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34社会学理论之西方社会学理论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场域

【答案】从分析的角度来看,一个场域,可以被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这些位置的存在和它们对占据特定位置的行动者或制度所产生的决定性影响都是客观决定的。决定这些位置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在不同类型的权力或资本分配结构中,各种位置实际和潜在的处境;这些位置彼此之间的客观关系。

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场域:

①可以将场域设想为一个运作空间,场域的效果得以在其间发挥,并且由于这种效果的存在,任何与该空间有关的对象经历的一切事情都必须参照场域中的关系来理解,而不能仅凭研究对象的内在性质来解释。

②场域是一个争夺的空间。场域中各种位置的占据者利用种种策略来保证或改善他们在场域中的位置,不断在场域中展开斗争。

③场域包含一种投入。当一个人进入某个场域时,就同时进入了与场域相连的一套他本人很可能认识不到的前提预设。因此,一个场域是由身体和信念两部分组成的。

2. 传统型统治

【答案】传统型统治是指那种统治的维持是靠从古到今沿袭下来的风俗习惯和伦理道德的统治类型。韦伯勾画了传统统治形式的一般特征。他指出,这是一种宗法制统治形式。统治者或主人是由传统的世袭制度决定的,统治者具有终身的权力,并将这种权力不断地传给自己的后裔。这种统治具有很强的个人性质,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是一种主子与奴仆的关系。它所代表的是一种保守力量,它主张永远维持先王或上帝的神圣秩序,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有任何改变。

3. “向负责”与“为负责”

【答案】“向……负责”是对规则、规则的制定者和规则的守护者负责。“为……负责”是对他者的健康和尊严负责。负责任并不意味着遵守规则,它常常要求个人蔑视法规或以法规不允许的方式行事。在鲍曼那里,真正的道德应当采取“为……负责”的模式,因为道德的“原初场景”是“面对面”的领域。

4. 沟通理性

【答案】哈贝马斯对沟通行动概念的分析和普遍(形式)语用学对交往的有效性要求的分析,都是为了揭示沟通行动中所潜藏着的不同于目的——工具理性的另一种理性:反省、批判和论证

的能力,即沟通理性。

①沟通理性首先是一种对话式的理性,是以主体间的平等对话为基础的。相对地,目的——工具理性是一种独白式的理性,基于个人利益的计算的理性。

②沟通理性是一种借助于更佳论据的力量进行反复论证的理性。在有效性要求受到质疑时,沟通行动的参与者能够进入理性的讨论,在讨论中,沟通双方针对受质疑的有效性要求反复讨论,以期达成共识。相对地,目的-工具理性不必借助于理性的讨论,而是以单方面的利益的取得为标准。

二、简答题

5. 简要介绍《论美国的民主》。

【答案】《论美国的民主》:

(1)主要内容

《论美国的民主》分为上卷和下卷,不是写于同一时期,其间相隔5年,因而在笔调、结构、叙述上有所不同。上卷的第一部分讲述美国的政治制度,第二部分对美国的民主进行社会学的分析。下卷分四个部分,以美国为背景表达其政治哲学和政治社会学思想。

本书是法国政治学家、社会学家托克维尔亲自在美国进行长期考察后写出的一部举世公认的世界名著。

①上册包括美国的地理环境、种族状况、英裔移民带到北美的影响、美国联邦制的优点与其他国家联邦制的比较、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的关系、政党产生的原因、政治社团的作用、舆论的作用等方面;中心思想是阐明美国的民主、自由、平等是如何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体现的。

②下册是以美国的民主思想和美国的民情为背景分析了美国人的哲学观念、宗教思想、科学理论、文学、艺术、社会心理、民族性格等等方面。同时,与英法等国为代表的西欧国家的类似问题作了对比。

(2)评价

①明确指出现在和未来的政治制度

本书明确指出现在和未来的政治制度都必将是民主,惟一的选择只在于如何控制民主制。在历史的必然与前景的暧昧之间,在理性的思考与个人的趣味之间,在远近各异的长处与缺陷之间,《论美国的民主》的格调忽而欢乐激昂,忽而肃穆庄重,忽而阴郁痛切,忽而透射希冀。

②两卷之间重点的转换

首卷中美国是个堪为典范的民主社会,而在次卷终篇时美国已成极其例外的民主社会。次卷不仅更侧重民主而非美国,而且更侧重欧洲民主而非美国民主。

6. 《论自杀》一书为什么被称为实证社会学研究的范例?

【答案】《论自杀》一书被列为实证社会学的经典著作,被称为实证社会学研究的范例,这是因为:

(1)涂尔干的《论自杀》之所以在社会学史上占有里程碑式的重要地位,不仅仅是因为它在经验层次上验证、深化和发展了他的社会学基本理论,更主要的是因为这一研究体现了实证社会学的基本精神,在发展实证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突破。

(2)涂尔干的自杀研究是证明孔德实证思想的开拓性尝试。涂尔干把发展理论同经验分析结合起来,是社会学史上第一个通过对来自实际生活的资料进行系统整理、比较、计算、分析来建立社会学理论的社会学家,为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的结合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3)《论自杀》表明,在社会现象的研究领域,建立与自然科学相类似的那种既可解释实际资料,又要接受实际资料检验的实证科学理论是可能的。

(4)在方法上,涂尔干自觉运用了他所确立的假设——预测——检验的基本研究步骤。尽管他所使用的统计技术在今天看来有些粗糙,但他自觉将定量分析引进社会学研究,不仅为社会学定量分析开创了先例,而且也推动了现代社会统计方法的发展。

7. 试述物质消费与符号消费的区别。

【答案】物质消费与符号消费的区别:

(1)物质消费是指满足日常衣食住行等有关生活物品和劳动资料的消费。即物质消费的消费对象是消费品实物本身。

(2)符号消费最大的特征是表征性和象征性,即通过对商品的消费来表现个性、品味、生活风格、社会地位和社会认同。在符号消费的过程中,消费者除了消费产品本身以外,还消费这些产品所象征和代表的意义、心情、美感、档次、情调和气氛,即对这些符号所代表的意义和内涵的消费。亦即符号消费的消费对象是消费品作为富豪表达的内涵和意义。

符号消费是一种理念的实践,即被消费的是理念,而不是物体,消费所涉及的乃是文化符号及符号间的交互关系。此时,消费者不再将消费性物品视为纯粹的物品,而是将其视为具有象征意义的物品,消费也不再是纯粹的经济行为,而是转化在某种符码之下,以差异化的符码作为媒介所进行的文化行为。

三、论述题

8. 怎样理解布迪厄关于实践逻辑的论述?

【答案】(1)实践的逻辑

布迪厄认为实践的逻辑不是普遍或无条件的,而是在一些实践活动中发现的共同性。有两点值得注意:

①某种实践的逻辑不是贯穿无限多样的实践活动中的普遍性,而是在有限的可观察的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共同性,它不具有绝对性;

②实践的逻辑与观察或理解是直接相关的。

在布迪厄关于实践的逻辑的论述中,最引人注意的是他关于实践逻辑的模糊性的论述。布迪厄不仅批评了传统哲学把人类历史过程解释为在绝对理性支配下而展开的合逻辑实践,而且反对