一些人通过自杀以寻求解脱,自杀率随之上升。

4. 统治

【答案】统治是指一种特定的权力施用关系,即具有特殊内容的命令(或全部命令)得到特定人群服从的可能性。它不包括以纯粹暴力的方式所达到的控制,因而统治又称命令控制。

二、简答题

5. 涂尔干为什么认为社会整合的力度应当适度?

【答案】涂尔干认为以自杀为代表的越轨和失范行为,其性质与发生频率的变化,与社会整合的力度有关。

(1)机械社会的整合能力越强,利他性自杀的频率越高。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利他性自杀既是社会成员自主、自重意识尚未形成的表现,也是社会对个体压抑过分强烈、强力的集体意识诋毁或淹没了个体价值的表现。

(2)利己性自杀是社会整合力度趋弱的结果。利己性自杀的频率与社会整合力度衰弱成正比关系。无论利他性自杀还是利己性自杀,都是社会整合不适度、社会团结关系不正常的表现。

(3)失范性自杀主要产生于社会动荡和社会转型时期。当人们在动荡不安中失去某些原有道德观念或价值原则支持,很多意想之外的事情不断地在现实中发生,并且个人在原有观念系统中形成的选择受挫时,失范性自杀就会较多出现。失范性自杀与利己性自杀有两点相似之处:

①都是因个人地位和利益受到损害而致,其思想根源是个人主义;

②都在社会整合力度趋于弱化的条件下发生频率较高。

(4)从涂尔干关于自杀三种类型的论述中可以发现,他始终在机械社会向有机社会的进化过程中,在个人地位、利益同社会整合力度强弱的矛盾关系中,展开自杀问题的研究。涂尔干看到社会团结的形成与维持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是一个需要合理调整、规范的过程。不论社会整合力度过大还是过小,都会引发自杀现象,因此社会整合的力度应当适度。

6. 韦伯宗教社会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应如何评价?

【答案】(1)韦伯宗教社会学的主要内容

宗教社会学是韦伯社会学的核心部分之一。韦伯关于宗教社会学的研究试图回答这样一系列问题:整个西方合理化进程是怎样产生的?它为什么仅仅出现于西方世界?它最初受着何种力量的推动?具体来说,宗教社会学的内容主要有几下几个方面:

①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这部著作开始,韦伯讨论了伴随着欧洲宗教改革运动而出现的新教伦理,以及后者对现代资本主义的起源和整个西方合理化进程的影响。在这本书中,着重分析了路德教的“天职观”和加尔文教的“命定论”。韦伯指出,在作为新教重要教派的加尔文教的教义内容和宗教实践中,包含了促进资本主义精神发展的因素,客观上推动了资本主义及整个西方文明的发展过程,并初步建立起宗教观念与一定的经济伦理、社会结构之间的相关性。

②他通过对世界上各大宗教(印度教、佛教、儒教、道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的分析对比,说明了上述论题。

(2)评价

①韦伯的宗教社会学给人以很大的启发,在整个宗教社会学研究中,它出色地运用了比较方法,这一方法在该项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②他反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按照社会的经济状况解释一切,把宗教的起源乃至整个资本主义的发展归结为一定社会的经济状况,是一种错误的经济唯物主义。

③尽管韦伯也认为,如果把资本主义精神的兴起仅仅归结为宗教改革,甚至把资本主义完全说成宗教改革的产物,也是一种“愚蠢的或教条式的论点”。但韦伯直接以马克思作为论战对象,并片面地把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等同于经济唯物论,也是明显的。

7. 齐美尔是如何探讨与分析“社会互动的距离”的?

【答案】齐美尔对“社会互动距离”的探讨与分析

(1)齐美尔认为,互动的形式、事物的价值等至关重要的问题,都与人与人之间、人与事物之间的相对距离紧密相关,甚至可以说,是由相对距离所决定的。他在《货币哲学》中提出了一条关于事物价值的根本原则,即事物的价值是由其与行为者之间的距离确定的。一个事物如果与人的距离太近或太远,都将变得毫无价值。

(2)例如,如果一个人发现一个距我们一亿光年的完全由黄金构成的星球,由于其距离过于遥远,我们无法到达那个地方,因而,这个星球对我们毫无价值。空气是我们不可须臾离开的东西,但由于离我们太近,太容易获得,因而也没有什么价值。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那些通过努力并且只有通过努力才会得到并且能够得到的东西。

三、论述题

8. 如何理解和评价布迪厄场域理论的学术贡献和方法论创新?

【答案】(1)布迪厄的场域理论

①场域的概念:场域是贯穿布迪厄社会学理论各种层面的一个核心概念。一个场域可以被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构型。

②场域的构成要素:网络、位置和构型

a. 网络是从网络结构理论那里借用来的一个概念,网络结构理论用这个概念把人类社会的不同层面都解释为关系网,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通过信息沟通、交往互动和社会资本的占有,利用、创生、展开、涉取和改变着各种社会网络及其资源。

b. 位置有二层含义:

第一,位置是客观的,它是场域中各种关系交织而成的网结,在同人们的主观意愿和行为选择的关系中,位置起着客观前提或社会规定性作用;

第二,位置含有社会资源或权力资本,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因占有不同位置而获得社会资源或权力资本,并且,他们只有获得某种社会资源或权力资本才能占有某种社会位置;

第三,因为位置含有资源和权力成为场域内矛盾冲突的焦点,在复杂的社会斗争中,位置处于持续的变易之中。

c. 构型概念说明场域具有能动性,它可以用自身的特殊结构重新构造各种进入其中的关系或力量。场域被喻为一种引力场,尽管不同位置以及占有不同位置的社会成员和社会团体有其自身的能力,但是在场域中,这些能力要经过场域结构调整之后才能发挥作用。

③场域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